高校公共体育教育教学的实施路径与实效性研究①
2015-11-29潘正坤内蒙古民族大学大学体育教学部内蒙古通辽028043
潘正坤(内蒙古民族大学大学体育教学部 内蒙古通辽 028043)
高校公共体育教育教学的实施路径与实效性研究①
潘正坤
(内蒙古民族大学大学体育教学部内蒙古通辽028043)
摘 要:高校公共体育教育教学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高校公共体育教育教学独有的特点和影响公共体育教育教学效能的因素,探索在现实环境下高校公共体育教育教学实施的基本路径和实效性,为公共体育教育教学模式提供有益的启示。探寻体育教育教学功能作用的发挥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影响的各方面因素,探讨和挖掘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可能的契合点,为实现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社会化和现代化教育拓宽路径、提供新的思路,对促进大学生向综合型人才发展,强化大学生素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实施路径实效性
①基金项目: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MDYB2013075。
2006年4月18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再次强调,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高校公共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最高阶段,其教育质量对学校及社会的影响更是具有直接性、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2]高校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必要的、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综合性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对促进大学生的现代化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功能和价值。体育课程是在身体活动过程中将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3]本文旨在从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层面,依据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学、学校体育学等有关理论,对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进行重新定位与认识.
1 公共体育教育教学效能的影响因素
“高校公共体育”在学校体育理论中,通常所说的是针对高等学校普通大学生实施的体育教育活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体育教材、课程体系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为支撑,学校教育方针、政策和体制为保障,多因素、多层面组成的一个功能耦合系统。教学效能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是一个由多因素和多层次组成功能系统,依靠多渠道进行信息反馈。依据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组成,可以把影响高校公共体育教育教学效能的因素分为三个方面:教师、学生和教学支撑环境。
1.1教师因素
教育教学是教授与学习的双向过程。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综合素水平在一定意义上对教育教学的效能起着决定的作用。体育教师综合素水平由思想观念、技能水平,教学能力、理论知识及科研水平、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态度等多因素组成。师资队伍水平和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高校公共体育存在着师资队伍建设发展不均衡,师资队伍团队协作力不强,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
1.2学生因素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要把教师积累的认知成果和经验转化为自身所用财富,要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力、能力和思想观点,整个过程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才能完成,这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4]在学校教育领域里,学生既是教育教学的客体,也是教育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被动接受教育的同时,依靠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来丰富自身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技能、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
1.3教学支撑环境
支撑环境是指公共体育教育教学环境的供给。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体制、教育教学硬件设施和教育教学辅助资源。(1)学校教育体制是指教育教学实施导向的供给。主要是指教育教学决策、管理、监督和服务等体系。学校教育体制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效能提供了保障机制。(2)硬件设施是指体育教学设施的供给。主要是指体育场地设施与教学器材。硬件设施作为现代化体育教学实施手段的先行者,为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提供重要的支撑,是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效能的基础保障。(3)教学辅助资源是指课程教学外的知识资源供给。主要是指体育图书类资源和网络体育教育平台的使用。
2 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模式一般包括三个要素:教学主体、教学资源和教学实施流程。随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实质性改革。
2.1优化教学模式,变革教学主体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承担着体育理论、技能的传授和体育成绩考核评定;学生处于被动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状态。优化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教学主体,使教师成为指引方向的领路人;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和主动者;同时成立专家组,让专家组成为教师能力和学生学习考核评价的主体。
2.2优化教学资源
在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和教学器材建设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资源,使高校体育课教学在实施现代化技术教学手段、营造网络教学环境等方面实现跨越性发展,使用多媒体课件、电化教学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为体育课程教学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同时校园网络的建立,实现了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体育教学资源模式。
2.3优化教学实施流程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有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业余时间练习两种形式。优化教学实施流程是要建立课堂教学、课余实践学习和俱乐部或社团学习的三元一体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理论和技能培养。课余实践学习是组织竞赛、进行观摩交流和提高认知水平。俱乐部或社团学习是建立体育项目俱乐部或社团平台进行指导。
3 公共体育教育教学的实施路径
优化教育教学模式,建立教育教学的实施路径主要包括体育环境营造、课程项目选择与确立、教育教学的执行和教育教学的评价四大基本阶段。
体育环境营造阶段是指公共体育教育教学实施的基础和保障。包括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的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教育教学辅助资源的建设,体育宣传手段的实施,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革新、学校的政策扶持等环节。
课程项目选择与确立阶段是指公共体育教育教学实施的支撑和导向。这个阶段包括确定教育教学目标的确立,课程体系的制定,教学内容和大纲的制定等环节。
教育教学的执行阶段是指公共体育教育教学实施的效应主体。这个阶段包括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体育俱乐部和
社团的建立,体育竞赛体制的建立等环节。利用多元化手段和方法强化公共体育教育教学的实施。
教育教学的评价阶段是指公共体育教育教学实施的监测和信息反馈。这个阶段包括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公共体育教育教学实施手段与形式的评价。
4 进一步加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切实增强教学实效性
高校公共体育教育作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课程体系和组成部分,既具有教育功能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独有的教育个性。针对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课程独有特点,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关键是做到明确教学目的、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
4.1明确教学目的,提高对公共体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公共体育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魄,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更为关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掌握体育基本技能和体育锻炼理论与方法,培养正确的体育思维习惯和思维观念,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建立终身体育的思维意识,更好的为社会建设服务。
4.2丰富教学内容,切实满足学生对体育的现实需要
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较高兴趣和需要,对课程的有效开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关系到公共体育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任何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其实际成效都是以教育对象的主观接受为前提和评价标准的。要增强高校公共体育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应该从学生的接受性进行设计。
4.3改进教学手段,切实增强公共体育的活力
公共体育教育教学具有鲜明的时效性和灵活性。表现在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生理锻炼与心理锻炼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观赏性与参与性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等特有的教育渠道和教学手段与形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对体育的需求。高校公共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要充分利用体育先进的教学手段,形成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形式有机结合,探索多元化教育教学模式,增强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鲜活力。
参考文献
[1]蔡寄平,张亚廷.再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育[J].科技信息,2010(1):245.
[2]王同坤,马爱林.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保障体系构建[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1):7-9.
[3]彭庆文.新时期中国大学体育角色定位研究[D].清华大学,2008.
[4]李秉德.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31.
作者简介:潘正坤(1978,7—),男,汉,内蒙古通辽市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3(a)-00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