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投掷项目少年儿童的训练

2015-11-29张志东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辽宁葫芦岛125001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教练员力量运动员

张志东(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 辽宁葫芦岛 125001)

浅谈投掷项目少年儿童的训练

张志东
(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辽宁葫芦岛125001)

摘 要:投掷类项目是现代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在国际赛场上争金夺牌的重点项目之一。近年来,我国投掷类运动发展迅猛,在国内外各种大赛中获得很多优异成绩,得益于训练水平的提高。少年时期是投掷运动员训练的初级阶段,事实证明,在少年时期进行科学的投掷类项目训练,是运动员向高水平迈进的重要一环,该时期基础是否坚实直接关乎到运动员日后竞技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因此加强这一时期的科学训练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该文立足少年儿童的特点,对少年儿童投掷类项目训练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同仁有所借鉴意义。

关键词:力量训练技术训练素质训练少年儿童

近年来,随着竞技体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投掷类项目的训练理论与技战术运用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世界各国投掷类项目竞技水平趋于接近。因此,选拔优秀的少年运动员并进行科学训练显得尤为重要。2008年奥运会,我国与投掷类项目的前八名无缘,不仅体现出我国投掷运动员在比赛经验和计划安排上的不足,而且更是运动员基础训练不足的体现。众所周知,投掷类运动员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投掷动作是大肌肉动作技能中的一项,也是体育活动中最常见的动作之一,需要从少年儿童时代抓起。体育运动理论也表明,在少年的早期到中期阶段,也就是3-8岁之间,是掌握多种动作技能的关键时期,关系着将来的发展与提高。

1 投掷类少年儿童运动员的运动特点

针对少年儿童投掷训练,不同于成人运动员,需要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肌肉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训练。

1.1投掷类少年儿童运动员骨骼的生理特点

与成年人不同,少年儿童投掷运动员的骨骼中有较多的软组织,骨组织内部富有水分和胶质,钙化程度相对较低。从骨骼的外部形态来看,骨骼比较纤细,富有弹性,但硬度小、容易弯曲变形。在训练过程中,在突发外力的作用下不容易发生骨折,但容易变形。随着年龄增大,骨骼的强度和长度都会增加。

1.2投掷类少年儿童运动员肌肉的生理特点

随着身体的发育,少年儿童运动员的肌肉在不断发生变化,随着年龄增加,肌肉占身体重要的比重逐渐增加,在青春期之前,少年儿童肌肉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都相对较低,肌肉向长发展,这一时期,肌肉的耐力和力量都比较弱,容易疲劳。但疲劳后肌肉恢复速度快。

1.3投掷类少年儿童运动员的心理特征

这一时期的少年儿童神经系统的平衡性较差,对负荷的反应敏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性格上天真、有活力,好奇心和好胜心强,对自己充满自信,经常过高的估计自己的实力。但是遇到失败和挫折后,容易灰心丧气、情绪低落.

2 投掷项目少年儿童训练措施

2.1加强思想品德和智能训练

少年儿童时期是运动员长身体和形成良好品德的关键时期,个人天赋是先天形成的,但运动员顽强的意志品德是在后天的训练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关键时期,教练员不仅要重视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和技能的提高,更要重视培养运动员的情操、道德和行为习惯,只有运动员具备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和顽强的拼搏毅力,才能在训练中得到竞技水平的提高。少年儿童初学投掷类运动,难免会产生畏难和厌倦心理,教练员要用爱心鼓舞和激励运动员,让其感受到这项运动的魅力,树立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教练员与运动员朝夕相处,无形中成为少年儿童效仿和学习的榜样,教练员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优秀的人格品质,才能潜移默化中影响少年儿童。另外,随着现代体育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投掷技术不断出现,难度也越来越大,运动员没有一定的智能水平,无法理解教练的训练意图,也无法深入了解和掌握前沿的投掷理论和技术特点,比赛成绩自然差强人意。可见智能训练对少年儿童的重要性。智能训练是思想品德训练的重要补充,其目的就是让运动员不仅熟练掌握投掷运动器械的能力,而且具备自我监督和自我制定训练计划的能力。在2008年奥运会上,我国女子投掷运动员发挥失常,未取得预期的成绩,从表面上看是赛前准备和竞技状态的问题,但实际上反映的是智能训练的不足,导致其竞技水平大打折扣。因此,在少年儿童的训练中,需要教练员格外关注思想品德和智能方面的训练。

2.2加强力量训练

投掷类项目是一个以力量为基础的运动,对运动员的瞬间力量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力量训练是运动员训练的关键环节。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具有较大的力量增长潜力,只要按照科学有效合理的原则进行训练,就会很好的发展全面和转向的力量素质。训练中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是专门训练,在力量训练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的刺激目标肌肉,在训练过程中只针对一两块肌肉进行专门训练,其他肌肉不参与训练过程,注意保持身体形态的稳定,把注意力放在目标肌肉上,让更多的肌纤维参与进来,达到训练的效果。(2)是超负荷训练,超负荷训练就是在力量训练中,使练习每一块肌肉时都超过正常所承受的阻力,超过平常所能承受的运动强度,迫使肌肉或肌群以最大或接近最大力量的收缩。这样的刺激会给身体一个信号,使得有机体再次受到刺激后产生足够的、充足的生理适应,促使肌肉力量的有效增加。这也就是我们锻炼所希望达到的目的。(3)是注重因材施教。少年儿童尽管年纪小,但在运动能力、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以及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力量训练时,教练员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运动者的具体情况,安排不同的力量训练的方法、负荷和内容等,让每一个运动员适应自己的力量训练水平,这样才能科学、合理的提高身体素质。(4)是循序渐进原则。肌肉力量的增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肌肉力量的增加,力量训练的负荷也是一个由少到多的积累过程。具体到力量训练安排时,主要是抛掷各种轻器械的快速力量和克服自身体重的弹跳力量等,如抓举杠铃、高翻杠铃、负铃快速蹲起、斜推杠铃、抛投各种重量的实心球和铅球等,然后再慢慢的增加负荷。既要防止负荷不足,达不到训练的效果,又要避免盲目增加负荷,如果过早的增加力量训练,尽管短期内会提高成绩,但从长远看,高负荷的力量练习延长了肌肉的恢复期,会造成肌肉拉伤,丧失了发展速度、灵活性、协调性等素质的宝贵时机,容易形成投掷速度障碍,葬送了有发展前途的运动苗子。

2.3加强技术训练

在青少年投掷项目训练中应该把专项技术训练放在首位予以

强化。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力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就要进行系统的专项技术训练中。投掷类项目技术复杂,需要反复的练习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很多高水平的运动员都是专项技术非常全面的,少年儿童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阶段,学东西比较快,但忘的也比较快,注意力不够集中,这就需要教练员能够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采取又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技术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是根据不同运动员的特点确定技术类型,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注意观察运动员的技术特点,确定其技术类型。在技术训练过程中,训练方法和手段应围绕运动员的长处去发展,把运动员的长处与投掷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让运动员清楚自己技术的优缺点,发挥长处,改进不足。(2)是培养放松协调用力的能力,肌肉协调工作和放松用力的能力,关系到投掷集中用力和动作幅度与出手的速度。在少年学习技术的过程中,投掷强度应以中等强度为主,着重于技术的要求,培养放松协调投掷的能力,适当安排大强度投掷。检查大强度投掷练习中,能否放松,协调地掌握技术动作。(3)是,掌握基本技术的结构和节奏全程。动作的节奏是各项投掷技术的重要内容。由于少年的特点,在学习基本技术时,不但要学会技术环节身体空间结构的变化,而且要体会和掌握各环节动作速度变化的节奏,为此要多采用轻器械,把分解练习与完整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总体上以完整练习为主,培养动作的节奏感。(4)学习多种技能。少年基础训练阶段,如果从形态和自然动作上能看出运动员的专项趋势,技术教学训练时可以有所侧重。如果趋势不明显,可以暂不确定专项。无论哪种情况都不要固定专练一项,应安排学习多项投掷技术,进行多项技能训练。

3 结语

总之,青少年的投掷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训练目的是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投掷类运动员。在训练时,教练员要根据投掷类项目和少年儿童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训练方法,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不能急功近利和拔苗助长,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提高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为高水平投掷运动员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崔喜灿.青少年运动员专项训练的特点[J].徐州师范大学, 2001 (3):6-7.

[2]吴蕾红.改革铅球技术教学课的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4):32-35.

[3]王俊瑞.我国投掷项目运动成绩分析及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体院学院,2009.

[4]尹军著.田径运动训练过程控制理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5]周红萍,苏家福编著.娱乐化田径教学指南[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3(a)-0046-02

猜你喜欢

教练员力量运动员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怀疑一切的力量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