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尔夫人才定向培养模式与课程建设创新研究①

2015-11-29李凯王毅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东莞523808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6期
关键词:高尔夫专项课程体系

李凯 王毅(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东莞 523808)



高职高尔夫人才定向培养模式与课程建设创新研究①

李凯王毅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东莞523808)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普通高职院校高尔夫人才定向培养进行调研与分析。本着发展方向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原则,构建高职社体专业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高尔夫人才定向培养模式及专属课程体系。为普通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定向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高尔夫定向培养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高尔夫球运动在各国的推广与普及,高尔夫产业正在成为21世纪最具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世界高尔夫运动的发展现状和规模已经经过了五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到今天已发展成为一种具有规模化、国际化和产业体系日趋完善等特征的高尔夫产业[1]。而我国的高尔夫运动还刚刚起步,处于探索阶段。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内高尔夫产业逐步成熟,高尔夫球运动场地、设施等硬件条件基本能够满足现阶段社会需要,但是与之相匹配的专业人才出现短缺,如高尔夫管理与服务型人才、球场维护、教练、裁判等人才[2]。目前,高尔夫专业人才非常缺乏,懂体育、熟悉市场规律、掌握高尔夫专业知识的中高端管理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专业教练、高水平管理与服务人员等人才则更缺乏。高尔夫行业中人才的缺乏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人才质量参差不齐。同时,高尔夫球行业高端管理、高水平教练以及具备娴熟专业技能的服务人员(球童)人才外流、跳槽等不利因素,已经成为制约高尔夫球会良性发展和有序运营的瓶颈。另一方面,国内高校培养出来相关专业方向的毕业生水平和专业特长良莠不齐,无法满足专业高尔夫球会工作要求和标准。致使各高球俱乐部需要对招聘人员重新进行岗前培训。通过深入研究高尔夫人才定向培养模式以及构建专属课程体系,真正实现球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有利于促进高尔夫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1 以促进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尔夫人才定向培养模式建设

1.1指导思想

精准定位的人才培养创新思路,以“瞄准市场、服务地方、强化技能、办出特色”为指导思想,以促进高质量就业为导向,适应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构建“政校行企协同创新,学产服用一体”的育人机制创新和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教学标准体系,培养具有“崇德笃行”道德精神和“精技创新”专业品质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1.2了解高尔夫行业就业岗位需求和专项人才社会需求

深入开展高尔夫行业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确定高尔夫专项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社会体育专业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实际需要,面向与专业对接的本地高尔夫产业、职业岗位深入开展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分析与调查。对本专业人才供求、生源分布以及本专业领域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行业标准、技术进步与生产方式变革等进行充分了解,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使人才培养主动与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针对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调整培养方案和培养途径,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吻合度。

1.3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高职高尔夫人才定向培养要探索符合本专业办学实际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案,依托学院政校行企协同平台,探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新机制。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系统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合理安排实践教学进度,设置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课外实践、课程实训、专业实习、专业综合实训的内容和学时,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专业教学要围绕专业和职业吸引力打造,体现能力培养的特点,适量增加综合性实践学时。

1.4科学设计课程模块,注重专项人才职业素质内涵培养

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系统设置基础课程模块。要综合考虑学生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需求,以能力为主线系统设置课程模块,选择不同教学内容,以适应不同专业或相同专业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学需要,兼顾学生共性需求与个性发展。强化敬业守信、精益求精、勤勉尽责等职业精神培养,使学生在具备符合职业岗位任职所要求的较强业务工作能力的同时,又具有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等基本职业素养,还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全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以及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

1.5合理安排教学进程,改革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

根据高尔夫专项课程的特点,在不影响教学质量并不与其他课程发生冲突的前提下,在教学进程设计上可集中或分阶段安排专业课,选用串行式、并行式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创造条件,推行采用“理实一体,做学教结合”的教学模式,避免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问题。积极探索和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效率。根据高尔夫课程模块以及教学模式的专项特点,采用教学方案设计、指导与服务技能测试、客户档案建立、管理工作调研报告等不同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包括知识、技能和素养,评价方式包括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专家点评等,构建“评价方式与评价主体多元、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并重”的课程评价方式,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2 高职高尔夫人才定向培养专属课程体系建设

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设计开发基于就业需求的高尔夫人才定向培养专属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定位凸显“管理、指导、服务”六字方针,形成一专多能、双证毕业的技能培养体系。强化专业核心能力,积累项目化教学和公司化管理模式等实践经验,课程体系内容包括:专项人才培养方案及模式创新建设、专属定制课程体系设计与建设、专项精技特色课程设置、人才定向培养体系软、硬件与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等。

2.1专项人才培养方案及模式创新建设

根据地域高尔夫产业人才分布规律和特点以及高尔夫企业用人需求进行合理布局,对社会体育专业生源进行定向招生、选拔与分配,高尔夫专属课程教学与校内外顶岗实习实践的培训内容和时间,比例按照1.5∶1.5的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定制设置。通过对人才培养规格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分析,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通过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构建以工作岗位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模块的基于工作岗位与职业标准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2.2专属定制课程体系设计与建设

根据高尔夫专项人才就业目标进行个性化培养,对相关专属课程体系进行定向配套建设,打造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模块化高职高尔夫课程教学体系模式。通过分析专业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学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达到的技能水平,将专业教学活动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课堂理论教学,配合实操实训,主要以项目化教学为主;第二类是课堂理、实一体化教学,配合实训,实训多为技术应用的综合性项目;第三类是集中实训:(1)专项技术强化训练;(2)专业技术的综合训练;(3)职业资格考证培训与鉴定。人才定向培养课程建设的主要特点和特征体现在以方面。

(1)课程统一、标准规范、工学结合、交替互补、文武并重、实训机动、现代学徒、项目驱动、层级渐进、服务至上。

(2)校内奠基,校外拓展,目标明确,拓宽渠道,分项发展,理论扎实,技精会道,就业忠诚,服务优良,管理到位,指导娴熟、反应敏捷。

2.3专项精技课程特色建设

2.3.1深化专项课程教学改革,构建以工学结合为内涵的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高尔夫就业岗位群分析以及典型工作任务结构,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来重构和优化高尔夫专项课程体系,并在教学运行中对教学方法、教学基本条件、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安排,增强针对性与实用性。专项人才定向培养方案要充分体现教学改革的要求,深化工学结合的内涵。一是要以职业生涯为目标,使学生能获得与企业发展需要相一致的能力,拓展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并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二是要将职业标准作为重要依据,设置专项课程与职业资格证相融合的专业课程。结合学生就业岗位(群)的需要,将与本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证”或“行业上岗证”认证考证等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课证深度融合;三是要以工作任务和过程为引领,打破“三段式”课程传统模式,从岗位需求出发,构建任务引领型、项目化专业实训课程,以典型工作标准服务为载体设计训练项目,增强学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2.3.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对专业核心课程,引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并采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项目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拉近了理论教学与实际的距离。在完善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中,高尔夫专项精技课程中分类定制实训(高尔夫产业各类工种)课程以及企业专属岗位技能培训和顶岗实习。其优点体现为以下几点。

(1)统一教学模式、统一就业服务理念、统一专业教材、统一技能证书。

(2)了解和掌握不同的课程培训体系,不同的就业岗位要求,不同的管理服务标准,不同的专项指导特长。

(3)具备专业管理,专业指导,专业服务,专业规范的多种能力。

2.4人才定向培养体系软、硬件与基础设施建设

2.4.1建立相对稳定的校企战略合作伙伴单位群

校外实践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建立相对稳定的校企战略合作伙伴单位群,并初步实现了四个“共建”:第一,共建实训基地。建立一批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认证等功能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第二,共建师资队伍。校企互派技术专家和教师,参与教学和实践,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第三,共建培养过程。校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制定培养计划、设置教学课程、实施教学和技能训练。第四,共建教学课堂。一方面,由学校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校外实习基地,并选派业务骨干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具体措施为:联合办学、基地广建、内外生源、预留储备、脉络广泛、统筹岗位、查漏补缺、合理调配、就业长久。

2.4.2校内高尔夫专项实训基地建设

重视校内高尔夫专项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教学基本设施建设,建立高尔夫课程教学多媒体现代化情景模拟实验室,建设能够满足日常教学、训练指导、考证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科研等要求的多个校内实践基地,并具有一流的现代化设施设备和模拟俱乐部的管理制度,形成真实的职业氛围,确保校内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满足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训的需要,与校外高尔夫企业合作构建校外专项技术、技能实训教学基地。能够对社会开展专项技术服务,促使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和企业以及社会的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

2.5专项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专属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强调高低搭配、专兼结合、人才共享的思路。专项教师的学历、职称、创新力和学术水平是对专业课程质量保障的先决条件。根据专业师资队伍培训的要求和高尔夫专业课程需要,制定了专项教师培训计划,有计划的派出教师学习进修,参加学术活动以及定期下高尔夫基层企业进行锻炼。可以不断提升专项教师的技术、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师资培养和能力要求方面力求做到:请进来、走出去、分工清、技术精、跟潮流、傍明星、需求明、层次高、懂设计、会更新、体系广、项目全、能变通。

3 结语

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于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教育。利用高职院校灵活调配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项课程导向设置的机动整合,满足和对接就业单位对人才的专业需求。同时,利用本土学生不流失的优势,为企业量身定做、定向培养。与用人单位进行校企合作,促进产学服用相结合,是构建和发展普通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优质专项人才培养和输送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罗舰.对我国高尔夫运动场现状以及发展规模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2]牛真真.高尔夫球运动人才社会需求现状及其培养途径研究[D].沈阳:沈阳体育学院,2010.

[3]王毅.普通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特色建设与发展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3,35(5):91-93.

[4]吴克祥.高尔夫产业论坛[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4.

[5]王毅.高职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运动,2013,11 (21):115-116.

[6] JACK WU.美国通用高尔夫教学大纲[M].北京:高尔夫内部教学参考书,2013.

作者简介:李凯(1974—),女,湖北丹江口人,一级教练,学士,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

基金项目:①东莞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院级重点基金课题项目(课题编号2014a23)。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6.095

中图分类号:G8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9(b)-0095-02

猜你喜欢

高尔夫专项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CDIO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尔夫MK7.5的 10位对手
高尔夫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休闲高尔夫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