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高校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必要性
2015-11-29严昌亮
严昌亮
(吉林省延边大学体育学院 吉林通化 134100)
电子竞技运动系一种新型的体育项目,于此崇尚科学技术的年代,电子竞技运动成了信息技术和体育彼此融合的产物。与别的体育项目相同,此类运动拥有文化韵味与人文精神。此亦为电子竞技拥有吸引力与生命力的关键因素。依照国际电子竞技发达国家及区域胜利的经验显示,进行电子竞技运动,推动电子竞技运动产业,对发展经济亦存在好的影响。2003年11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把电子竞技运动纳入国家第九十九项正式运动项目。不过发展至今电子竞技运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普及,但它却没有形成它应有的发展模式,某种程度上失去了“阳光游戏”的特质。可是于学校当中电子竞技竟然成了影响学校风气、让学生深陷其中的“电子海洛因”。如此便大幅度制约了电子竞技运动的前进。所以不管是电子竞技体育职业化前进、电子竞技人才的培育,还是怎样让电子竞技爱好者准确理解电子竞技,如何让社会对于电子竞技运动树立正确的观念成为了国家和我们需要进行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1 电子竞技运动概述
1.1 电子竞技运动的本质与特点
电子竞技运动身为一种体育项目,能够训练并增强参加者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协调能力、团队精神与毅力,还有对如今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以此推动他们的总体进步。
“电子”即表明这种行为系通过信息技术作为根本的,用不同的软件、硬件作为载体展开的一种运动,其即相当于传统体育里面的场地与器械之类。此亦为电子竞技运动与传统体育最为本质的区别所在。
“竞技”也就是对抗和比赛。和传统的体育项目相同,电子竞技运动亦存在普通竞赛的规则,于此类规则之下展开各种公平、公开、公正的比赛项目。参加者的能力要凭借严格的训练予以增强。和传统的体育项目比较,电子竞技运动亦拥有一项相同的特征:于此崇尚科学技术的年代当中,其拥有宽广的社会大众根基、博得了大量民众的加入。
1.2 电子竞技与网络游戏的区别
首先,就属性而言,电子竞技运动为国家认可的竞技体育项目,将公平竞技作为原则。而网络游戏仅为一类纯粹的以时间、金钱、个人成就、虚幻世界中享受到娱乐为主,公平性与健康元素不足。
其次,就项目方面而言,电子竞技体育更贴近传统的竞技体育,它的特征即为重视对抗与竞技。存在严格的时间和回合制,可定量、可重复、可精确对比。于一致的规则、有限的资源之下通过不一样的战术方法,经过努力训练从而获取良好的比赛成绩。
最后,就参加者而言,电子竞技系通过严格、自愿的模式来接受比赛规则,而网络游戏尽管于客户端也存在甲乙双方的游戏公平协议,不过协议不易被网络游戏玩家所遵循,并且网络游戏的协议几乎均为霸王条款,基本上均为保护网络游戏企业本身的权益。而网络游戏玩家不易保护其自身利益。
2 电子竞技发展现状
2.1 国外电子竞技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性电子竞技联赛发展的不断规范,很多国家的政府都开始关注电子竞技这项运动,特别是在欧美和韩国这些经济、科技都较为发达的国家,政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来发展这项运动,并且拥有良好的管理体制,电子竞技产业在这些发达国家形成的规模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全面引起了身为一种新型体育项目应当具备的社会反响。其中韩国为电子竞技行业大力发展的一个特殊范例,于1997年的亚细亚笼罩于金融危机的阴云之下,韩国政府积极扶植新型行业的前进,促进电子竞技行业的进步,且把指挥棒交给了韩国文化体育观光机构。于美国,电子游戏领域的格局竟然超越了电影领域及唱片领域,成了美国大规模领域里面的优胜者。日本的电子游戏领域每个年度存在两万亿日元的巨大市场,为世界游戏领域的帝王。国际上将电子竞技作为中心的电子娱乐领域已带来了极大的价值。
2.2 国内电子竞技发展现状
电子竞技运动于我国尚处在萌芽时期,各类标准还没有颁布,此亦于某种程度上羁绊着其向前的脚步,由于失去了专门的标准,亦即没有了竞赛与对抗,身为一种体育项目,其于起步阶段并不存在确切的标准,大量电子竞技比赛一般位于民间团体,管理比较混乱。即便这样,电子竞技还是获得了青少年和大学生的普遍热爱,发展迅速。从2009年WCG电子竞技世界总决赛于我国成都胜利召开,极大地带动了成都旅游领域的前进,也给成都通讯、游戏、IT、传媒、会展和有关领域的前进提供了大量商机。而于2013年体育局允许武汉召开第一届高等院校电子竞技联赛。参赛者还能够申请《中国电子竞技运动员注册证》,取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此次联赛成功举办引来了全国13所不同省市的高校学生来参与。并给电子竞技职业化前进带来了划时代的进步。
早在2013年3月16日,第四届亚洲室内运动会主办方宣布,将把电子竞技设为比赛项目。而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决定要打造一支17人构成的电子竞技团队。于9项参赛项目共有143人的中国代表队里面,电子竞技于人数规模方面位居第4名,和台球(18人)、短池游泳(21人),超过了大量传统项目,比方保龄球、泰拳、国际象棋、围棋及体育舞蹈。这样看来政府对电子竞技项目是非常关注及支持的。电子竞技身为一项作运动而非游戏表示中国一项新型体育运动项目的凸起。
3 我国电子竞技校园化发展的必要性
3.1 电子竞技运动也是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为体育的关键构成要素,其系以体育竞赛为首要特点,以获得良好运动成绩,夺得竞赛冠军为首要目的的社会体育运动。体育总局将电子竞技运动归于体育项目里面,这显然对我国电子竞技运动的进步起着关键的作用。体育运动之所以可以具备宽广的大众根基,系由于其表示了人们彼此的沟通,展示了人们拼搏进取的精神,体育系人文的体育,这正和电子竞技前进的方向相符。电子竞技作为国家体育总局承认的正式比赛项目,包括两个大的倾向,一是成为益发单纯的运动,成为益发单纯的体育进步。二是职业化倾向,存在专业选手、职业教练、裁判及俱乐部之类。二者融合会给我国的职业体育产生一类崭新的,将体育、现代科学技术合而为一的新型体育项目。
作为竞技体育,稳定的收入为其生存与前进的一项根本因素,本年度大量电子竞技队员凭借各类赛事获得了大笔奖金,电子竞技队员们能够获取稳定并让人羡慕的收益。在2014年7月22日西雅图电子竞技国际邀请赛上中国选手勇夺桂冠,奖金总额高达1093万美元。该奖金收益大大超越了大量竞技体育项目。宽广且坚固的大众根基成了电子竞技职业化的中流砥柱。失去了大众的热情,足球联赛、篮球联赛都无法取得胜利。电子竞技爱好者基本均为八零后及九零后的大学生,可以说从小时候便开始接触游戏机、PS、电脑游戏之类,不可否认,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子竞技几乎成为了新生代们最为喜欢的一项游戏,拥有了这样广大的群众基础也是我国电子竞技运动在今年来成为“全民热”的重要原因。
3.2 电子竞技贯彻“体教结合”战略意义
电子竞技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受到严峻的考验,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性的问题。首先,参与电子竞技的几乎都是青年人,这导致电子竞技运动的根基太浅,群众基础的单一化导致社会上众多的质疑,尤其是父母一代人把电子竞技视为影响孩子们学业、健康全面成长的“毒瘤”。其次,目前我国电子竞技职业选手中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就是职业选手受教育程度低,高校走出来的优秀运动员则是微乎其微。它对我国电子竞技能否可持续发展、职业选手能否全面发展、对于能否形成良性的循环体系有着直接的关系,解决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本世纪中国竞技体育是否可以持续、健康、迅速前进的一项不可稍怠的关键问题。最后,由于职业选手的个体能力口径水平狭窄,无法满足现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导致职业选手退役后的就业和安置问题尤为突出。
而“体教结合”战略为中国培育出文化水准与体育技能双优人才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竞技体育体系和教育体系彼此融合,将培育出色的体育后备人才及符合社会前进需要的人才当作目的,不仅遵守训练规律,确保系统的业余训练,也遵守教育规律,确保系统的文化教育,我们要全面体现出体育与教育两个系统的长处,坚定地遵循“体教结合”的道路,将竞技体育和人才的全方位进步综合在一起,此不仅解决了职业队员文化水平较低的问题,亦解决了退役以后的就业安置问题。就目前电子竞技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普及与影响力的提高电子竞技进入奥运项目的梦想也指日可待,坚定地遵循“体教结合”的可持续战略方针对中国完成由“金牌大国”成为“体育强国,体育大国”的目的亦存在某种程度的促进意义。
4 我国电子竞技校园化发展的可行性
第一,由于电子竞技的进步,其已成了体育领域的重要因素。电子竞技的迅速前进激发了大量有关的产业经济:软件开发、包装宣传与推广、新闻报道、攻略指导、电子竞技行业管理员和职业选手、电子竞技裁判员、电子竞技教练员等一系列岗位应运而生。它能增加体育产业的产业增长的同时还能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二,电子竞技说到底还是从游戏提高精炼出来的一种体育运动,如今仍遭受到社会的误解,令中国电子竞技的进步深受阻碍,尤其是如今的应试教育对家长的影响,电子竞技被理解为不健康的事物,参与电子竞技体育是没有前途的。电子竞技的校园化能够令热爱电子竞技运动的人获得对应的学历、专业证书,可以说真正获得了社会的承认与尊重,改变家长们对电子竞技片面的理解,以此推动新生的电子竞技运动能够于健康、可控、有序的空间里面发展壮大。
5 结语
第一,国家政策与法规体现了体育部推动此类运动的信心,这对电子竞技运动的进步拥有引领作用。就宏观管理方面而言,规范及指引电子竞技运动的前进应当有确切的政策和法规。而且要形成一个正式的国家级裁判监督部门从全部游戏当中分离出来,对竞赛予以全面的组织与管理,规范电子竞技运动的比赛规则、赛制安排、管理机制、俱乐部的运营形式、市场开拓之类,确保总体项目的普及、竞争市场化运作,并强化电子竞技管理系统,组织电子竞技协会,使投资者的利益有所保证,让电子竞技运动能够良性持续发展。
第二,准确指引及宣传电子竞技,再现电子竞技的真实形象,再次了解电子竞技运动,并提倡让电子竞技运动坚持遵循“体教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通过电子竞技的校园化发展实现电子竞技专业人才培养,加快我国电子竞技的职业化进程来提高我国电子竞技在世界范围内的核心竞争力。
[1]贾鹏,姚家新.电子竞技运动:基于虚拟现实的认知博弈[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36-39.
[2]何慧娴.让数字演绎体育无限精彩——电子竞技运动及在中国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4(8):3-7.
[3]余千春.高校体育课开设电子竞技项目的可行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S1):426-427.
[4]何培奕.中国电子竞技产业的现状和发展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