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学视角下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现实探问与发展①

2015-11-29宋江浩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1期
关键词:人学体育课程

宋江浩

(南华工商学院 广东广州 510507)

传统的教育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式受教。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新课程要求教育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育教育亦是如此。学校体育教育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人”回到学校的体育实践中来,从而实现学校发展的价值,促进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1 人学内涵的意义

有关人存在的内涵和人在社会中进行的一切有机变化发展规律的新兴科学即为人学。所谓人学,即是对人本质问题的研究,是将自然界中的人与宇宙中的人共同研究的一种方式。根据马克思的辩证法可知,人是肉体与精神辩证物质的统一。精神的本质即就是物质。人在根本上与物质存在的自然界是相统一的,人与天地的内在实质也是一致的。为人类社会与自然做出贡献是体现人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以“生活中的人”为起始点是人学中最为显著的特征,人学就是展现真实的生活现实。人学视角,即就是用“人学”的角度去看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2 体育的人学内涵与价值

人是在体育活动中充分展现自我的人格魅力,彰显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体育活动是传递社会信息的一种特殊手段和方式,是形成个人思想的途径。利用效仿、借鉴,以及切身体验实践,深入人的内心世界与生活,通过在彼此个体沟通中,其公有的交际交流达成共性,展现在心情、品味、与思维方式等特点中,展现在个人形式生活的方式中。

就实质上而言,所谓体育就是自我本身在实践活动中,肢体感知与思维活动相交流的一种特有方法。总而言之,“我们的身体承载着我们的生存境遇,承载着我们的整个人生。我们的身体完全能够承担起我们所拥有的各种经验,而且,在任何时候它都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崭新的东西,或者一些更加复杂的手段、步骤”[1]。可见,体育就是自我本身在实践活动中,肢体感知与思维活动相交流的一种特有方法。在肢体运动中,感应、验证和提高本身的物质存在,从而不断肯定与否定自我,逐渐进入全新的领域。在与体育运动相交融合之中,使得人超脱未然,放松身心,遗忘内心深处的不满情怀。同时,人们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还能够找寻到身心上的认同感。这种被人肯定,在一定意义上有利于促进人之间的友好相处,更有利于帮助人本身更好地提高自我修养、身心素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现实所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校园体育的开展,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锻炼身体,营造和谐欢乐校园的一种方式。此外,校园体育的开展还肩负着提高学生人生价值的作用。校园体育不单单是只为学生传授基本的体育课程知识和体育竞技的技能,更多的是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树立与培养,从而促进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与生命价值的提高。体育竞技运动技巧的传授只是体育课程的一个方面,假如把体育教育看作一个课程,那么校园体育的传授不仅仅是课程上讲解,更多的是培养和锻炼。由此可见,“专注于身体而忽视精神培育将直接导致意义、精神的“荒漠化”,而“由于意义世界的塌落,变得不再完整,失去了立身的根本”。[2]在人文视角下,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现实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1 片面教学,忽视体育教学的内在本质

我国当前的体育教学只是单纯的将身体运动看作是一种所谓的“肌体”练习,只注重学生身体机能的锻炼,却对于学生的思想精神培养大大忽视,疏忽了身心一体化的双层教育培养,使得体育教育缺乏全面性。“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3]人文视角下的学下体育教学,更加注重的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从身体到精神的双层教育培养。而非单方面的完成教程安排,机械式的教育锻炼。

3.2 传统授教,课堂主次位置颠倒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学生在课堂上较为被动,往往是完成任务式的学习教学内容,模仿服从,毫无创新性思维可言。而教师则是一再强调教学的规范性,经验性。体育课程本身应该是一个较为自由、活跃的课堂,却因种种制度导致体育不再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课程,而是压制人性的工具。

3.3 忽视需求,教学内容贫乏

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学生的性格也是丰富多样。学校应该考虑到教师本身的选择性,把教育教学的重心落在学生思想道德与个性发展的培养上。然而,在当下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却只是教科书的搬运工。差别各异的学校、学生以及老师都被课堂教学所束缚,刻板地演绎了大同小异的教学课程。从课堂开始就依照清点学生人数、陈述课堂内容、组织学生做热身慢跑、整理队伍、回顾课堂内容、课堂小结以及对照项目给学生表现进行评分。这些按步就班的程序教学,使得年级相同,教材使用一致;学生不同,但评价标准一致。这样的模式让学生被均衡化了,教师被模式化了。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能力严重缺失。

4 人文视角下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现实发展的路向

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必须革新教育教学模式,调整教学内容,不断适应社会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发展。

4.1 重视教学的内在本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的内在本质是“以人为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做好引导者的工作,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教学。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有关课堂的意见和建议。严禁教师任意惩罚和侮辱学生人格;其次,尊重学生的选择权,给学生创造一个个性展示发展的自由空间,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4.2 丰富教学的实质内容,增添课堂的知识乐趣

校园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要加强学生基本体育知识与基本技能双修、体育精神的灌输与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发挥教学上的创新思维,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和学习特征做出相对应的教学。如在课堂上进行慢跑运动的教学,教师不能单方面只让学生慢跑,而是在慢跑过程中,一边向学生进行讲诉训练,一边示范性教学。在慢跑中加入一些小活动,适时设计相应的课堂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建立有针对性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私人订制版的特殊型教学是最能激发学生积极性,对学生身心锻炼的最好方式。这不仅丰富充实了课堂,也让学生受益良多。

5 结语

综上所述,该文以人学视角下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现实探问与发展为题,从人学的内涵意义、体育的人学内涵与价值和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现实所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根据笔者多年在体育教学上的经验,提出重视教学的内在本质、丰富教学的实质内容等意见来革新体育教学制度与内容,回归学校体育的教育本质,使体育真正成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张之沧.论身体尺度[J].体育与科学,2010(3):35-39.

[2]叶澜,郑金洲,卜玉华.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王啸.教育人学当代教育学的人学路向[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人学体育课程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人学视野与世界文学建构:蒋承勇教授学术访谈录
北人学没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们的“体育梦”
北人学没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