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区域体育产业资源整合的瓶颈与破解

2015-11-29王艳张贵敏

体育科研 2015年4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体育产业规划

王艳,张贵敏

我国区域体育产业资源整合的瓶颈与破解

王艳1,张贵敏2

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体育产业备受关注。实现《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区域体育产业协调发展重要任务,资源整合势在必行。政府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区域体育资源整合与产业统筹协调发展的基础。本文梳理我国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剖析区域体育产业资源整合的瓶颈,据此提出树立共生共赢意识,加强产业规划的顶层设计;建立高效的制度机制,发挥市场资源配置效力;利用中心城市集聚-扩散效应,构建体育产业圈;设置综合性权威协调机构,加快区域合作进程,以期为我国不同层级区域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体育产业;资源整合;瓶颈;破解

1 区域体育产业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文件明确提出“优化产业布局,建立区域间协同发展机制,形成东、中、西部体育产业良性互动发展格局”[1]。事实上,我国体育产业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化发展格局。由于要素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环境、市场空间等客观差异性的存在,使得不同区域体育产业呈现专业化发展格局[2]。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我国近年来体育产业发展中出现临近区域产业同构与恶性竞争现象,不仅难以形成体育产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与资源开发效益的最大化,反而陷入产业同构、竞相压价、收益降低、产品或服务质量下降、产业竞争力降低的恶性循环状态。资源无疑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源泉,缺少资源的产业如同无源之水,不可持续。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整合区域力量,进行合理分工,推动产业链形成,加快区域体育产业特色步伐,实现整体发展,已经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方式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区域体育产业资源整合不仅符合产业发展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而且是改变我国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瓶颈的必由之路。

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我国体育产业区域资源整合的瓶颈。提出产业资源整合是我国区域体育产业资源整合的必然选择,而体制障碍是资源整合中面临的问题,如何破解这种行政性体制障碍,实现区域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2 我国体育产业的区域化发展特点

我国体育产业整体处于快速发展的初级阶段。体育产业初具规模,表现在体育产业总体规模逐年增长,各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对就业拉动作用日益增强,区域差序化发展格局显著等方面。各级部门对体育产业的指导与规划逐步增强,但在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区位优势不显著,特色产业竞争力不强,区域体育产业资源整合受限,规模经济与社会效应不显著等。要实现体育产业在不同区域、更大范围与更高层次的发展,资源整合势在必行。

2.1 产业快速发展,区位优势不显著

我国体育产业处于快速发展的初级阶段。2012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375.62万人,实现增加值3 135.95亿元,占当年GDP的0.60%,按可比价比2011年增长14.44%。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繁荣的经济社会环境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与发展机遇,但也存在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区位优势不突出的现状。区位优势即区位的综合资源优势,即某一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或优越地位,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管理、政治、文化、教育、旅游等。任何区域都有自身体育产业资源及可供开发和融合的相关资源,由于行政区域界限、创新意识不强等原因,一些区域没有意识到自身资源的可开发性及其潜在的经济价值,使得本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较小,更难以形成区域内整体合作开发事态,区位优势没有显现。

此外,各具特色的体育产业格局不突出。一些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格局相似、发展重点相似、发展方式相似的情况屡见不鲜,特色不鲜明,还没有形成区域自身发展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产业生存与发展空间。产业间优势互补缺失,目前一些区域体育业态相对单一,不善于与其他优势产业协同发展,强强合作的局面没有形成,不利于区域优势体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诸多因素导致体育产业发展的区域资源存量利用不足,增量开发不够,区位优势不显著。

2.2 指导政策明确,区域协调发展

针对我国区域产业发展差异化发展格局的现状,多项指导政策提出不同区域从自身生产要素、产业环境等实际情况出发,实现区域体育产业发展。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指出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加强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协调不同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2011年《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指出,应加快区域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坚持重大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结合国家区域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加快特色体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2013年12月24日刘鹏局长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完善规划布局,促进区域联合、业态互动,加强对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服务和管理,引导和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基地建设。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鲜明地提出体育产业的发展问题。国家关于体育发展相关政策与决策的出台,促进体育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体育产业的区域化发展方式应得到进一步强化。

2.3 规模效应不足,资源亟待整合

任何经济生产都不能超越其生产可能性边界[2]。资源禀赋是决定区域体育产业生产的基本前提。区域资源的空间分布及集聚程度、资源的可移动性以及资源的属性类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体育产业结构层次及其发展方向。提高资源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由此资源诱发的产业群结构和资源配置效果是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现实中,诸多交界地区由于地域相邻、人文相近、要素禀赋的相似性,具有体育产业资源整合与联动的基本条件。但由于行政区划壁垒及其形成的多元非协调性体制等各种因素交互作用下,地区间各自归属不同的行政管辖,又缺乏产业协作机制,不同区域体育产业各自为阵,不仅难以形成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效益最大化,反而陷入产业同构、竞相压价、收益降低、产品或服务质量下降、产业竞争力降低的恶性循环状态,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3]。

3 我国区域体育产业资源整合的瓶颈与障碍

实践表明,在我国现行管理体制与经济运行机制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推动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是实现区域统筹的基础。然而,行政区域划分的障碍、统筹规划组织的缺乏、跨行政区行业的协调困难、行政部门的壁垒没有打破等因素成为资源整合的障碍与发展瓶颈。明晰和正视这些障碍,是突破区域体育产业资源整合的首要条件,也是实现体育产业区域联动的关键。

3.1 行政区划刚性约束,部门协同不畅

谈及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体制障碍,最直接的因素便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政区划及由此形成的一系列影响。由于我国政治体制及经济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使得区域行政区化特征显著。这种行政区划具有历史继承性及相对稳定性,而且其政治性与政策性较强,对区域内外各项产业发展具有路径依赖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区域内各行政部门信息沟通不足。由于行政区划的存在,既有的行政管理体制使得无论是体育部门还是其他部门的计划都难于跨过行政区划及行业管辖的界限。由于各部门在思考问题时往往受到行业的限制,导致体育产业的一些行业陷入孤立状态,难以有大的作为。如旅游业与体育的结合就是最好的例证,假设旅游业增加体育元素,可以使两者都发展起来。但是限于体育部门与旅游部门的行业管辖界限,两者结合进程中实践操作难度较大;(2)体育产业协同渠道不畅通。各级政府考虑本地区的发展问题,对于更大的区域由于难以跨越不同层级行政区域的隶属关系,在规划发展时,缺少沟通的渠道和平台,通常各自为政,无法形成大区域的合作与统筹;(3)区域间合作渠道缺失。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由于受到暂时规模效益的影响,体育产业在地方规划中的缺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区域体育产业自身的发展,区域间协同发展更加难以实现。这是由于行政区划的规定性带来各省(市)体育局在体育资源分配的“条块分割”特征,行政部门各自为政,形成“行政区划管理”内循环体系,如果上一级政府没有做出体育产业的发展设想,导致资源配置不畅,效率不优,一些跨区域、跨行业的规划使体育产业获得大的发展几乎难以实现。

3.2“行政区经济”掣肘,资源配置不优

“行政区经济”是指在既定的行政区划范围内,由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的刚性约束而产生的、以区域经济分割为特征的一种特殊经济现象[4]。“行政区经济”背后的行政区划壁垒及形成的管理体制强化了政府对本区域各项经济事务的干预,构筑贸易壁垒,实行市场封锁,在很大程度上固化了区域经济结构,阻碍了经济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和统一市场的形成。

区域间这种利益博弈对各项经济社会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体育产业发展也受到这种体制影响,各区域形成独立的、大而全的生产经营系统,经济主体间因“掣肘”而增大发展成本,使得区域体育产业发展进入并非合理和效率化的状态。主要表现为面对相似的需求函数,各地竞相发展同一类型的体育产业,形成对资源、市场和人才的激烈争夺,甚至造成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由此导致区域之间的恶性竞争,无法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如我国体育产业较发达的东部省份尚未形成体育产业整体规划布局政策,由于行政区划的约束及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产业政策安排的软约束,使得体育资源在分配与配置上具有鲜明的“条块分割”,在制定本区域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时,几乎未考虑更大区域的合作,对产业链区域拉动的基本规律也缺乏统一认识[5]。“行政区经济”某种程度上造成各区域之间为争取消费者竞争激烈,甚至不顾生产成本展开价格大战,造成超负荷供给,服务质量下降,消费者需求得不到满足,客源市场最终流失等恶性循环。要实现体育产业资源的区域整合,消除这种体制壁垒势在必行。

3.3 缺乏顶层设计,体育部门功能不足

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体育产业,通常需要的条件较多,涵盖的支撑产业较多,往往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一个产业难于将各种优势集于一身,要获得较大的发展,其他产业的支持不可缺少。体育产业的一种业态形成,不仅是本身产业中其他产业的支持,同时也需要相关产业的支持。体育产业应与很多行业相融,缺少了融合,无论是对体育产业或是其他产业的发展都会受到制约。表现在:(1)规划缺失使得体育产业难以发展壮大。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属于初级阶段,受到暂时规模效益的影响,往往难以列入重要地位,甚至在很多地方规划中没有体育产业的内容。体育产业在地方规划中的缺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发展;(2)各部门的制定计划以行业为基点,无论是体育部门还是他部门的计划难于跨过行业的界限。如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中行政、财政、文化、旅游等各部门的政策供给具有相对独立性,由于各部门在思考问题时往往受到行业的限制,因此使体育产业的一些行业陷入孤立状态,难以有大的作为。

4 我国区域体育产业资源整合的路径与建议

伴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浪潮,不同地域体育产业的发展业态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单元,取而代之的是各个体育产业业态间错综复杂的共存与共生关系。因此,基于共生模式的区域资源竞合是实现区域体育产业资源整合的科学选择。各区域体育产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形成一体化互惠共生的共赢与多赢模式。

4.1 树立共生共赢意识,加强产业规划的顶层设计

各区域应改变传统的封闭生产与各自为阵的发展理念,树立“共生共赢”和“协同发展”的合作意识。在区域产业资源合作过程中打破以本区域为中心的“独赢”思想,弱化行政区独立发展的观念。应认识到以行政垄断方式实行“地方保护”将削弱体育企业空间扩展的内在原动力,封闭的生产方式只能延缓或阻碍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人为市场障碍的设立将导致体育市场与要素流动的非良性循环。产业规划决定今后一时期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是政府工作的重要职能。学者程林林[6]指出,中国体育产业规划正在丧失“话语权”,建议以《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为基础,统筹协调财政、税收、金融、物价、国土、公共事业收费等,以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为目标,由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共同牵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各部委共同参与,尽快出台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2014年“两会”上安踏(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认为,当前国家在体育产业中发展缺乏有效的引导和规划,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切实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笔者认为,一个区域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从制定到落实,政府起决定性作用。政府是规划的设计者,是实施规划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落实规划的推动者与主导者,具有行政执行力与威慑力,尤其是高级别管理协调机构将有效地促进区域产业资源的整合与发展进程。政府部门以积极主动的合作精神推动体育产业资源的区域整合,并在制定区域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时将区域合作作为战略指导。如《江苏省体育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7]与《浙江省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8]均提出,要积极寻找与周边省市的对接点,开发“长三角”联动的体育产业项目,组建跨区域战略联盟,加强“长三角”和“江浙沪”体育产业的联动,逐步形成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合作模式。这些发展规划在思想上突破体育产业的封闭发展观念,而表现为将本地体育产业纳入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大背景下的战略思维。通过加强高层互动,推进交通对接,加快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开创区域合作新局面。

4.2 建立高效的制度机制,发挥市场资源配置效力

区域体育产业资源整合除了需要打破行政体制隔离外,有效的制度建设与运行机制也是决定产业合作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应建立双边或者多边的直接沟通机制,实现资源的联动与整合。同时,在体育产业资源区域整合实践中,应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充分尊重和利用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区域间体育产业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通过加强区域间产业发展的分工合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各区域体育产业资源的优势互补与优势叠加。良好的区域合作制度环境将给体育企业提供创新产业组织形式的动力机制,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合作的长期进行,同时明晰各参与主体的风险承担与利益分配问题。如在区域基础设施网络的规划和协调、区域内经济发展的责权竞争、跨区域管理机构的构建以及区域内经济资源的整合方面形成制度性规定或约束,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效力,形成区域体育产业资源优化配置的现代化体育产业生产体系,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4.3 发挥中心城市集聚—扩散效应,构建体育产业圈

区域中心城市是依据城镇体系规划对城市进行划分的一种方式,指具有重要区域意义的省会城市及副省级城市,是区域经济协调、统一发展,加快经济增长的中心环节。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扩散效应不仅是扩大中心城市产业发展空间的客观选择,同时也是实现区域体育产业资源整合的现实需求。中心城市具有雄厚的经济发展规模,便捷的交通和通讯网络,灵敏及时的信息平台,先进发达的科技力量,这些有利因素将是承办或举办赛事不可或缺的软、硬条件,开展健身娱乐业的物质基础,打造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基本条件,使中心城市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聚集点与增长极,对其内部及周围的城市体育产业具有巨大的辐射力。当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求中心城市发挥“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如将北京在高端赛事和相关传媒及创意策划的优势、天津在国际体育商务与会展产业及滨海运动休闲产业的优势、河北在生态运动休闲与旅游产业等各自优势相结合,打造协同发展、互惠共赢的体育产业圈,以促进该区域体育产业各要素合理高效流动,推动“京津冀”体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构建区域体育产业圈是当前我国体育产业资源整合面临的现实选择。其实质和目标是实现区域内外体育产业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使体育产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通过对区域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体育产业高层次发展。诸多区域已开始尝试构建各种形式的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圈,如2010年8月3日,“京津冀”体育局负责人签订《京津冀体育产业合作协议》标志着我国首个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体育产业圈诞生。这个产业圈是在首都经济圈建设与发展的机遇与社会背景下,促进体育产业区域一体化的实证[9]。安徽省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根据该省人文、自然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优势等,各有侧重定位互补的发展格局,分别在省会经济圈、皖南、皖江城市带和皖北形成4大体育产业功能集聚区。事实证明,利用各自优势推动体育产业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不仅有利于实现产业合作圈的经济社会效益,而且对各区域自身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区域体育产业合作这种共生共赢型发展模式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在实践检验中证明是科学高效的。

4.4 设置综合性权威协调机构,加快区域合作进程

区域体育产业协调组织可以界定为对区域内体育产业合作主体进行协调、监督、处罚的第三方组织,包括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政府协调组织等。功能不一,协调作用也各不相同。随着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应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种政府协调组织与协会实体。

一方面,在区域体育产业资源整合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府协调组织的权威性与行政执行力,成立专门的体育产业政府协调组织有助于促进区域分工合作,打破行政体制隔离,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和规则等,推进多层次多形式的区域体育产业资源合作机制,提供产业资源整合的公共服务,改善和营造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确保区域间体育产业资源整合的有效进行。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形式的体育产业统筹协调机构也将有利于实现体育产业资源的区域整合。这需要体育行业协会发挥自身作用,成立跨区域体育产业协调组织机构,提供行业内产业资源的跨区域交流的信息,建立资源共享的共赢平台;发挥行业组织独立自主权的优势,形成自下而上的体育产业协调组织,补充和完善政府协调组织的行政功能。规范各经济主体间的行为,协调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冲突,促进区域体育产业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

5 结语

区域合作已从理论构想过渡到付诸实践的阶段,取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已在诸多领域得到验证。在这样的社会经济大背景下,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样需要打破行政壁垒,改变封闭生产与各自为阵的发展模式,促进区域联动与合作。避免在资源整合中因产权问题与利益分配而导致整合受阻甚至发生冲突。有效途径为不同地域根据自身的体育产业发展状况和产业资源特点,对自身体育资源给以不同的定位,从而实现不同区域间体育产业资源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互为依托、相得益彰的产业发展,形成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点的产业发展路线,通过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减少竞争加强合作,实现产业资源整合的终极目标。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Z].2014-10-20.

[2]王艳.我国区域优势体育选择与发展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1.

[3]魏后凯.大都市区新型产业分工与冲突管理:基于产业链分工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7(2):28-33.

[4]王德忠.企业扩张——理论研究及其对中国行政区经济问题的应用分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1.

[5]丛湖平,郑芳,童莹娟等.我国体育产业政策研究[J].体育科学,2013(9):3-13.

[6]程林林.体育产业规划正在丧失“话语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7):9-10.

[7]江苏省体育局.江苏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总体目标和主要指标(征求意见稿)[EB/OL].2012-02-05[2014-06-10]. http://www.docin.com/p-537229267.htm l.

[8]浙江省体育局.关于印发《浙江省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EB/OL].2011-12-22[2014-06-10].http://www. lishui.gov.cn.

[9]河北新闻网.京津冀签署体育产业合作协议河北新闻网[N]. 2010-08-04[2014-06-10].http://gov.hebnews.cn/2010-08/04/ content_377890.htm.

(责任编辑:杨圣韬)

Research on Bottlenecks and Crack of Regional Sports Resource Integration in China

WANG Yan,ZHANG Guimin
(1.P.E.College,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Hubei Yichang 443002)

In the new round of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sports industry gainsmuch concern.In order to achieve "The Twelfth Five Plan of sports industry"which refers to coordinated developmentof regional sports industry, resource integration becomes the imperative task.Lea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s the basis for regionalsports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industrial co-ordination of development.Carding status of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of China's sports industry,the paper analyzes bottlenecks of resource integration of sports industry.Furthermore,it proposes cracksas follows:establishing symbioticw in-win situation awareness to strengthen top-level design industry planning;establishing efficient institutionalmechanisms tomakemarket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ffectiveness;utilizing centralurban agglomeration-diffusion effect to build sports industry circles;setting comprehensive authority coordinating bodies to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cooperation.The paper looks forwar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of different levelsof regionalsports industry in China.

sports industry;resource integration;bottleneck;crack

G80-05

A

1006-1207(2015)04-0022-04

2014-09-24

2011年三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KJ2011B078)

王艳,女,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1.三峡大学体育学院,宜昌443002;2.沈阳体育学院,沈阳110102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体育产业规划
基于MDX数据库的译者参考资源整合对翻译工具能力培养的意义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浅谈资源整合在博物馆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体育产业之篮球
规划·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