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智库有天然的联系
2015-11-29何建华
文/何建华
何谓智库?智库就是“思想坦克”。当今世界最具有力量的就是思想,因为思想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提供推动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进程的鲜活“观念”。智库的本质说到底是生产思想、影响决策、咨询服务、启蒙大众。这样,智库与学术之间就具有一种天然的联系。
瞄准建设国家高端智库的发展目标,作为传统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提出了学科发展与智库建设“双轮驱动”的战略,以期实现社科研究由个体劳动向集约生产、由内部循环向对外合作、由学科评价向社会影响的全方位转型升级。
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如何认知并界定学术与智库的关系,成为科研人员关注的一个焦点。我谨谈一点个人的见解,以期抛砖引玉。
何谓学术?
所谓学术,说白了就是做学问,强调的是学科化与专业化的研究。古今中外,先贤圣哲、文人学者对如何做学问的思考可以说汗牛充栋。今天看来,学问可以大致分为四类。一是真学问,用胡适先生的话说,科学的根本精神在于追求真理。关键就是要有用,揭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并提供指引。二是伪学问。一些学者不下苦功,心浮气躁,虚而不实,投机取巧。前不久,我与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的一位资深学者交流。他说,现在很多国内学者对外国学术著作的阅读,只停留在目录层面,然后凭自己的感悟理解,一旦与其深究细节则不明就里,这样怎么能做好学问。三是死学问。部分学者沉浸在单一学科里,远离现实,远离生活,远离大众,缺乏活力与创造,将学问做呆了、做死了。可以说,这样的学问百无一用,最多只能用于个人评职称。四是腐学问。有些学者抄袭、剽窃、造假,学术腐败行为无所不用其极,说到底是知识分子的良心异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学术行政化、学界官场化的制度性腐败的表现。还有一种人做恶学问,就是用所谓的学问欺世盗名、蛊惑人心,开历史倒车,给人类肇祸,比如法西斯分子戈培尔之流。
智库与学术的联系
何谓智库?智库就是“思想坦克”。当今世界最具有力量的就是思想,因为思想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提供推动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进程的鲜活“观念”。智库的本质说到底是生产思想、影响决策、咨询服务、启蒙大众。这样,智库与做学术之间就具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学术与智库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观察。
一是目标取向,二者之间具有同一性。严格意义上说,学术研究的是一个学科领域最前沿的问题和趋势,重在知识创新。智库要生产思想,提供具有影响力的社会公共政策设计,关键在于要有新的学科知识研究的有力支撑。学术创新的成果,可以有力地支撑智库的发展。比如习近平主席的访美之行,外交部部长王毅的解读是一次增信释疑之旅、聚焦合作之旅、面向人民之旅、开创未来之旅。这样的解读,正是基于学者对中美关系现状以及问题的大量研究。目前,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中美两国的交流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两国智库之间对话交流日益频繁。围绕前不久的习近平主席访美,中美智库举行了多场研讨会和交流活动。
二是路径方法,二者之间具有趋同性。严格来说,智库的研究注重实效,要面向社会、深入实践、讲究实际、解决问题,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比如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现实与未来相结合等,进行跨学科、开放性、国际化的研究。学术注重的是学科建设和发展。当今世界进入了无线互联互通、个人智能终端的“大智移云”时代,事实上人类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与知识创新的时代,学术的研究路径方法可以说正在突破经院派、书斋型、个体化的传统方式,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学界能够更加准确、多维度、立体化地了解事实,获取资料,开展研究。可以说,学术研究与智库研究的路径方法正在融合。
三是效益评估,二者之间具有一致性。学术的意义作用在于追求真善美,在于科学精神与人文意识,在于实用性和创造性,核心是服务社会、启迪大众。智库的作用,在于生产思想,影响国际、国家、地区的发展进程和社会进步;在于政策研究设计,为决策者提供智慧服务;在于提供公共咨询服务,为社会公众解惑释疑。二者的价值都体现在社会效益上,就是要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学界任重道远,期刊大有作为
中央正在大力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到“智库”概念。2014年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服务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所贵圣人之治,不贵其独治,贵能与众共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正在逐渐显现其影响力。
面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新课题,学界任重道远,期刊将大有作为。处理好学术与智库的关系,是题中应有之义。我的结语是:用学术的真学问支撑智库建设;用智库的前瞻性促进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