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耀邦领导中央党校“揭批查”

2015-11-28陈文斌

百年潮 2015年11期
关键词:康生整风中央党校

陈文斌

1977年3月,胡耀邦担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之后,采取整风会议形式揭批“四人帮”,清查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避免了历次政治运动中出现的“左”的偏差,为恢复党校、治理党校和党校的长期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这在党的历史上,值得总结借鉴。

中央党校“揭批查”运动期间,我先在胡耀邦身边做文字工作,后来又先后在整风会议简报组和校党委清查办公室材料组工作过。作为这段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我有责任把它写出来,把胡耀邦创造的精神财富留下来。

胡耀邦入主前的中央党校

“文化大革命”初期,康生指使亲信造反夺权,培植起他的帮派,然后利用其帮派挑动派性斗争,打击、迫害干部群众,造成群众之间的严重对立。全校被打击、迫害者达295人,2个群众组织被打成“反动组织”。12名校级领导干部、41名处、室(现为厅、局、部)级干部被诬为“叛徒”“特务”“走资派”“里通外国分子”“反革命分子”。其中,以现行反革命罪被投入监狱者15人,被定为敌我矛盾者32人,10人被开除公职,遣返还乡,45人被开除党籍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30人受到其他党纪处分,7人被迫害致死。

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康生指使其党校帮派,贴大字报、发传单,炮制《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在旧高级党校反革命罪行的报告》;编辑印刷《林彪选集》(共三卷,格式同《毛泽东选集》一样,共印5000套)、《林副主席语录》(格式同《毛主席语录》一样,共印1万册),编写《中国共产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大纲》,作为向九大献礼,为迫害刘少奇,捧林彪接班制造舆论,起了极坏的作用。

“批林批孔”和“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期间,康生在党校组织写作班子,交江青指挥,在康生、江青的操控下,以“唐晓文”等为笔名,发表了几十篇“批林批孔”和“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文章,编印了各种提要、注释、语录、资料,发至全国数百个单位,造成很坏影响。康生亲自出题,让党校写的《柳下跖痛骂孔老二》一文,由江青批转给中国科学院化学感光研究室,要他们“学习柳下跖的办法,回敬你院的孔老二的徒子徒孙们”,在科技界引起很大混乱。事实说明,康生和“四人帮”是一伙的。康生和他的党校帮派头头,助纣为虐,干了许多坏事,理应彻底清查。

但因为康生生前是中共中央副主席,死后被封为“中国人民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荣的反修战士”,所以,“反康老”成为人们头上的紧箍咒。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主要成员,出于自保,继续用“反康老”这根棍子压制群众揭发他们的问题。他们仍然处于领导岗位,主导着“揭批查”运动的方向,成为揭露康生和清查他们的最大阻力。受康生及其帮派打击、迫害的干部、群众,强烈要求揭露康生的罪行,清查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人出来揭发康生及其帮派头头的

问题。

粉碎“四人帮”后,“揭批查”运动在全国展开,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普遍受到清查,与“唐晓文”齐名的江青的其他两个写作班子“梁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校谐音)、罗思鼎(螺丝钉的谐音,中共上海市委写作班子)的领导成员,受到严格审查,有的被关进监狱,唯独中央党校例外。胡耀邦入主之前半年左右时间,康生及其党校帮派安然无恙,校园里冷冷清清,万马齐喑。

打破精神枷锁彻底进行揭批查

中央给胡耀邦的任务是恢复党校。各项准备工作千头万绪,该从何抓起?最关键的是要揭露康生及其帮派,扫除

障碍。

大多数群众的认识是一致的,迫切要求查清同“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但是许多同志在观望,要看准了领导的态度才决定自己的行动。

1977年3月19日,胡耀邦对中央党校五七学校领导小组的报告做出批示:“应当放手发动群众,揭发和清查同‘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要号召犯有这样那样错误的同志,把问题向党、向群众讲清楚,取得群众的谅解,同大家站在一起,把揭批‘四人帮的伟大斗争进行到底。”

批示在各单位传达以后,引起强烈反响。广大群众开始通过会上发言、写材料、贴大字报等形式,揭发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绝大多数群众放下了“反康老”的思想包袱,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进行“揭批查”。

胡耀邦的基本想法是:

第一,群众的要求“不能反对”,必须满足群众的要求,不管涉及什么人、什么事,不能回避,更不能压制,一定要查清楚。但是,一定要避免“左”的做法,不能采取过去搞政治运动的方式。

第二,必须考虑中央对康生、武某某(康生在党校的帮派头头—编者注)等的态度,不能按照一些群众的要求,立即对武某某等进行隔离审查,甚至关进监狱,不能立即撤销五七学校领导小组,成立新的领导机构。但是,也不能以任何方式阻碍群众对他们的揭发。必须采取正确的、有效的方式进行“揭批查”。

1977年3月28日,胡耀邦同政治经济学教研室负责人谈话时说:“有些同志要清查,或者进一步清查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这方面群众有要求,不能反对。人是什么人,事是什么事,要实事求是,要非常冷静。可以查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摆事实、查事实,不成立什么机构,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查。我们的整党整风要先走一步。我们努力争取办成试点单位,好迎接开学。”

采取整风形式进行“揭批查”

经历过多次政治运动,深知“左”的做法危害的胡耀邦,决定不再搞政治运动,而是通过召开党员骨干会议,采取党内整风的形式,揭发、批判“四人帮”的罪行,清查与他们有牵连的人和事,并利用整风会议,解决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整合干部队伍、调整组织机构、教育干部和群众、推动开学准备工作等重大问题。这样做也是取得中央同意,取得中央支持的唯一形式。

1977年3月29日,整风会议领导小组成立。胡耀邦在会上就“揭批查”工作和恢复、重建党校作了全面部署:endprint

一、关于清查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他说:“我考虑了很久,实事求是,不马马虎虎,也不任意轻信,不要出乱子,要放手发动群众,但领导还是要清醒。”

二、关于揭发批判“四人帮”,肃清“四人帮”的影响。他说:“要弄清思想体系,针对在哲学、政经、科学社会主义各方面的表现,作一些好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写文章。”

三、关于整风。他说:“整风就是要解决学风、党风、作风不纯的问题,克服宗派主义、派别、山头主义、小兄弟,整掉‘四人帮的国民党作风、特务作风,恢复和发扬毛主席提出的党的优良作风。整风的做法是和风细雨,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搞人人过关。”

四、关于对犯错误人的处理。他说:“也可以有纪律处分,但这是个别的,对他们的方针是一看二帮。”

五、关于组织机构。他说:“要在清查整风基础上,加强、调整、充实党校的机构。采取什么体制,由华(国锋)校长、汪(东兴)副校长定。在调整前,领导小组(指“文革”中建立的中央党校五七学校领导小组)可照常工作、大胆工作,重要问题、有争议的问题,到我这里商议一下。今后调整机构也要充分走群众路线,对每一个干部应该有一个历史的、全面的了解,不是根据一时一事,也是根据老中青原则,总之要使多数同志满意。”

六、关于教学工作。他说:“设想开四门课,哲学、科学社会主义、政经、党史党建。学员读哪些书、哪些章节,要有一个计划。干部培训,能否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教学光靠我们不行,可发挥各部门的

作用。”

对前一阶段中央党校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下步计划召开的整风会议的情况,胡耀邦向华国锋、汪东兴做出报告,华国锋、汪东兴批准了胡耀邦的报告。

1977年4月7日,党员骨干整风会议(简称“整风会议”)召开。参加人数共70人。其中,原五七学校领导小组成员、党支部正副书记、党小组正副组长、尚未恢复工作的中央任命的各单位正副主任以上党员干部,共计45人;其余25人为各支部推选的代表。随着形势的发展,后来增加到100人,再后来增加到130人。

大会会场设在第一教室,没有任何布置,没有主席台,没有会标,没有标语、口号,只摆放着一排排带写字扶手的椅子,一张两屉桌和一把供主持人、发言人用的木椅。开会时不排座位随意入座,气氛很轻松。会议开幕那天,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怀着忐忑不安、准备挨整的心情到了会场,环顾四周,完全没有他们批斗别人的那种场面,心情一下平静了

许多。

胡耀邦主持会议。他除了说明会议的安排外,主要强调“揭批查”工作的重要性,要求一定要把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查清楚,一定要把被颠倒了的理论是非、思想是非、路线是非再颠倒过来,不管牵涉什么人,都不能留情面;强调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隐瞒、不缩小、不打折扣,也不夸大其词、瞎编乱造,不讲违心的话,不做违心的事;强调一定要实行“四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装(档案)袋子。他还深情地说:“我也说过违心的话,做过违心的事。我写过揭发他人的材料和自己的交代材料,尽管没有捏造事实,却写了些上纲上线的违心的话。中央召开八届十二中全会的时候,我被从‘牛棚里放出来参加大会,在表决开除刘少奇同志党籍的时候,我违心地举了手。当时只有一位趴在桌子上装睡的女同志没有举手,她就是陈少敏同志。”耀邦同志的肺腑之言,感动了许多人,教育了许多人,整风会议开下来,没有发现有讲违心话的。

会议的开法,胡耀邦作了具体的安排:第一,学习和揭发相结合。第二,大会和小会相结合,大会为主,小会为辅,每天开半天。第三,会内会外相结合,会上发言和个别谈心相结合。第四,发言可以采取长短相结合,真正做到畅所欲言,生动活泼。第五,上下结合,成立一个简报小组,编写简报,上送中央,下发到每个同志。简报主要登载本人发言摘要,登载前一律先交本人修改补充,小组的讨论情况和简报,由各小组自行整理,简报组只负责摘要照登。

会议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回顾和检查半年来党校的揭批查运动,通过回顾和检查,提高觉悟,统一认识,端正态度。第二阶段,开展“三大讲”,讲“四人帮”的罪行,讲自己的问题,讲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文革”中错误比较重,群众意见比较大的同志,经过“三大讲”,讲清了自己的问题,取得了大家的谅解,放下了思想包袱。第三阶段,有计划、有准备地召开全校工作人员大会,全面地、系统地从思想上、理论上、政治上,进一步揭露和批判“四人帮”和康生的罪行,把被他们颠倒了的思想是非、理论是非、路线是非再颠倒过来。

会上发言都是自由报名,没有想好不报名,报了名不想讲可以撤回,没有人催,没有人逼。胡耀邦对我们简报组的同志说:“别催人发言,可以发,可以不发。”发言的人,不分职务高低,不管是否犯错误、错误大小,讲自己的问题,讲别人的问题,批评和自我批评,人人平等。胡耀邦在会上说:“这次会不管是谁,都是作为党员发言的。”会议从始至终,没有出现政治运动中常见的那种情况,一方只有检查、交代、骂自己的义务,没有反驳、申辩的权利;一方则可以对对方上纲上线,斥责追问,甚至骂人、打人,侮辱对方人格;也没有那种领导一张口,大家跟着吼,调门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大的情况。发言只讲事实,不上纲上线。胡耀邦说:“对犯错误的人,问题上纲要留有余地。”会议内容对会外不保密,会后分单位传达。会议简报也发到各支部,会内会外互动。

与整风会议相结合,胡耀邦还特别重视组织教学研究人员写文章并结合教学,揭批“四人帮”及其御用写作班子“唐晓文”散布的谬论,肃清其

影响。

亲自领导简报组严格把关

会议简报组由三人组成,直接受胡耀邦领导。简报组也称材料组,除整理、印发简报外,还负责整理、印发和处理其他材料。写好的简报和材料,由我送给胡耀邦审阅定稿。我把稿子送给他,他让我坐在一旁等待,他马上就看,动笔就改。耀邦同志工作时的那种感人情景,如今仍历历在目。他习惯坐在沙发上,伏在茶几上,边看边改,工作的时候常常把袜子脱下来搁在一边,很随便,全神贯注,一气呵成。开始一段时间,他在梁秘书监督下戒烟,茶几上放着一些葵花籽,熬不过了就来几粒。后来工作太多,工作时间太长,实在熬不下去了,他就向梁秘书要烟抽,越要越频繁,把梁秘书要烦了,干脆把烟搁在茶几上随他抽。有一天,我刚进客厅,他就高兴地对我说:“小陈,这下我可自由了,梁秘书不管我抽烟了。有烟抽,我一口气就把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稿写完了。讲话稿写好了,抽烟的毛病也复辟了。你坐下,看看我的讲话稿写得怎endprint

么样。”

胡耀邦对简报和上报材料非常重视,对我们要求十分严格。他规定凡是写进简报和上报的揭发、交代材料,要原原本本地把事实讲清楚,不要上纲上线的东西。整理会上发言,要经过发言人审核同意,或者由本人提交发言稿,简报组不要随意删改。他对我们说:“不是武某某的问题不要放在他的账上。结论性的语言要少。基本事实要讲出来,然后才是对问题的看法。这才不致冤枉好人。”对重要的上报材料,他先提出指导性意见,写什么、怎么写,讲得很具体,然后同起草人商量,写好后再送给他审定。遇到他不满意的地方,他会毫不含糊地指出来。

1977年5月26日晚上,他看完《关于武某某的主要问题》之后同我谈话,对“针对华主席”“制造反革命舆论”等断语和上纲上线的话表示不满。他说:“这些断语,让人看不下去。做工作,要让中央领导同志觉得你是可以信赖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与自然科学》一文是针对华主席的提法,连我也接受不了。”我说:“报上的批判文章就是这么提的。”他说:“不要报上说什么就是什么,过去不是吃了亏吗?”

耀邦同志的批评深深地教育了我。我领悟到,仅仅有不整人的心还是不够的,要想真正做到不冤枉好人,还必须彻底克服不动脑筋,盲目跟风的毛病。在和耀邦同志谈话后,我对自己没有做到实事求是感到羞愧。

按照对耀邦同志谈话的领悟,我对《关于武某某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修改。5月28日,将修改稿送给耀邦同志。5月31日,梁秘书要我到耀邦同志处把稿子取回来,并告诉我:“耀邦同志对这一稿很满意,要你把这个意见转告黄宣文同志(校党委成立后组成的清查办公室负责人)。”我分析,要我告诉黄宣文,就是要他们知道,改掉上纲上线的断语是耀邦同志的意见,要说是对武等“右”了,责任也不在我,这是对我的爱护和支持。像他这样理解下级难处,主动为下级承担责任的领导,实在令人

敬佩。6月1日,我送简报给胡耀邦,提到《关于武某某的主要问题》,他说:“这一稿就很好,说明党校还是有人

才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参加过除了土地改革、农村“四清”以外的政治运动。在我参加的政治运动中,像胡耀邦这样完全从爱护人的角度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领导人,实在太少。对干部,该批评的时候就批评,一点不含糊,有一点改进就鼓励,在胡耀邦领导下工作,真让人心里爽快。

我见到的不少政治运动的领导人,从相信党中央、相信领袖、相信上级,服从组织决定出发,上级组织怎么布置就怎么做,觉察到问题也不敢多想,结果整错了不少人、冤枉了不少人,被整的人吃了亏,党也吃了亏。胡耀邦采取的以整风会议形式进行揭批查,实际上是一次教育人的运动。

对犯错误干部冷处理

胡耀邦关心干部,关心青年,爱护人才,有口皆碑。在领导中央党校“揭批查”运动中,他关心如何彻底查清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关心为受打击、迫害的干部和群众平反昭雪,同时也关心犯错误干部的命运和前途,关心他们的家属。“揭批查”刚开始,他就对我说:“你可以到他们几个(指主要清查对象)家里看看,同他们谈谈话,表示我们对他们的关心。对待他们的家属,也要同其他干部家属一样,一视同仁,看电影、听报告,一样给他们发票。”他还亲自找武某某等人谈话,帮助他们主动讲清自己的问题,取得群众的谅解。到了组织处理阶段,群众中要求开除武某某等人的党籍,把他们调离中央党校的呼声相当强烈。大家认为,这样的处理算轻的了。这样处理会顺利通过,但是,胡耀邦考虑,开除了党籍,要再恢复就不容易了,调离党校后,接收单位对他们不了解,很可能影响对他们的使用,说不定会让他们从此抬不起头来。因此,他主张只给个别人纪律处分,处理以后也不调离中央党校。这同好多人的想法是有很大差距的。“揭批查”办公室领导小组讨论《关于中央党校揭批“四人帮”和清查工作的情况报告(草稿)》的时候,有的认为对武某某等的错误严重性讲得不够,对他们的处理太宽,有的对报告稿不表态,意见难以统一,最后只好根据大家一致的意见,送请耀邦同志定夺。我也不便再做修改,就将草稿送给耀邦同志。5月29日,耀邦同志批复:“这个报告写得很不错。我改了一点地方。建议党委讨论修改后定稿。”这件事说明当时在如何处理错误干部的问题上有多么难。耀邦同志认为解决这个矛盾,不能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不能强迫大家接受,要等待群众自己理解,经过民主讨论,根据多数人的意见来决定。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家普遍受到教育,真正消除派性,达到团结的目的。为此,他提出冷处理的方针,即先放一段时间,等大家的气消一点,武某某等人的表现再好一点,经过大家冷静思考之后,再作处理。最后处理的结果,仅一人受到开除党籍的处分,所有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除自己要求调离者外,全部留党校工作。

30多年过去了,当年思想上有抵触的人早已改变自己的看法,不再认为胡耀邦“右”了;犯错误受到处分的人,在熟悉的环境里和大家一起工作,一起进步,一起做出贡献,一样受到尊重,现在和大家一样过着幸福的退休生活,和大家一样缅怀着曾经帮助过自己成长的胡耀邦。

胡耀邦领导的

“揭批查”意义重大

中央党校的“揭批查”于1978年6月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全部完成后结束。中共中央党校委员会在给中央的《中央党校关于揭批“四人帮”和清查工作的报告》中说,中央党校揭批“四人帮”的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使灾难深重的中央党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央党校正在朝着“成为学习、宣传和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强阵地,成为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模范”的目标

前进。

胡耀邦领导的中央党校“揭批查”运动,进展顺利,硕果累累。

硕果一,揭露出康生,查清了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瓦解了康生扶持起来的帮派体系,为冤假错案平了反,澄清了被康生颠倒了的是非,实现了全校员工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团结,为恢复党校扫清了障碍,奠定了基础。

硕果二,在康生帮派瓦解之后,经过整风会议充分酝酿,选举产生了新的党委会,调整了各级领导班子,健全了组织机构。

硕果三,联系被康生、“四人帮”颠倒了的思想是非、理论是非、路线是非,进行有针对性的批判,提高了教学研究人员的思想、理论水平,解放了他们的思想,并依靠自身的力量,适应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需要,完成了教学材料和教学组织的准备工作,培养出一支新的教学研究队伍,为复校开学和以后的持续发展准备了思想条件和干部条件。

硕果四,通过揭批查和教学准备工作,培养起一支新的理论队伍,依靠这支理论队伍,创办了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四人帮”颠倒了的干部路线是非纠正过来》等影响深远的文章,在党和国家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发挥了舆论先导作用。

38年前,胡耀邦领导的中央党校“揭批查”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当时参加整风会议的党员骨干,就给予了很中肯的评价。他们说:“整风的方法很好,把脏东西弄掉了才能团结。”“会的内容和安排都很好。整风会议,上合中央要求,下合群众愿望。”“事实将证明,这次会议是办好党校的重大决策,写党校历史,应该有一笔。”历史是人民写的。人民不会忘记胡耀邦。(编辑 杨 琳)

(作者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endprint

猜你喜欢

康生整风中央党校
坚持问题导向 有的放矢——兼记中央党校的三次“有的放矢”
晋陕调查:行动上的整风
作为“文物大盗”的康生
科技异化的集中表现及应对
用整风精神学习讲话
2014级中央党校研究生班招生考试顺利进行
活法
康生临终前 为何打“直线电话”告密
谭政在延安整风中的历史贡献
整风学习两不误(外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