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与影响因素的协整分析
2015-11-28吴文清
李 曼,宋 瑶,吴文清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 300072)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的重要性也愈加显著,文化产业日渐成为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点。《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比重显著提升,文化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明显增强,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如何促进文化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对于如何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中国学者作了较多研究。何萍[1]利用2010年中国31 个省市数据,运用逐步多元回归方法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万丽娟[2]等使用灰色关联模型,运用重庆市2006-2010年相关数据,分析了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其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大小。赵娜[3]等基于2004年、2008年辽宁沿海经济带6 市文化产业及其子行业的就业人数,采用区位商法和基尼系数法从区域和行业角度测量辽宁沿海经济带文化产业及其子行业的集聚程度。胡海燕[4]等以中部6省为研究样本,采用因素综合法,以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为评价对象,间接实现对文化产业创造力的评价。张旭[5]等利用1997-2011年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数据,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对中国和美国文化产业及细分行业的发展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赵琼[6]等对2009-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两大子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效率评价,结合Tobit回归方法对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胡慧源[7]基于江苏省13 个地级市2007-2011年分行业数据,实证研究相关因素对文化产业集聚的不同影响。马箭[8]等基于1996-2012年的统计数据,考量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中国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孟华[9]对目前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贾春迎[10]等从规模、结构、增长、辐射力、市场和政策环境等6 个方面评价了广东省文化产业结构。戴钰[11]利用区位熵对湖南省近年来文化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测度。顾江[12]等利用第5次和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探讨了中国31个省市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向志强[13]等构建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保障体系。章迪平[14]构建了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张敏[15]对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张彬[16]等对美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袁海[17-18]对要素禀赋、集聚经济与产业政策因素对文化产业区域差异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周锦[19]等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中国31 个省市的文化产业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城市经济、文化资源、基础设施等“先天”因素支撑;发展到一定高度之后,更需要人才、资本、相关产业的发展等“后天”因素支撑。王家庭[20]等从文化产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人均文化消费支出、经营性文化产业机构数目、文化事业机构数目和政府文化事业财政支出等方面研究影响中国文化产业的因素。
目前大部分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研究仍以政治理论为依托,进行分析和阐释,缺乏事实和数据支撑,影响结论的明晰性和可靠性。部分实证分析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定性分析,不能充分分析和探究所选因素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路径,从而影响结论的可靠性和实际指导意义。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以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解释变量,探讨其与经济发展水平、资金投入、基础设施投入、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财政支持力度、开放水平、人口素质等因素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关系,并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动态相关性、交互响应情况和响应路径,从实证角度,揭示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长期关键因素,并提出建议。
1 变量与数据
本文选取文化产业增加值这一指标作为反映文化产业发展程度的变量。文化产业增加值反映产业机构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选取地区生产总值、文化事业费、文化产业实际完成基建投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例、货物进出口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大专以上人口比例分别作为反映经济发展水平、资金投入、基础设施投入、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财政支持力度、开放水平、人口素质的变量。
文化产业作为解释变量以中国各年度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表示,记作WZJ。影响因素地区生产总值、文化事业费、文化产业实际完成基建投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货物进出口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大专以上人口比例分别记作GDP,WSY,WJJ,RJSR,WZB,KFSP,RKSZ。由于时间序列经济数据中经常存在异方差现象,将所有数据取自然对数,这种变换不会影响原始数据的长期稳定关系和短期效应。所有变量取自然对数后分别记作lnWZJt,lnGDPt,lnWSJt,lnWJJt,lnRJSRt,lnWZBt,lnKFSPt,lnRKSZt。本研究将选取中国文化产业1992-2012年的样本数据,数据来源于1993-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
2 数据的计量分析
2.1 ADF检验
本 文 使 用eviews6.0 对 时 间 序 列lnWZJt,lnGDPt,lnWSJt,lnWJJt,lnRJSRt,lnWZBt,lnKFSPt,lnRKSZt进行ADF检验[6]。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文化产业与影响因素单位根检验表Tab.1 Unit root test table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the factors
经检验,在5%显著性水平下,lnWZJt,lnWSYt和lnWJJt为一阶单整序列,即文化产业增加值、文化事业费和文化产业实际完成基建投资为一阶单整,可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2.2 协整检验
对文化产业增加值、文化事业费和文化产业实际完成基建投资建立不含有常数项的协整回归模型:
其中:α,β为待估计参数;εt为随机误差项。使用OLS方法估计结果见式(1)。
对残 差=lnWZJt-0.527 7lnWSYt-0.988 3lnWJJt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检验结果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即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说明文化产业增加值、文化事业费和文化产业实际完成基建投资存在协整关系。表明,1992-2009年中国文化事业费、文化产业实际完成基础建设投资和文化产业增加值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文化事业费投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就会相应增加0.522 7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实际完成基础建设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就会相应增加0.988 3个百分点。这说明文化事业费和实际完成的基础建设投资对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均有显著影响。
表2 残差单位根检验Tab.2 Residual unit root test
2.3 误差修正模型
经协整检验验证,文化产业增加值、文化事业费和文化产业实际完成基建投资存在协整关系,而长期的均衡关系是在短期波动关系的不断调整下实现的。可以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进一步分析变量之间的短期关系以及长期与短期之间的调节机制。
运用Hendry从一般到特殊的模型方法,对回归系数进行t检验,逐步去掉不显著的变量,可得模型:
式(2)或式(3)即为2变量的误差修正模型。括号中数值为t检验值,在90%的置信水平下,各回归系数显著。式(3)说明,在短期内,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变动几乎不受自身变动影响,中国当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受滞后2期的文化事业费变动、当期文化产业实际完成基础建设投资以及滞后1期的误差修正项对中国当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其 中,0.277 6,0.337 9 是 短 期 关 系 参 数,0.522 7和0.988 3 是长期关系参数。误差修正系数为0.690 6,说明误差修正速度达到69.06%,误差修正能力较强。且符号位负数,说明这种修正是反向的,符合误差修正原理。
2.4 基于VAR 模型脉冲响应与方差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文化产业增加值与文化事业费和文化产业实际完成的基础建设投资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利用SIMS提出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脉冲效应和方差分析来分析研究模型的动态特征。图1和图2是基于VAR(2)和渐近解析法模拟的脉冲响应函数图。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纵轴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响应程度。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代表文化产业增加值对响应变量冲击的反应,虚线表示正负两步标准差偏离带。
图1显示的是文化产业增加值对文化事业费的响应路径。当冲击发生后,文化产业增加值出现一个正向的响应,在第3期开始,冲击影响增长速度逐渐变缓,但始终保持增长。图2显示的是文化产业增加值对文化产业实际完成的基础建设投资的响应路径。冲击发生后产生正向响应,第2期达到顶峰后下降,第4期开始回升并保持缓慢增长态势。文化事业费和文化产业实际完成的基础建设投资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时效较长。
图1 文化产业增加值对文化事业费的脉冲响应Fig.1 Impulse response of cultural industry added value to cultural undertakings
从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方差分解也可以看出,前两期,基础建设投资对文化发展贡献程度增长较快,文化事业费的贡献度较小,增长较缓。长期看来,中国文化事业费和文化产业实际完成的基础建设投资对文化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程度逐渐增大并趋于平稳。
从上述分析可看出,基于VAR 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分析的结果与协整分析结果基本吻合。
图2 文化产业增加值对文化产业基础建设投资的脉冲响应Fig.2 Impulse response of cultural industry added value to cultural industry investment
3 结 论
本研究以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解释变量,探讨其与经济发展水平、资金投入、基础设施投入、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财政支持力度、开放水平、人口素质等因素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关系,并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动态相关性、交互响应情况和响应路径。
1)通过协整检验可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事业费、文化产业实际完成的基础建设投资存在协整关系,即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文化事业费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弹性系数是0.527 7,基础建设投资关于经济发展的弹性系数是0.988 3。文化事业费和基础建设投资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对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作用明显。
2)在误差修正模型中,时间序列的修正系数为0.690 6,具有较强的修正能力,并且表明文化产业增加值不仅取决于文化事业费和基础建设投资的变化,还取决于上一期文化产业增加值对均衡水平的偏离。误差修正项为负值,系统存在误差修正机制。
3)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显示,文化事业费和文化产业实际完成的基础建设投资的冲击,在短期内对文化产业发展有显著的较强的正响应,在长期内,响应亦呈逐渐增强趋势。方程分解分析显示,中国文化事业费和文化产业实际完成的基础建设投资对文化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程度逐渐增大,增大至30%和50%后趋于平稳。文化事业费和文化产业实际完成的基础建设投资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均有较大影响。
文化事业费的投入和文化产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对文化产业的影响非常显著,为了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加大两者的投入。在弹性限度内,引导社会资源既在产业部门之间,又在文化产业内部实现优化配置,将投资于文化产业的经费向基础建设倾斜。
/References:
[1] 何萍.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产业集聚与知识投入的交互效应[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29(6):124-128.HE Ping.Empirical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based on interaction of industry cluster and knowledge inputs[J].Journal of Hunan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2013,29(6):124-12.
[2] 万丽娟,张变玲.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6):50-55.WAN Lijuan,ZHANG Bianling.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influence factor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3,19(6):50-55.
[3] 赵娜,林宪生,周娇.辽宁沿海经济带文化产业集聚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海洋经济,2013,3(6):28-33.ZHAO Na,LIN Xiansheng,ZHOU Jiao.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agglomeration level in the Liaoning coastal economic belt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J].Marine Economy,2013,3(6):28-33.
[4] 胡海燕,向专.区域文化产业创造力比较体系的构建研究——以中部六省为研究样本[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26(8):98-101.HU Haiyan,XIANG Zhuan.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arative system for the creativity of regional cultural industry:A case study of six provinces in central China[J].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Universities in Shanxi,2014,26(8):98-101.
[5] 张旭,侯光明.中美文化产业发展驱动因素的比较研究[J].当代财经,2014(6):87-101.ZHANG Xu,HOU Guangming.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driving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al industries[J].Contemporary Finance & Economics,2014(6):87-101.
[6] 赵琼,姜惠宸.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DEA 模型的分析框架[J].经济问题,2014(9):52-58.ZHAO Qiong,JIANG Huichen.The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listed cultural companies in China based DEA[J].Economic Problem,2014(9):52-58
[7] 胡慧源.相关多样性、行业异质性与文化产业集聚——基于江苏分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4,16(4):36-43.HU Huiyuan.Related variety industrial heterogeneity and cultural industry agglomeration: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data in Jiangsu province[J].Journal Subindustry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14,16(4):36-43.
[8] 马箭,陈子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对文化产业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35(5):108-114.MA Jian,CHEN Zihua.An empirical study of influence on human capital and material capital to culture industry growth[J].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14,35(5):108-114.
[9] 孟华.资本运营情境下文化产业的影响因素研究[J].预测,2013,32(2):64-69.MENG Hua.The research about influence factor of culture industry in context of capital operation[J].Forecasting,2013,32(2):64-69.
[10] 贾春迎,甘巧林.从区域和结构角度看广东文化产业——广东文化产业的演变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5(2):107-112.JIA Chunying,GAN Qiaolin.Exploring Guangdong province cultural industry from the regional and structural perspectivedevelopment trait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ulture industry in Guangdong[J].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3,45(2):107-112.
[11] 戴钰.湖南省文化产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地理,2013,33(4):114-119.DAI Yu.Culture industry cluster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unan province[J].Economic Geography,2013,33(4):114-119.
[12] 顾江,吴建军,胡慧源.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特征与成因研究——基于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J].经济地理,2013,33(7):89-95.GU Jiang,WU Jianjun,HU Huiyuan.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of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Based on the 5th and 6th census data[J].Economic Geography,2013,33(7):89-95.
[13] 向志强,张卓娜.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4):146-149.XIANG Zhiqiang,ZHANG Zhuona.Assuranc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J].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2013,27(4):146-149.
[14] 章迪平.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3,3(3):92-97.ZHANG Diping.A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based on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Evidence from Zhejiang province[J].Journal of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2013,3(3):92-97.
[15] 张敏.江苏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2,29(1):94-98.ZHANG Min.Empirical study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Jiangsu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ing strategy[J].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s and Economics,2012,29(1):94-98.
[16] 张彬,杜晓燕.美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商务,2012(4):81-91.ZHANG Bin DU Xiaoyan.Analysis o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merica’s cultural industries[J].International Business,2012(4):81-91.
[17] 袁海,吴振荣.中国省域文化产业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软科学,2012,26(3):72-77.YUAN Hai,WU Zhengrong.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calcul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ovincial cultural industry efficiency in China[J].Soft Science,2012,26(3):72-77.
[18] 袁海.中国文化产业区域差异的空间计量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26(2):65-72.YUAN Hai.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 on the regional disparity in Chinese cultural industries[J].Statistics &Information Forum,2011,26(2):65-72.
[19] 周锦,闻雯.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评价[J].华东经济管理,2012,26(2):46-50.ZHOU Jin,WEN Wen.Evaluation of Chines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J].East China Economic Management,2012,26(2):46-50.
[20] 王家庭,张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的区域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2):79-81.WANG Jiating,ZHANG Rong.Influence factors and advanced path of Chinese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based on regional analysis[J].Statistics &Decision,2010(2):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