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城乡公交一体化“即墨模式”走出新路子
2015-11-28董景舜赵翔
文/董景舜 赵翔
全域城乡公交一体化“即墨模式”走出新路子
文/董景舜 赵翔
交运集团不断创新进取,以优质服务赢得社会百姓认可,以严谨运作获得政府政策扶持,沿着“即墨模式”开创的发展方向,即墨城乡公交一体化走出了更为坚定宽广的新路子。
2 015年年终岁末,在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田横镇中心区域,一座绿色的建筑内外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出门置办年货的村民们进进出出,喜气洋洋。据了解,这座建筑就是刚刚投入使用的王村公交枢纽站,是交运集团(青岛)在即墨市各大乡镇投资建设的9座城乡公交枢纽站之一。王村公交枢纽站连接起附近的3条城乡公交线路,乘客实现了进站乘车,安全、便捷指数大大提升。这是近日记者探访城乡公交“即墨模式”的重要一站。
2012年12月26日,交运集团(青岛)推动实施青岛全域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战役”在即墨打响,国内首创的县域公交“即墨模式”横空出世。时隔三年,交运集团不断创新进取,以优质服务赢得社会百姓认可,以严谨运作获得政府政策扶持,沿着“即墨模式”开创的发展方向,即墨城乡公交一体化走出了更为坚定宽广的新路子。
从下面这组数字,我们可以一窥即墨城乡公交发展的速度与质量:线路达到35条、站点达到688个,分别比开通时增加了40%、76%;公交线网覆盖即墨市全部18个乡镇、700余座村庄,年发送乘客1000余万人次,比开通前增加了80%,累计为城乡居民节省出行费用约1.2亿多元;9座城乡公交枢纽站陆续规划、建设并即将全部竣工使用;城乡公交累计行驶历程达5千万公里……
35条线路、688个站点便捷城乡居民出行路
“自开通即墨城乡公交一体化之后,我们不断优化线网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安全管理,力求解决每一位城乡居民的出行难题。”交运即墨发展事业部负责人李德涛告诉记者。
记者在探访中了解到,无论是公交线路的整体规划,还是换乘站等设施的升级打造,以及票价的逐步优化调整,老百姓在实实在在中,从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建设中获得了便利和实惠。
三年来,交运即墨发展事业部对站点设置、线路走向、运力调配、换乘选择等进行全面设计,并在实际运行中不断调整优化运营网络。自2012年底开通第一条城乡公交线路至今,即墨市城乡公交线路已经从25条扩展为35条,城乡公交站点从392个增加到688个,覆盖了即墨市全域18个乡镇的700余座村庄,织就了一张城乡居民出行畅通无阻的便捷服务网。
2014年起,交运集团在即墨各乡镇陆续建设了9座城乡公交枢纽站,移风、王村、店集3座已经启用,其他几座也将于2016年春运期间陆续竣工使用。在换乘站内设置候车、售票、调度、车辆维修、货物托运、旅游集散及商业服务等多个功能分区,提升城乡居民乘车的舒适度、便捷性和安全性。同时,启用了规模更大、服务更优的即墨汽车总站,将其定位为衔接班线客运、出租客运、旅游客运、城际公交、城乡公交等客运服务形式的综合交通枢纽站。
城乡公交开通后,村民们发现,拥挤、破旧的“小公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规范洁净的公交车。更重要的是,票价实实在在地降下来了。据了解,村村间不论路程远近票价均为1元,即墨市至辖区内各乡镇的票价下调50%以上,城乡公交出行运价率相比开通前大幅降低,平均票价较开通前降低4-5元,仅此一项已累计为城乡居民节约乘车费用1.215亿元。按2010年统计的即墨市常住人口117万人计算,平均每人可节省出行费用103元,平均每人每年享受公交优惠近8次。
2014年起,交运集团在即墨各乡镇陆续建设了9座城乡公交枢纽站,移风、王村、店集3座已经启用,其他几座也将于2016年春运期间陆续竣工使用。
特别报道Reports
> 35条线路、688个站点便捷城乡居民出行路
> “城村公交”“宿村公交”创新城乡公交新形式
“城村公交”“宿村公交”创新城乡公交新形式
“以前没有枢纽站,我们只能在路边站牌旁等车,夏天烈日当头,冬天寒风刺骨,再赶上个雨雪天儿就遭罪了。”王村枢纽站附近的居民李女士表示。像长途汽车一样,即墨城乡公交乘客也实现了进站候车,这是交运集团的一个特色。交运即墨发展事业部将新启用的汽车站打造为综合客运枢纽站,把城乡公交线路的始发站引入汽车站内,促进城际、城区、城乡公交与班线客运的无缝衔接,让城乡居民享受到一站式快捷安全出行的实惠,站内温馨的候车环境、便民的二次服务提升了出行体验。
“城村公交”的概念,是即墨交运人全国首创的。“创立的初衷,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城乡公交的运营效率,让城乡居民获得更快捷的出行服务。”李德涛告诉记者。在由城市到乡镇的城乡公交、乡镇到村庄的镇村公交线路的基础上,将二者有机融合,全国首创新型公交形式—城村公交,首批开通35条,使全市1000多个村庄的村民省去了中间去乡镇的换乘环节,坐上了直达即墨市区的公交车。
在交运即墨发展事业部,有一个民意调研团队,李德涛也是其中的一名成员。三年来,他们几乎每个月都会“下乡”,通过民意调查,研究具有规律性、特殊性、集中性的出行需求。根据他们提供的调研结果,一系列特色公交线路应运而生:在40公里以上的长途公交线路上开通快速公交,为里程在线路提速增效,目前共开通6条;在即墨蓝村火车站开通了对接到站列车的夜间公交;开通宿村公交,将乡镇公交线路的末班车延伸到赴城区上班乘客比较集中的村庄,于次日发早班车直达城区,已经开通14条;开通定制公交,优化使用公交运力,为4个乡镇政府、9个乡镇卫生院(所)的600余名工作人员提供定制化的通勤服务……
即墨全国首创“城村公交” 35条线路城区直达乡村
“三驾马车”让品牌力量驱动城乡公交标准化发展
交运、情满旅途、温馨巴士……在交运集团(青岛),这三例中国驰名商标被誉为引领企业发展的“三驾马车”。交运即墨发展事业部秉承交运品牌文化理念,以统一的形象、便民的设施和温馨的服务,让即墨百万居民共享品牌公交服务。
走进城乡公交车厢,“标准”是一个直观的感觉。城乡公交的驾乘人员着装、服务礼仪、服务流程、服务标识、服务设施等方面参照青岛主城区31路线的“五星级”公交线路标准,让乘客享受到了城乡公交标准化服务。同时,交运传承百年的“情感文化”有效融入到了城乡公交的管理和运营之中,通过落实交运新工时、工资倍增计划、环境改造工程等关爱员工的切实举措,激发了员工干事创业的激情、对工作的热爱、对乘客的热心。
另外,交运即墨发展事业部还推出“爱心送考”顺畅城乡学子高考中考之路,设立“爱心基金”帮助困难旅客及时回家,发起“爱心陪护”“爱心义捐”“志愿服务”等把社会的温暖惠及更多的弱势群体。
“我们一直把强化自身管理能力作为提升城乡公交服务水平的抓手,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引入绿色发展理念等,不断完善城乡公交服务的各个环节,让城乡居民获得更为优质的公交服务。”李德涛介绍说。
将城乡公交驾乘人员、车辆、场站等纳入交运集团统一规范的360度全时段、全方位、全领域、全覆盖安全管理体系。采用一键破玻器、人车联检“一卡通”、一键报警系统、驾驶员智慧管理系统等先进技术,使安全运行水平大幅提升;组织全体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开展应急逃生演练,使人人成为安全员;城乡公交运行网络纳入交运集团两级安全生产指挥体系,配齐配全车辆发动机舱高温灭火弹等“七个一”安全装备。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车辆新增和更新时,将LNG新能源公交车作为主力车型予以引进。目前,共使用LNG新能源公交车150辆,占城乡公交车辆总数的73%,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5400余吨。
“外出取经”推动政府扶持政策出台
即墨发展事业部作为驻地的支柱性道路交通企业,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优质的公交出行服务。“城乡公交票价让利幅度很大,且部分线路实载率较低,导致企业收入与成本支出不成比例,当地政府的财政补贴政策迟迟未能出台,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稳定良性发展受到极大考验。”李德涛说。
城乡公交在青岛市是新生事物,即墨又是全市的先行者,如何贴补无案例可借鉴。为突破这一发展瓶颈,即墨发展事业部积极走出去,先后赴南通、镇江、苏州、寿光、莱芜等地,对财政补贴政策和公交企业考核管理办法进行考察调研,形成了翔实的调研报告。基于这一报告,即墨市政府最终出台了《即墨市公交企业成本规制方案》,确立了科学合理界定公交企业各项运营成本、测算财政补贴及定价调价的政策与机制,即墨城乡公交一体化从此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如今,交运集团已相继在青岛市黄岛、胶州、平度、莱西等地拓展城乡公交一体化步伐,在2015年初完成了在青岛市全域全覆盖。从“即墨模式”的成功经验出发,结合当地的运营实际,交运人正在创建富有交运属地化管理特色的“莱西模式”“胶州模式”“平度模式”“西海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