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承良:利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创新租赁模式
2015-11-28撰文吴征
撰文/N.E.S 吴征
殷承良:利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创新租赁模式
撰文/N.E.S 吴征
购车补贴,不限行以及单独摇号,新能源汽车在政府的推动下发展迅猛。随之而来的,是出现了一些新业态、新思维,电动汽车的分时租赁就是其中之一,虽然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广受关注。然而分时租赁在运营的过程中也遇到多重困境——前期的大量投入、中期利润回收慢,以及后期车辆折旧的问题,大多数新能源汽车租赁公司都是在完成一腔热血的投资后显得非常迷茫。对此,记者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汽车节能研究所所长殷承良,他提出,用新思维、新模式取代传统的租赁模式来运营,许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对于国内的新能源汽车租赁公司来讲,汽车的购置、停车场地的租用、充电桩的修建等前期投入,以及运营过程中电池的折损、汽车的更新等,合算起来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也是让众多租赁公司在创业初期最为头疼的地方。对此,殷承良表示转变思维就能解决上述问题,“汽车的来源不一定是直接购买,也可以和车厂达成协议,由车厂提供汽车,按年限将车租给租赁公司,而租赁公司只需每年支付一定的使用费。如此一来,前期投入成本大大降低,车辆购置也能够迅速放量,同时还能吸引到大量广告商来投资合作。”殷承良说,“这样,汽车的更新、电池折损等问题,也能得到解决。”
针对网点建设问题,殷承良并不建议大量铺设,而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社会上闲置的停车位整合起来,在投入上相对于租下整个停车场也少了很多。而对于充电桩,他表示,单纯地靠收取服务费是赚不到钱的,“充电桩不仅可以提供充电服务,还要成为一个WiFi热点,成为能够推送信息的便民服务终端。”殷承良补充道,这些技术都是目前能够实现的。
殷承良还提出,国外成功的新能源汽车租赁模式是值得借鉴的,例如德国的Car2go、法国的Autolib。“充分地利用技术,将人、车、桩等相关信息整合到后台中,力求实现一个人还车之后,另一个人马上就能租用这辆车,以达到资源共享的无缝连接。”他还表示,基于目前国内的环境,这种模式还不适合大规模推广,但可以先在一些大学城、高科技园区等地进行试点,之后再逐步推向社会。
“新能源汽车租赁在起步阶段,政府的扶持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殷承良表达了他对政府扶持的肯定意见,但也指出,政府的扶持要有期限,要建立一个退坡机制。政府参与的程度要逐渐减小,最终完全撤出。“如果政府介入太多、太久,会使新能源汽车租赁业务产生依赖性,从而忽略自身的建设、创新,行业的发展也会出现问题。”殷承良还特别强调,要通过市场的这只“手”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租赁事业的发展,让多元化的资本迅速融合起来。
在殷承良看来,新能源汽车租赁想要取得成功、形成规模效益,需要具备四个条件:第一,良好的商业模式;第二,一群不同领域的合作伙伴;第三,一支具有创新思维的优秀团队;第四,强大的资本支持。他表示,电动汽车的分时租赁是一个网络化的平台,将不同的领域联合起来,当这些领域存在交叉的时候,就能够迅速形成一张“网”,从而压缩成本,逐渐降低租赁价格,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那么平台的价值自然会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