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正在向我们的生活走来
2015-11-28阮祥林
阮祥林
绿色建筑正在向我们的生活走来
阮祥林
贴近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等问题的出现,突现了“绿色建筑”的重要性,毫不过分的说“绿色建筑”关乎人类未来的发展。2013 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制订的《“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规划中指出要在“十二五”期间“绿色建筑”要达到10亿平方米,为了使得计划目标能够完成,2015年1月,住建部下发了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将“绿色建筑”评价范畴扩至所有民用住宅,这将使得 “绿色建筑”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高效使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这个名词对于我国的民众并不陌生,但绿色建筑似乎又离我们民众的生活一直很遥远。随着国家节能环保政策的逐步实施,这个绿色建筑也从云端逐渐地降到人间,渐渐地走进我们的生活。
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设计的位于华盛顿特区的被动式节能屋,这是专门为了潮湿和炎热的亚热带气候而设计的。该设计赢得了2007年的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
绿色建筑对我们的意义
近些年来,我国的雾霾可以说是十分严重,在北方城市中,以北京为例,在2014年北京全年污染天数已占总天数近6成。《新京报》根据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数据统计,截至本月初,京城共有28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占总共天数约4成左右;空气轻度污染以上的天数为35天,占总天数近6成。其中,1月份重度污染有5天,2月份重度污染有10天,而石家庄的污染天数更是高达264天。而一向在人们印象中环境优美的杭州,在2014年雾霾天数达到了154天。
据调查,在雾霾形成的各种原因中,建筑施工中的扬尘占到了8%,这还不是造成雾霾的最主要的元凶。夏天制冷、冬天采暖,支撑我们美好居室的背后,都是能源的消耗,和能源生产过程的污染。在我们社会总能耗中有40%是来源于建筑,我国建筑节能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举例说明,国内绝大多数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的热功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差许多。外墙的传热系数是其3.5至4.5倍,外窗为2至3倍,屋面为3至6倍,门窗的空气渗透为3至6倍。欧洲国家住宅的实际年采暖能耗已普遍达到每平方米6升油,大约相当于每平方米8.57公斤标准煤,而在我国,达到节能50%的建筑,它的采暖耗能每平方米也要达到12.5公斤,约为欧洲国家的1.5倍。例如与北京气候条件大体上接近的德国,1984年以前建筑采暖能耗标准和北京目前水平差不多,每平方米每年消耗24.6至30.8公斤标准煤,但到了2001年,德国的这一数字却降低至每平方米3.7至8.6公斤标准煤,其建筑能耗降低至原有的1/3左右,而北京却一直是22.45。
我国建筑用能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建筑能耗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中国能源生产可能增长的速度,如果听任这种高耗能建筑持续发展下去,国家的能源生产势必难以长期支撑此种浪费型需求。在积极提高建筑能源使用效率,就能够大大缓解国家能源紧缺状况,促进中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减少污染物排放。因此,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国家节能规划目标、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符合全球发展趋势。
除此之外,建筑所造成的垃圾也是十分令人头痛的问题,我们的城镇化过程中,无数的建筑拔地而起,也有很多建筑被拆除,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业也同时快速发展,相伴而产生的建筑垃圾日益增多,中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1/3以上。
截至2011年,中国城市固体生活垃圾存量已达70亿吨,可推算建筑垃圾总量为21亿至28亿吨,每年新产生建筑垃圾超过3亿吨。如采取简单的堆放方式处理,每年新增建筑垃圾的处理都将占1.5亿至2亿平方米用地。中国正处于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时期,每年不可避免地产生数亿吨建筑垃圾。如果不及时处理和利用,必将给社会、环境和资源带来不利影响。预计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新产生的建筑垃圾将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数字。然而,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露天堆放或填埋,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费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处理不当的建筑垃圾将对水、土壤及空气建成污染。
为什么我们需要绿色建筑? 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们的未来更美好。
绿色建筑离我们有多远
为了要改变建筑能耗给我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2013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制订的《“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规划中要求“十二五”时期,将选择100个城市新建区域(规划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按照绿色生态城区标准规划、建设和运行。2014年起,政府投资的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建设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两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将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同时,将引导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住宅小区,2015年起直辖市及东部沿海省市城镇的新建房地产项目力争50%以上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此外,将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6000万平方米;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农村节能示范住宅40万套。
规划中提到,到“十二五”期末,绿色发展的理念为社会普遍接受,推动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的经济激励机制基本形成,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创新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初步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基本实现城乡建设模式的科学转型。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城区、绿色农房,引导农村建筑按绿色建筑的原则进行设计和建造。
2015年是“十二五”收关之年,据《中国房地产》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月,全国已评出2538项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2.92亿平方米,其中设计标识2379项,建筑面积为2.72亿平方米,运行标识159项,建筑面积为0.2亿平方米。这个指标离规划所要达成的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的规划相距甚远。
为了加快绿色建筑的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针对2006年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了调整,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2014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比2006年的版本“要求更严、内容更广泛”。该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评价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和试评,借鉴了有关国外先进标准经验,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意见。修订后的标准评价对象范围得到扩展,评价阶段更加明确,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合理,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完善,整体具有创新性。
在过去,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有六大指标。每个指标下,满足一定的项数即可被评为一星级、二星级或三星级绿色建筑。而新的标准则是采用打分的方式,总分达到45-50分是一星级,60分是二星级,80分是三星级。评审专家认为重要的就打8分、10分,有的虽然需要,但做起来容易,也不需要多少钱,就4分。这样一来,不少过去被评为一星级的项目现在可能评不上,二星级可能降为一星级,三星级则降为二星级或者一星级。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让三星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更具价值。
新标准有七大项,分数各为100分,提高和创新为10分,七大项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出分数,并且各大项分数不应少于40分。一星:50-60分;二星:60-80分;三星:80-110分。七大项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1.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
2.将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
3.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 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行管理六类指标的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类评价指标。
4.调整评价方法,对各评价指标评分,并以总得分率确定绿色建筑等级。 相应地,将旧版标准中的一般项改为评分项,取消优选项。
5.增设加分项,鼓励绿色建筑技术、管理的创新和提高。
6.明确单体多功能综合性建筑的评价方式与等级确定方法。
7.修改部分评价条文,并为所有评分项和加分项条文分配评价分值。
“要求更严、内容更广泛”是对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核心内容的简单概括,新的标准将适用范围扩大至各类民用建筑,这使得绿色建筑将更贴近于普通民众,会更快地走进我们的生活。
国务院参事仇保兴在第十一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提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下步工作的关键是大众化和普及化,让人民群众知道什么是绿色建筑,以及绿色建筑会带来什么好处等等。要把宣传推广的着重点放在绿色建筑给人民群众会带来的实际利益方面上,比如节能减排的经济性。经过测算,绿色建筑的新增成本,3~7年内就能够收回,按照建筑寿命50年计算,居住者和拥有者平均可以享有45年的净得利期。更重要的是,绿色建筑会给居住者带来善待环境、健康舒适等心理生理价值认可,要让民众可以感知的绿色建筑。”
总而言之,我们的生活需要绿色建筑,未来绿色建筑也将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绿色建筑的发展并不取决于个人的喜恶,而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
常青藤设计示意图,常青藤是广西三星级绿色建筑示范小区,其建筑规划、设计满足了国家40项绿色建筑评标标准
绿色建筑的希望何在
2015年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最兴旺的一年,特别是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出台以后,全国各地都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建设。
据统计数据显示,绿色建筑项目最多,面积最大的四个地区是江苏、广东、山东和上海。
江苏省是首个出台地方性绿色建筑法规的省份,《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将于7月1日起实施,该《条例》以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推动建设绿色建筑。条例明确,建设、购买、运营绿色建筑可以享受6大扶持政策,其中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的,贷款额度可以上浮20%,具体比例由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确定。此外,还规定“外墙保温层的建筑面积不计入建筑容积率”,据了解此规定可以成为吸引开发商的扶持政策,由于建筑外保温层要符合防火、低导热、有强度等要求,因此市场上各种新型材料层出不穷,而不少新型的外墙保温层虽然很节能,但却比原先的厚了不少,无形中增加了建筑面积,缩减了开发商的利润。如果可以不计入容积率,那么开发商使用好材料的积极性显然会大很多。并且条例中还要求房地产开发商在销售合同中要标明房屋绿色建筑等级及其技术措施。若未如实载明所销售房屋的绿色建筑等级及其技术措施的,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交付使用的房屋销售总额2%以下罚款。
山东省在今年4月修订《山东省省级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的奖补依据由原来的项目设计标识星级变更为项目所获运行标识星级。
奖励标准为:一星级绿色建筑15元/平方米,二星级绿色建筑30元/平方米,三星级绿色建筑50元/平方米。自2016年起,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运行标识”后,经核查符合相关要求的,一次性拨付奖励资金。
据山东媒体报道,2013年至今,山东省级财政列支2.4亿元,支持21个省级绿色生态城区和80多个绿色建筑项目建设。2014年,全省新增绿色建筑标识项目148个、面积2088万平方米,居全国前列。并预计在2015年年内新增绿色建筑不低于2000万平方米,力争到2017年底累计新增绿色建筑8000万平方米。
广东省政府2013年提出,从2014年起,新建大型公共建筑、政府投资新建的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到“十二五”期末,全省累计建成绿色建筑4000万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底,绿色建筑占全省新建建筑比重力争达到30%以上,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的能源资源消耗水平接近或达到同期发达国家水平。
新近公布的《2015年广东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工作要点》中提出,2015年广东将完成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面积1800万平方米以上,同时发展绿色建材,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新建大型公共建筑、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以及保障性住房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其中,广州、深圳市新建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广东珠海将要打造国际宜居城市,三年之内要将前山河东岸建成为绿色环保建筑的集中展示区,未来前山河东岸还将建设绿色环保建筑技术展厅,专门用于展示欧洲等国家的前沿绿色环保技术。首批启动的15个试点项目几乎每个试点都以欧洲作为案例。当地住规建局解释称,对于珠海而言,在规模、密度、人口、居住模式、交通出行和空间肌理等方面都与欧洲更为接近,而不是美加等国,因而借鉴欧洲的低碳生态城市标准具有现实意义。
上海去年新增通过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认证的项目70个,同比增长133.3%目前上海绿色建筑数量已达168个,总面积达1429.15万平方米。尽管上海绿色建筑数量增长很快,但目前获得绿色建筑运营标识的还不多,全市仅有12个。针对这一情况,今年上海将把推进绿色建筑运营标识认证作为重点内容之一,这将促使企业更多地考虑建筑设计、材料的适用性。
2014年上海市政府颁布《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要求各区县政府在本区域供地面积总量中落实的装配式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2014年不少于25%、2015年不少于50%、2016年外环线以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比例进一步提高。要求到2016年底累计完成700万平方米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改造后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20%及以上的要达到400万平方米。还将加快制定公共建筑超限额用能惩罚性电价政策。到今年底将基本覆盖全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为确保三年目标实现,上海市将强化政策激励机制,对符合示范要求的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项目,市级财政给予60元/平方米的资金补贴,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600万元。对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示范项目,除中央财政补贴外,市级财政再给予20元/平方米配套资金补贴,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该项目改造投资额的50%。
除了以上四个地区,全国其它地区也在今年对于绿色建筑的推广出台了不少补贴政策,有些是针对房地产开发商的,比如湖北襄阳中心城区的5类建筑必须按绿色节能标准实施,达到高星级标准的绿色建筑可获千万元以上补贴;贵州对于房地产企业开发“绿色建筑”,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也有针对消费者的,比如湖南长沙对购买绿色建筑、产业化住宅、全装修新建普通商品住宅的消费者实行财政补贴,补贴标准为60元/平方米;福建厦门对购买星级绿色建筑的业主还给予最高返还40%契税。但是也有很多地区,目前只提出了目标和要求,还没有推出相应的地方补贴政策。
绿色建筑要想更好更快的向走向全民,必须推进市场化发展。绿色建筑虽然长远看收益却更大,但造价成本相对于传统的建筑和建造方式要高,除了强硬的施实标准要求,资金补贴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房地产开发商而言,绿色建筑意味着高品质的建筑,其售价也高,再加上补贴,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是其乐而不为?而在中国当前房价已经较高的局面下,要消费者再掏出更多的钱去接收绿色建筑,实在是有些困难,消费者能否接受是我国绿色建筑能否快速发展的关建,在短期内还需要更多的宣传和更好的补贴政策。同时,房地产市场竞争的逐步升级,也会助推绿色建筑的建设。
株洲大汉·希尔顿国际,设计标识二星
D
1671-3362(2015)07-0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