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旅游视野发展旅游新业态
2015-11-28孟维华
□孟维华
(作者系琼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的加快实施,离岛免税购物、26国旅游团组入境免签、邮轮游艇管理开放等系列政策的陆续落地,海南旅游业的发展地位越来越重要,其支撑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强。推动旅游业加速转型升级,促其成为龙头支柱产业,海南必须冲破常规的、传统型旅游理念束缚,树立起全省一盘棋统筹发展的战略思维,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以大旅游视野发展新的旅游业态,不断拓宽旅游发展空间,助力海南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旅游岛建设。
何为大旅游产业
大旅游产业是指将旅游产业向其它产业渗透,推动其他产业更新换代,促使相关产业由产品经济转入服务经济或者由服务经济转入个性化服务经济甚至体验经济。
国际旅游岛建设大背景下,加快旅游业发展并成为特色支柱产业,不仅意味着该产业对GDP和财政收入的贡献大,还意味着能够影响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拉动上下游关联产业发展并实现经济增长。从这一角度来说,我省旅游业必须朝着影响上的全覆盖、作用上的全关联、功能上的全方位方向发展。
所谓全覆盖,意味着所有的生产要素要围绕旅游业进行配置。阳光沙滩、碧海蓝天、城市乡镇、田园村野,都要考虑如何为旅游业所用,如何在旅游中实现其价值。
所谓全关联,意味着旅游业与我省国民经济的其他所有部门都能够与旅游业之间产生良性互动关系。这种关系需要通过合理的产业政策和布局得到强化,最终目标是形成一个与旅游业为核心的强大的产业群。
所谓全方位,意味着旅游业不仅是一个普通的经济部门,作为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它还需担负着拉动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的责任。
大旅游产业的作用
发展大旅游产业在推动我省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越来越重要,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大旅游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经济增长靠产业,特别是靠支柱产业来支撑、打基础。就海南发展现状来说,发展大旅游是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捷径和传动力。加快实施大旅游战略,必须用“三高”来支撑:高度自由和可选择的旅游内涵,高度弹性化的产业结构和高度关联的产业体系。
高度自由和可选择的旅游内涵是指能让每一个游客根据自己的偏好、时间和经济能力,自己决定旅游的菜单。
高度弹性的产业结构包括,一是在休闲旅游的基础上,加载相关产业;二是延长游客的滞留时间;三是深层次地开发服务项目;四是旅游地产的充分开发。
高度关联的产业体系是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实现农业、服务业、新型工业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
以此“三高”为依托,进行全面整治、开发和项目组合,从而实现高端旅游和大众旅游的齐头并进。
另一方面,发展大旅游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以旅游业的带动,实现文化体育及会展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等的加快发展和旅游地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促进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和实现我省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二是推动产量农业向质量农业转变。海南的发展应该坚决走农业化服务化的道路。但是,这种农业化是建立在农业转型基础之上的,是服务化的农业,从而为高附加值的新农业形态创造了大量的发展机遇,推动体验农业、休闲农业成为我省农业的未来形态。
大旅游将拓展海南旅游产业的内涵和外延
1.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缺少了文化的旅游将失去活力和生命力。国际旅游岛应该是乡土的,不能在发展中迷失自我。所谓乡土,即生态和本土文化的统称。旅游是一种异域体验,如果没有特色,海南将毫无竞争力。我们应该在文化上保持自信,大胆重用本土文化。一方面要科学制定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整理开发海南本土文化旅游资源。
首先,要建立旅游文化资源数据库,为今后作为旅游开发与保护、规划与建设提供基础性资料。其次,要实施文化旅游创意战略,对文化资源进行再创造、再包装,积极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不断提升文化资源的旅游功能和价值。第三,要积极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包括:打造一批景区景点品牌、打造文化节庆或赛事活动品牌、打造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品牌和打造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品牌。第四,要着力实施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带动战略。第五,要全力抓好文化旅游品牌的宣传推介,传播本土旅游文化,讲好海南故事。
2.促进旅游与休闲活动有机融合。旅游作为一个产业,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旅游作为一种主导产业则是后工业化的产物。后工业化时代的旅游特征是“休闲”。我们可以称之为休闲式的旅游,或旅游式的休闲。
首先,消费者对于旅游的要求,会越来越偏向精神文化方面。休闲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涵盖面很广,如山水休闲、文化休闲、娱乐休闲、会议休闲、体育健身、养生等,可按不同功能要求设计城市、乡村、森林、滨海、湖泊等不同休闲形式。从文化角度看休闲是指人在完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后,为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而处于的一种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由此对旅游业提出的要求是全方位的,需要对其建设、管理、组织进行系统的改造,使之满足人的欣赏、好奇、远足和愉悦需求,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不同文化的交流。
其次,在休闲旅游中,传统的工作和休闲的概念会越来越模糊,居住与旅游的边界也会逐步模糊。
三是休闲时代的旅游强调个性化,由此在宏观面上演变为休闲旅游的多样化。海南未来旅游除了继续服务观光客,可以主打“度假+生活”的模式,倡导一种“到海南生活”的旅游方式,让游客走出度假区,走入海南民间体验海岛生活方式。
3.促进旅游与生态融合发展。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其优越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独特美丽的热带海滨风光。《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建设国际旅游岛要“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发展之路,使海南成为全国人民的四季花园。”海南是全国人民的海南,国内经济水平越发达,海南的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就越大,价值也越大。
从表面看,海南的生态资源是其旅游资源价值的核心。但是,其文化又是和海南的山、海、田、林浑然一体的,文化资源与生态资源是共生关系。因此,必须整合生态与文化旅游资源,进一步挖掘、叠加和实现资源价值。椰风海韵、山海田园、蓝天白云、原始森林、异域风情等是海南的优势资源,应充分挖掘自然资源的潜力,开发高品位的旅游产品,使人们在旅游的求新、求异、求美、求知的进程中获得娱乐、流连忘返。
4.促进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农业与旅游的融合,核心内容是农业的高元化。这一理念起源于日本。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只有非常小的份额,高元化的目标是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其中包括:农业的“一次化”“1.5次化”“二次化”“三次化”和“四次化”。农业的“一次化”,意味着将包括山水田园风光在内的自然生产力培育作为产业。农业的“1.5次化”,是指农产品的小批量、多品种和高品质,发展地方特产,响应城市居民的乡愁情结。农业的“二次化”,是指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和高科技开发农业,特别是开发和普及各种农作物的优良品种,需要农民、学术界和政府的密切合作。农业的“三次化”,是指农业和农村自身服务功能的发展,包括城市与农村的交流,发展农村旅游业和市民农园,开发市民去农村体验和休闲的潜力。农业的“四次化”,是指农业农村文化和心理价值的开发,包括发现、保护和利用农村文化,开发农村的教育功能。不难看出,除农业的“一次化”之外,农业高元化的本质,都可以归结为农业的服务化。
作为全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海南岛有“天然温室、热带果园”之美誉,热带水果、特色花卉、冬季瓜菜等享有盛名,热带高效特色农业已经成为海南一张“王牌”。要实现旅游和农业全面融合,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和教育农业。通过不断推动农业与旅游业相融合,把观光、休闲、农业、旅游有机融合起来,发展集休闲、观光、教育、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另一方面以风情小镇、美丽乡村、国家农业公园、主题农场等为载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并赋予更多功能,如生态保持与发展功能、教育与体验功能、乡村产业集结功能等等。
5.促进旅游与地产融合发展。随着海南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与之相配套的酒店、景区、主题休闲公园、高尔夫度假村、休闲运动村、景区风格别墅住宅等旅游房地产也蓬勃发展,并且在海南旅游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旅游房地产是转变旅游业开发和房地产业发展模式的重要举措,提升了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品牌化、专业化、高端化水平,将加快海南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还将助推海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积极引导和发展与旅游业相适应的房地产业,……发展富有海南特色、高品质的星级宾馆、度假村等房地产项目。”
推动海南旅游与房地产融合发展应打好几张牌。一是打好健康养生牌。要把保健养生理念融合到旅游地产中,培育推出宜居养生品牌。比如森林养生、温泉疗养、山地养生地产都可以和旅游融合。二是打好文化底蕴牌。要推动旅游地产和文化地产融合,挖掘和整合历史文化、人文风情等,为旅游地产注入主题和灵魂。以主题公园为代表的文旅地产是“第一代产品”。未来依托本土文化切入的文旅小镇将会是一个重要方向,把文化创意、绘画音乐、民族风情、地方民俗、古村古镇等元素作为核心引擎,这类项目是文旅地产的“第二代产品”。三是打好功能配套牌。将旅游地产功能化,可考虑把现有闲置的旅游地产,在完善硬件设施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加强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功能化改造,做好房地产后续管理服务工作,使之真正具备旅游、商贸和居住等功能,提升旅游房地产实际利用价值。此外,分时租赁也是旅游和地产融合的可行方式。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