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40年前的一道算术题说起

2015-11-28齐夫

中华魂 2015年6期
关键词:算术题灌输焦裕禄

文/齐夫

从40年前的一道算术题说起

文/齐夫

去年,我去河南兰考县出差,现任县委书记王新军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件事:他是1964年7月生,出生前2个月,也就是1964年5月,焦裕禄去世了。王新军10岁时,课本上有一道算术题,题目是这样的:“焦裕禄好书记,为治‘三害’搞调查,带病走遍兰考地,上午25,下午27,一天走了多少里?”这道简单的加法算术题,让王书记整整记了40年,至今还激励他不敢稍有懈怠,每天努力工作。王书记这番话,使得在座众人感慨不已,也引起我的联想与思考。

王书记刻骨铭心的这道算术题,以今日眼光看来,似乎政治色彩较浓,带有当时的时代特征,其形式不足以推广。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能让一个

当年10岁的小学生牢牢记了40年,并成为他今天努力工作的精神动力,这道题的意义就不仅是简单地让一个小学生学会了算术知识,而且还在他心里播下了善和美的种子。

由王书记的算术题,我想到了报纸上近日登过的一个小事。有个3岁小男孩在街上走失,大哭不已,紧紧抱着电线杆不放,谁拉也不走。直到看见警察来了,才大叫起来:“警察叔叔救我!”最后跟着警察叔叔走了。原来,小男孩的爸爸曾多次叮嘱他,如果找不到大人了,谁叫也不跟着走,只能跟警察叔叔走!小男孩就牢牢记住了这句话,并变成了自己的实际行动。

王书记的算术题的命题形式或许不值得复制,小男孩的行为也不无偏颇之处,但这两件事确实可以带给我们一些积极的思索。

如今,足球从孩子抓起,计算机从孩子抓起,外语从孩子抓起,钢琴从孩子抓起,舞蹈从孩子抓起,美术从孩子抓起,书法从孩子抓起……“从孩子抓起”喊得震天价响,也都不同程度地收到了一定成效,多才多艺的孩子多了,中国足球似乎也有了一些希望之星。由此看来,德育从孩子抓起也很有必要,而且效果肯定也会不错。毕竟,孩子的心灵是一张白纸,涂抹什么就是什么,灌输什么就是什么。告诉小学生,焦裕禄是好书记,他就记了几十年;告诉男孩有事要找警察叔叔,他就无限信任警察,只跟警察走。那么,我们如果从小就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来给孩子灌输诚信、向上、为善、助人观念,就会在心灵的白纸上先占据一块阵地,并通过以后的不断巩固、理解和学习,最终影响到后来的人生,使他成为一个正直、善良、品行高尚的人。

2013年7月,清华大学4000多名应届毕业生在该校体育馆上了“最后一课”,校长陈吉宁的临行叮嘱聚焦于两个字——良知。他嘱咐学生要坚守良知,拒绝做“高知坏人”。这是很有针对性的,因为诚如北大一教授所言,我们的大学已培养了过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精于算计,缺乏良知,长于钻营,操守欠佳,有的很年轻,刚走上工作岗位就违法乱纪,贪污受贿,身败名裂。究其原因,很重要一点,就是他们的品德培养“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因而顶不住诱惑,守不住规矩,一失足成千古恨。

时下,人们十分热衷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比拼,在培养孩子的技能、才艺、学识、智商方面不遗余力,不惜工本。然而,在如何教孩子学会做人,培养良好道德修养方面,却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甚至干脆放任自流。这是十分短视,也是不负责任的。想想云南马加爵,陕西药家鑫,河北李启铭,上海复旦林某,再想想那个3岁小男孩的故事,以及王书记那道算术题,请给我们的孩子多灌输一些道德箴言,这将会变成他们将来堂堂正正立于天地间的营养剂,多熏陶一些做人道理,这将会成为他们将来抵御污风秽气的保护神。

猜你喜欢

算术题灌输焦裕禄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灌输”体系的构建
——列宁《怎么办?》“灌输论”的当代阐发
算术题
焦裕禄
人大代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
焦裕禄精神
章鱼贝贝奇遇记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有必要的灌输教育
焦裕禄墓前(外二首)
换种方式
张添翼:德育应坚持“最少灌输”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