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育“乡贤文化”贵在其“新”
2015-11-28芥茉
文/芥茉
涵育“乡贤文化”贵在其“新”
文/芥茉
最近,中宣部在创新发展乡贤文化现场交流会上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的部署积极创新发展乡贤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任务落细落小落实。
中宣部刘奇葆部长去年就曾明确指出,“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在乡民邻里间威望高、口碑好,正日益成为“新乡贤”的主体。要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
当今时代,涵育“乡贤文化”贵在一个“新”字。“乡贤文化”要“新”在与核心价值观的契合上。“乡贤”,过去多指有文化、有识见又善行乡邻的贤达之人。有史以来,乡贤就是维系中国乡村运转的重要力量。“乡贤文化”作为管理文化在中国乡土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绵延不绝,显有其相当的存在价值与现实意义。然而,也应看到,我们现在涵育的“乡贤文化”,其主体不仅有别于旧时代乡贤,而且文化内涵既应传承过去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重要要素,更应有着契合并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指向。况且,并不仅仅是有文化、能说会道的就是“新乡贤”,根本是要紧密联系乡村实际,围绕核心价值观在农民群众中的确立与弘扬来干事情、作贡献。明乎此,“新乡贤”才具有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目标。“乡贤文化”的涵育才能保障社会主义特质的新方向。
“乡贤文化”要“新”在“美丽乡村”建设上。“一切都靠一张嘴来说而丝毫不实干的人,是虚伪和假仁假义的。”有文化而且能说道说道,是“新乡贤”的基本素质,但仅会说道而不务实、不带头不过是个“嘴把式”。老百姓说得好:“光说不练假把式,又说又练真把式。”什么是“新乡贤”,具体说,就是为了“美丽乡村”的建设而尽心竭力、无私奉献的基层干部,就是为了农民群众能够脱贫致富奔小康而呕心沥血、成效卓著的榜样模范,就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带头拼搏、艰苦创业的“领头雁”。这些“乡贤”,当是不负历史使命与百姓重托的“新乡贤”。这种经由“新乡贤”涵育和袒现出来的文化,才是具有创新意义的“新乡贤文化”。
“乡贤文化”要“新”在道德文明的示范引领上。“伟大的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成为壮举。”老实说,在新农村建设的硬件上付出心血、做出成效仅是“新乡贤”努力的一个方面,而不容忽视的另一方面就是要在乡村的道德文明建设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毋庸讳言,由于历史条件的积累、城乡“剪刀差”的现实,以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和价值观念的交变等,乡村道德文明建设依然存在一些不讲信义诚信、不守公序良俗、缺乏爱心善行等突出问题。“骏马要看它的前胸,乡贤要看他的行动。”“新乡贤”理应在凝聚价值共识、树立道德标杆、践行道德文明上带好头、做榜样。弘扬核心价值观先自己效行,倡导信义诚信先自立标杆,遵守公序良俗先自身行动,推广爱心善行先自己“志愿”,特别是在纠正歪风邪气上先要从自身“开刀”。如此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人士,才会被群众推崇为“新乡贤”。这样扬弃继承、转化创新的“乡贤文化”,才能引导群众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新生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落地生根。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新乡贤”的确立成长与“新乡贤文化”的培育涵养,并非一蹴而就,既需要在火热的新农村建设中锻炼提高,更需要在核心价值观的落细落小落实上构建养护,还需要以乡情、乡亲为纽带,吸引和凝聚社会贤达反哺桑梓、造福乡里,扶持“新乡贤”,推介发展“新乡贤文化”。正是:你有翅,这里是蓝天;你有鳍,这里是大海;你有犁,这里是沃土。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给一切有志于成为“新乡贤”的人搭建了施展才干的平台,也给“新乡贤文化”的涵育提供了传承创新的优越条件。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扬鞭跃马、自强不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