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天读书”人“博雅”

2015-11-28姬建民

中华魂 2015年8期
关键词:成才好书李克强

文/姬建民

“天天读书”人“博雅”

文/姬建民

李克强总理在厦门大学考察时说,世界读书日虽然只有一天,但我们应该天天读书,这种好习惯会让我们终身受益。这是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后,进一步对全社会提出“天天读书”的号召。

“积以时日见功夫” 。读书原本靠的就是日积月累、聚沙成塔,绝不会像雨后春笋那样一夜之间冒出许多,长得很快。读书也好比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而辍学则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有些人读书“恨不得一口吃个胖子”,却没有“韧劲”和“挤劲”,一日曝十日寒,终难长进和成才。其实,纵览古今勤学成才的故事,无不说明一个道理,欲要博学多才,就必须“天天读书”,把阅读作为生命的一部分,不计较“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最讲究也最坚持的是你“有书读,能读书”。活到老,学到老,秀外慧中、博学儒雅才会成为可能。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所谓“善读”,大抵不仅要“天天读书”,而且要天天“读好书”。实际上,不论纸质书籍,还是网络阅读,浩如烟海的读物中,毕竟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既有彰显中华文明、弘扬民族正气的经典名篇,也有庸俗低下、诲淫诲盗的“文化毒药”。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既要读时新书籍,也要读经典著作,这样才能积淀更深厚,视野更开阔,真正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确实如此,“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取决于他的阅读史。”“天天读书”既时刻润泽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也深刻影响着大家的文化素养、精神世界与人生目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用在我们读书上,就是只有静心辨别书籍的“良莠”,才算“能读”;只有天天阅读那些传承精华、开拓视野、启人心智、陶冶情操的好书,才是“会读”;只有天天读书并能联系大千世界和个人识见,真正“学进去,走出来”,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才是“善读”。一旦达到这个境界,修养和才学也就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了。

“至乐莫如读书” 。要把“天天读书”坚持下去,贵在化“阅读”为“悦读”,在多读书、读好书中,尽享读书带来的乐趣。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社会文化多样化、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情势下,不少人读书以“个人兴趣”为出发点,喜欢以微博、微信为载体的碎片化、快餐化、娱乐化的“轻阅读”“浅阅读”。相比阅读原著,有些人更喜欢看经典作品的影视版,以别人的视角代替自己的阅读,却疏离了阅读中的审美感受和“再创作”。问题在于,离开了阅读的审美,显难产生“悦读”的感受,不仅可能影响到个人独立思考,而且易如电光石火、草蛇灰线,难以留下深刻印象。培育起“悦读”情趣,久久为功,就会在“悦读”中不断激发并养护读书的自觉,“天天读书”自然变成我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当人们把见面寒暄常说的那句“今天您吃饭了吗?”递进为“今天您读书了吗?”那就说明我们这个社会在“天天读书”上迈进了一步。

想象中的天堂是什么样?博尔赫斯说,就是图书馆的样子。同样道理,“书香社会”也是人间天堂,在这里,好书应有尽有,丰富多彩;读书的人们数不胜数,如饥似渴,读者沐浴着知识的光芒,吸取着精神的营养,智慧而乐观,充实而幸福,“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猜你喜欢

成才好书李克强
好书分享会
推荐一本好书
“双减”助力均小学子成才之“四个词语”
李克强强调:抓好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好书共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简历
好书推荐
做合格母亲 教子女成才
到让孩子成才,必须先教孩子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