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高标准农田重建陕西大粮仓

2015-11-28王军相

当代陕西 2015年6期
关键词:连片项目区高标准

文/王军相

以高标准农田重建陕西大粮仓

文/王军相

十八大以来,陕西以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为基础,坚持规划引领,试点先行,整镇连片,规模开发,加快推进现代粮食基地建设,全力提高农业物资装备水平,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保障。两年多来,全省累计投入7.8亿元,建设现代粮食基地60万亩,新增粮食6千万斤,确保了粮食产量“十一连增”。

整镇连片,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思路

省委、省政府围绕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规划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落实,作出了以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为平台,建设现代粮食基地的战略决策,着力打造陕西粮食产业发展核心区、现代农业先行区、“四化同步”示范区、“三强一富一美”试验区。

先从创新工作思路、做好顶层设计入手,把高标准农田建设置于省级层面规划和建设,按照“整镇连片,规模开发,试点先行,全面推进”的思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现代粮食基地,重建陕西大粮仓。从2013年起,我省以3万亩整镇连片高标准农田为平台,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每年建设一批现代粮食基地。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依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制定了《陕西省整镇连片推进现代粮食基地建设指导意见》,提出“三年打基础、五年上水平”,到2020年,以高标准农田为平台,建设现代粮食基地500万亩的目标。

三化并举,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格局

聚焦全省粮食生产的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优化开发结构,提升开发层次。

“规模化布局”,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向陕西中部的小麦主产区集中,向陕西南部的水稻主产区集中,向陕西北部的玉米和马铃薯主产区集中,着力建设关中小麦生产基地、陕南水稻生产基地和陕北玉米及马铃薯生产基地。目前,以渭河为纽带的关中高效农业区,以汉江为基础的陕南生态农业区、以黄土台塬为特色的陕北有机农业区已经形成。

“差异化实施”,依据陕西各个地市、县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及产业基础,合理设置农业综合开发的实施项目、具体措施和资金计划,规避了因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及产业差异导致的项目、资金分配不合理的弊端。

“园区化承载”,把现代粮食生产基地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紧密结合,积极推进土地向现代农业园区流转、向种粮大户集中,通过园区支撑、龙头带动、示范引领,建成现代农业园区20个,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120个,走出了一条以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经济组织为主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新路子。

整合项目,谋求高标准农田建设新突破

大胆推行农发项目轮休制,即停止向部分开发县安排项目,集中资金向以高标准农田为平台的现代粮食生产基地倾斜,整镇连片抓基地,集中财力办大事。两年来,累计停止18个县区农发项目,着力打造20个3万亩规模的高标准农田,以此推进现代粮食基地建设。

整合项目,方能集中投入,发挥资金叠加效应。提出了“定好一张单、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合作共建思路,以及“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计其功”资金整合原则,自上而下建立了联系协调机制、项目资金捆绑投入机制,有效调动相关涉农部门的积极性,促进了土地复垦、高产创建、小型水利、公益型公墓建设、通村公路建设等涉农项目资金整合,保障了现代粮食基地的资金投入,实现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发挥涉农项目资金的规模叠加效应。2013年以来,国土厅连续两年划拨两亿元土地复垦整合资金。蒲城县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编制了10万亩现代粮食基地建设规划,为整合资金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市、县两级也都建立了涉农项目,使项目区投入成倍增长。两年多来,全省20个整镇连片基地累计整合涉农项目14类50多个,整合资金近10亿元。

科技为先,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水平

以现代农业为导向,以“五大工程”为支撑,科技为先,综合施策,全面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

一是实施节灌工程,推进灌溉节水化。大力推广低压暗管和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全面提升水利设施装备水平。

二是实施基础提升工程,推进布局网格化。各项目区井管密布、道路平整、水渠端直、绿树成荫,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发展格局,形成现代农业的基本雏形。

三是实施设施改造工程,推进乡村田园化。立足美丽乡村建设,督促指导项目县市对项目区坟墓集中迁移,对项目区内电力、电讯、广电等杆线合并或地埋,对原来损毁、废弃的渠道、井台和地面建筑物全部清理。现在,以兴平高标准农田为代表的现代粮食生产基地,已经成为我省现代农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四是实施农机工程,推进耕作机械化。

全面落实和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发展多功能现代化农业机械,使各个项目区基本实现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五是实施良种推广工程,促进科技集成化。各项目区采取“农技+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创新农资服务方式,实行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供药、统一栽培技术、统一指导服务“五统一”,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蒲城、洋县等项目区良种统供率达100%,所有高标准农田项目区都建立了气象站,实现了农业气象实时监测预警。

省财政厅农发办)

猜你喜欢

连片项目区高标准
山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获批复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及生长发育现状研究
农业水权分配方法研究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春的嫁衣谁裁剪
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综合绩效模糊评价
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综合绩效模糊评价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