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西北小花苗支系服饰浅析

2015-11-28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艺术学院551700

大众文艺 2015年22期
关键词:花苗布条蜡染

李 勇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艺术学院 551700)

黔西北小花苗支系服饰浅析

李 勇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艺术学院 551700)

小花苗支系自称阿蒙或阿苏,主要分布在黔西北地区,该支系服装形制原始,其装饰图案造型抽象,结构严谨,色彩绚丽,表现技法丰富多样,在黔西北独树一帜,是研究小花苗支系重要的资料。

小花苗;形制;织绣;蜡染;贴布绣;文化内涵

小花苗因其服饰装饰图案慎密小巧而得此称谓,自称“阿蒙”或“阿苏”,操川黔滇方言第一土语,主要分布在黔西北的纳雍县、赫章县和水城县等地区。小花苗支系的服装形制极其原始,由徒手撕开的规则的几何形简单拼接而成,缝纫量小,其装饰图案造型抽象,结构严谨,制作技艺繁琐,表现手法多样,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一、服饰的形制及其特色

小花苗的服饰极具特色,男装为右祍麻布长衫,麻布长裤。女子穿宽袖大领短衫,下着蜡染百褶裙,群褶达2000多折,是黔西北地区其它苗族支系的十倍,蜡染花裙有未婚和已婚之分,未婚蜡染花裙分两段,已婚蜡染花裙分三段。男女皆披花披肩,俗称“花背”。小花苗男女装的形制大体相同,皆由整幅宽的自织麻布手撕开而成的长方形简单缝制而成,不具备合体化这一特征。男女装之区别在于男子衣尾长及脚跟,女子及腰(图1)。

图1 黔西北小花苗服饰

(一)上装的制作方法

小花苗的上装主要由衣领、衣袖口、披肩和衣尾等几个部分组合而成。

1.衣领和衣袖及衣尾的制作方法

小花苗支系服饰中衣领的主要制作技艺为贴布,其制作技艺较为复杂,首先把白色麻布裁剪成长20厘米宽5厘米左右尺寸,然后用黄色,红色布条和其它漂亮布条各11条和两条漂亮布条重叠贴布而成,每条色布相错约两毫米,制成的衣领不但漂亮而且耐磨(图2)。其服装衣袖口的制作方法和衣领的制作方法相差无几,其区别在于贴布的布条为黄色布条18条、红色17条、其它不同颜色17条。衣尾的制作技法简单,男女装皆由整幅宽的自织麻布手撕而成的长方形缝制而成,男女装之区别在于男装衣尾较长,一般有7尺左右,而女装衣尾较短,一般为4尺。其颜色有白色和蓝色两种。

图2 衣领的制作技艺

2.披肩的制作技艺

披肩是小花苗服装中最为具有特色的部分,不仅装饰图案丰富,而且制作技艺繁琐。其制作方法分为做底和贴布两个部分,做底在先,其制作技艺有编织绣、挑花和蜡染。小花苗自称的编织绣,实为古老的缂丝艺术,有专家认为此工艺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出现,并猜测说:我国的缂丝艺术,可能源于楚。小花苗的编织绣是在自制的木制简易织布机,用苗家自制的白色苎麻细线做经线(牵线),用自己加工的较粗的羊毛线染成靛蓝色做纬线(喂线)织成的花纹,其特点是纬线不像其它织物那样贯穿整个画面,而是装在长约10厘米的舟形小梭子里,用长竹片挑纱数经线穿线,只编织所需的靛蓝色花纹的一段,由纬线起花,由于白色苎麻经线细,蓝色羊毛纬线粗,所织花纹只显纬线,不露经线,且有立体浮雕感觉,正反一样,古朴典雅。此种技艺因其所表现的图案不能事先画出,仅凭心中记忆,过往数纱不能任意凭空,数纱穿线多之一根少之一根都会导致图案变形失败,所以难度极高,在年青姑娘中并不常见,此技艺在40岁以上中年妇女这一群体传承较好(图3)。小花苗支系的挑花也称“挑绣”,是以平纹布作底,按图案布局数纱挑制,其挑法单一,和脱胎于纺织的编织有许多相似之处。挑花的技法有平挑、半挑和十字挑,挑花的图案精美,装饰色彩十分艳丽夺目(图4)。披肩底子制作完成之后,在其上贴布装饰,该技法和衣领之上的贴布技法大致相同。

图3 织绣披肩

图4 挑花披肩

(二)下裙的制作方法

苗族的裙子被称之为“百褶裙”,其意就是苗族的裙子是折了很多折后才成型的。小花苗的裙子也是其服饰的闪光点,其造型之细腻和色彩搭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小花苗的裙子主要由裙腰、裙身、裙角(已婚裙)三大部分组成。小花苗裙子最大的区别就是未婚裙没有裙角。小花苗裙子的裙腰制作技艺简单,一般都由自制白色麻布裁剪为宽10厘米长不定的长方形布块而成。裙身是小花苗裙子制作过程中最为复杂最难的部分,裙身为长一丈二尺,宽一尺的苗家自制的白色麻布,要在白色麻布上画满花纹后才开始蜡染。蜡染完成后,裙身上回留有一块宽15厘米左右的亮布,亮布在黔西北小花苗居住地也有很大差别,赫章一带流的亮布较窄,纳雍县和水城县一带留的则较宽。裙角制作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一般就是用长一丈二、宽三十厘米左右的的黑布,在上面用贴布的技法贴上黄色红色布条各十一条,其它颜色布条两条即可(图5)。裙装的蜡染制作技艺复杂,工序繁多,又与气候和水源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蜡染的最佳时节为七八月份,这个时节的气温高,蜡染后布容易干,河水也清澈,便于清洗。制作时现在准备好的布上画上设计好的图案,然后将其分为三段,拿到自制的染缸里进行蜡染,其次再用高温的水加一定化学物质将蜡煮掉,最后清洗干净即可。衣服中蜡染的技法和这里的裙子一样。因为采用的是蜡染,所以小花苗的裙子整体颜色偏深蓝色,团花纹不是很显眼,但整体看上去却简洁干练,很是大气。

图5 小花苗支系蜡染花裙

二、装饰图案及其文化内涵

小花苗服饰的装饰图案丰富多样,且绝大多数来源于生活,由实物概括提炼而成,造型抽象,传承稳定,具有特定的历史寓意和文化内涵。目前传承下来的花纹主要有星宿花、九曲江河花、弯拐山纹、水纹转底、水川纹、田丘地纹、虎爪花、狗爪花、猫爪花、鸡爪花、鸡冠花、蜘蛛花、羊奶花、水蝴蝶花、秧鸡眼纹、毛稗花、蕨叶花、百花花、桃花花、荞子花、小米花、蓝籽花、花心图、花开图、高粱纹、禾苗纹、城界花、房架花、火镰花、耙齿花、转盘花、铜钱花等30多种。星宿花是苗族同胞在迁徙的过程中纪念天上的星星为她们照亮了夜晚的路而把其形状抽象变形绣在衣角而形成的。城界花、房架花、江河花、山水纹、田地纹和谷物花纹则是苗族同胞对已失家园的记忆,时刻暗示着他们来自稻花飞扬的江河平原,那里有着丘丘良田和金城灿灿,有古歌这样唱到:“蒙博娄拓地开荒,在滔滔黄河岸边,开拓了丘丘良田,蒙尤娄辟地开疆,在滚滚浑水河畔,开垦了垄垄沃土,蒙博娄建起了城池,太阳出来城头金光闪闪,蒙尤娄筑起了城郭,月亮出来城里月光朗朗。城头金碧辉煌,城尾银光灿烂……”而虎抓花,则记录迁徙的山林中所见到的老虎的美丽爪印,苗族心灵手巧的妇女把其变形留在布片上,流传至今。几十种图案,看似简单,却承载了苗族同胞千年的生活历史,是研究该苗族支系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

[1]熊传新.楚国的丝织业[J].江汉论坛,1982(8).

[2]辛丽亚.《纳雍苗族服饰刺绣工艺初探》.美术大观,2014.

[3]中国苗族文学丛书编辑委员会 苗青.西部民间文学作品选[M].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

李勇,1994年5月出生于贵州毕节,现就读于贵州国内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艺术学院2013级美术学(3)班。

猜你喜欢

花苗布条蜡染
蜡染的纹饰探讨
丹寨蜡染千年
永不凋谢的玫瑰
马丽蜡染作品
小花苗
旧衣变杯垫
彩带花瓶
终朝采蓝 不盈一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