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东印象

2015-11-28

吐鲁番 2015年4期
关键词:李东军人

沙 坤

数年前的一个晚上,吐鲁番地区国税局玛莎局长准备宴请原任地委宣传部部长、现调任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的石慧琼同志。我恰巧与石局长一起共进午餐,不料,下午她突然有事要赶往乌鲁木齐。临行前留下一句话:让我代替她出席玛莎局长的晚宴。午饭时,出于对领导加同学的情谊,我过于热情,酒劲一直没有消退,直到接到玛莎局长催促的电话,方才想起晚上的活动。匆忙赶到国税局宴会大厅,客人们已经开始把酒言情,气氛格外热烈。

我作为领导的替身出场,坐到了主宾的位子。环视周围,大部分都是熟人,唯独端坐在对面的一位年轻人未曾谋过面,经主人介绍,方知是吐鲁番地区消防大队新来的李东队长。我工作过的部门与消防队都是共建单位,随口开了个玩笑,“走的不请示,来的不报告,赶快罚酒。”

也许,他看我喝多了,只是默默一笑,没有言传。过了一会,感觉有人轻轻拍了一下我的肩膀,回头一看,只见他端着酒杯立在我的身后,依旧嘿嘿一笑,酒杯碰撞的一刹那,发现他是一个不随意穿警服的主,后来交往的日子里证实了我最初的判断。每每见面,常常是长裤加老头衫,就像今天初次见面的装束,留着标准平头,黝黑的长方形脸上,镶嵌着一双小眼睛,给人一种干练机警随意的印象。以我多年的人生经历,感觉他是一位值得深交且能成为朋友的人。

具有文人气质的军人

相识之后,QQ交往频繁。千万不要把他看作是一名普通的军人,骨子里镌刻的是一种固执的文人气质。也许,他是有意识的在向朋友表白,他的空间昵称起名“无欲则刚”;QQ语录则是东晋将军王羲之的一副对联“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是不是颇具文人气质?他不止一次给我说过,现代军人不仅要具备忠诚、勇敢、正直的品行,更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爱好,尤其是要有情有义有德。他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踏踏实实做的。他阅读了大量书籍,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天文地理、民族宗教、世界军事,包罗万象。无论是酒桌子上交流,还是私下闲聊,每次都是侃侃而谈。似乎对任何领域所有话题都感兴趣,都有一些独到的见解,让人刮目相看。他很时尚,上微博,写博客,发帖子,学英语;他很勤奋,微博天天有,博客成系列,帖子连成串,内容无边际。这是我与他交往一段日子最深的印象。

起初,并没有发现他文学方面的突出才能。改变这种看法是他让我帮助修改几篇回忆性文章之后。从事文字工作的都明白,改文章远比写文章难,我是硬着头皮边读边改的。后来,逢人便夸我文笔如何细腻,只是不再提及修改文稿的事宜;再后来,他空间里的文章如同串珠一般,一篇接着一篇,几乎每天都有上千字的文章出现,给人一种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印象,此时,我才突然醒悟,他原来是一位灵感丰富、有着很强记忆和写作天赋的快枪手。后来,有了共同的文学朋友丹青对我对他的鼓励与赞许,一段日子里,我们交往更加密切。

我感觉他的许多爱好与我相近,空间简洁内容健康,多是自己原创的文字,都是灵感催发的情思,记的是熟悉的人和事,叙述详尽细致,感情浓烈真挚,题材多样广泛的系列文章,打印成册,洋洋洒洒三十多万字,在空间里高调展出。跟帖的粉丝自不必说,数量不比文字少,且有他本人热情贴切的回复,认真劲丝毫不亚于放牧文字。从最初单篇感悟到连续系列篇章,每篇文字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彼此看起来相互独立着。但只要细细读完,你会发现眼前就是一幅完整的军旅生活拼图。这里有最原始的驻地,最憨厚的军人,最普通的生活,还有他珍贵的回忆,或多或少,或悲或喜。每篇都是真情实感的真情告白,其中也不乏天真可亲的片断,令熟悉他的战友们、聊友们羡慕不已。《老领导》中的老领导的耿直率真,言行必果的性格;《玉冰大姐》里的玉冰的冷艳柔情,天生豪爽的气质;《关于血脉》中的娶了三房媳妇的爷爷;《建国64年的轮回》中“我们爱国,不在嘴上,不在写五千字的群众路线感受上,不在抵制日货上,也不在升一次国旗唱一次国歌上,我们爱国,我们希望我们的国家强大,国家的强大需要我们每一个去传播正能量,需要我们拉起手来,需要我们实实在在做好每一件事,从道德到工作,从言行到理智,唯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国家一起创造新一轮的盛世。”的深情表白;《西行的人生》中“玄奘为了寻求心目中的真理而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的品格,一个民族的“脊梁。”的评价;《敬神》中关于宗教、战争的论述;《王河南的故事》中王河南的憨厚不失狡诈,精明里蕴藏着滑稽,生活的无助及生意的无奈;《军校故事》里战友同学的深情厚谊;《捕鼠行动》中群雄围剿暴恐分子的场景的描述;《毕业之后》里的文杞、长炜、后勤兵、阿涛、大疆、小申等众多人物活灵活现的性格;《招聘轶事》里李丽丽、热依汗、马婷、努尔叶古丽、许亚楠、阿里木江求职的艰辛道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性格鲜明,让我过目不忘。一年内的数百篇文章,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或感慨。纪实散文情真意切,纪实小说诙谐幽默。人物性格独特,人物形象活灵活现,每一篇都能引人深思、遐想与共鸣。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题材,虽然极为普通,但作者感觉灵敏,视角独到,观察细腻,善于思索,下笔行如流水,文章流畅自然,情趣通透洒脱,将原本生活中的碎片,整合成一篇篇充满新意、思索、感悟、个性的作品,赋予生活中极为普通的人生以精彩。摹景状物到位,情绪贴切饱满,感情充沛细腻,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无疑是他在徜徉吐鲁番广袤无垠的大地上所收获的沉甸甸的果实。以他深沉的爱,用自然流畅的文字,忠实地记录了他热爱生活,感悟人生的思想感情轨迹。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是美的发现者、记录者,更是美的欣赏者和歌唱者。

提职以后,他越加“不务正业”,创作激情澎湃,推出了《代号——哈救援2014》长篇纪实通讯和《揭开历史的迷雾》三章历史性篇章:一曰伊塔事件;二曰兵团人在边境;三曰铁列克提之战。伊塔事件,发生在1962年的初夏,是指中国新疆约有6.7万中国公民,通过以伊犁的霍尔果斯口岸和塔城的巴克图口岸为主的几个重要边境口岸,集体非法越境前往邻国苏联。因此,包括伊犁草原,阿尔泰草原在内的新疆边境地区人口锐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始进驻边境农庄和牧场从事生产活动,随后在中苏边境建立了一带带有国防意义的国营农场,将其作为国防屏障。事件发生后,中国和前苏联的关系更加恶化。伊塔事件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有中国经济困难,有前苏联方面鼓动的现实原因,也有积累的历史原因。无论什么原因,都值得深刻反思。

勤于思考,理性阅读,善于分析是他突出的特点。李东笔下的揭开历史的迷雾之伊塔事件,只用了七千余字,就将事件的始末、经过、是非曲直叙述得十分清晰。创作的态度是端正的,叙事的笔法是严肃的,情感的天平是公正的,分析的论据是客观的,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世事难料。不曾想一个拥有70多年历史的社会主义大国、两千多万党员的大党,一夜之间突然坍塌,四分五裂。他用事实再次证明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朴素道理。

走之前,他告诉我正在装修乌鲁木齐的家,虽然向往,但我没有去过他现在的家。据他自己介绍,家里收藏了大量的图书,书架是他新装修“豪宅”里最为耀眼和值得炫耀的家具。这一点与我投缘,我虽然没有他那样宽大的房子,但秉承“雅室何须大”的古人理念,无论家安什么地方,无论面积多大,都设法专门僻处一间书屋,装点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我没有他的工资高,藏书很少,但无论工作多么辛苦,只要回到家里瞅一眼书屋里情景,一切烦恼都会烟消云散,想必他与我有着一样的心境。这也许就是我怀念他的理由。

我理解写作的过程是一种情怀、一种理念、一种价值取向诞生的过程,创作的目的是在召唤和它有缘的人。文学和文字的意义,是帮助人们去清洗心灵灰尘的一个载体;文化的意义是不断地把我们的心灵擦亮。西班牙作家希梅内斯说:“灵魂必须真的感动,必须靠大自然伟大完美的形体,才能真正驾驭自己的探索,因为大自然只有受到尊重,才会驯服地把自己辉煌不朽的美,展现给值得他眷顾的人”。作为一个自然散文的创作者,李东是幸福的,他有着最美好的愿望,每年写出30万字文章。他是一位性格沉稳的军人,言出必行的军中领导。他的这些作品,尽管看起来技巧还不是那么的熟稔,文字也还不是那么老辣,但诉诸他们笔端的,是鲜活的军旅生活,是深刻的人生体验,是炽热的青春之情,是真,是爱,是生活,是希望,是一望无际的挂满露水的军营地。

他的文字很朴实,一如流蜜的吐鲁番盆地那般坦诚和冷静。正是这朴实的文字,描写了消防军人特有的质朴和崇高,讴歌了普通官兵的壮美大爱。作者采用小说的叙事手法,故事情节设置巧妙,散文情结引人入胜,用其细腻的笔触打动熟知的读者。文学本来是展示生命运动的艺术形式之一,好的作者最能讲述人生的悲欢离合,使读者体验人的灵魂深处和命运变化的过程。李东之于世情,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曲折刻露,幽伏含讥,显见文中。看似平淡的文字堆砌,其实不易。只有通过知识的厚积,才能为悟性奠定基础,李东所有的作品都是建立在广博的见识和深入思考基础上智慧的结晶。

喜欢交往朋友的军人

我原本想军人是严肃的,部队对交友更有严格的规定。与李东交往一段时间后,我改变了这一单纯的看法。我在吐鲁番生活了47年,因工作关系,来往的朋友很多,平时,隔三差五小聚一下。起初,每次遇到这样的机会,我就主动邀请李东出席,久而久之,大家都成了朋友。常言道:朋友多了路好走。李东因消防特殊的工作性质,要与各行各类人士打交道,自然他很乐意参加朋友聚会。单从他的气质上说,表情比较严肃,加上他手握消防设施达标大权,人们自然会对他很尊敬。随着交往的深入,我发现并非如此。

后来,不再是我邀请他参加朋友的聚会,而是他反宾为主,开始请我出席他的朋友聚会。从朋友们的表情上、言语中,我感觉出他们并非单纯的工作关系,而是朋友加兄弟的那般情谊。他对工作极为认真,认真得近乎刻薄。认识他之后不久的一天,他带领防火处的同志来到我的办公室,非常严肃的指出报社大楼存在的消防隐患。要修建露天旋转楼梯通道,一问投资需要50多万元,着实吓了我一跳。报社是差额单位,财政拨款有限,自身创收困难,我原本想消防设施能过得去就行了。岂知他毫不松口,直到报社通过承包酒店,投资80多万元改造完消防设施才过关。由此,他是一位讲原则的朋友。

你来我往,在吐鲁番的日子久了,他身边的朋友逐渐多了起来。我的朋友几乎他都熟悉,似乎他比我还熟知他们的活动,他们的兴趣,他们的情况。我同他都喜欢交友,但层次不同。我喜欢身份普通的朋友,最大的缺点怕见领导。他在这个方面比我强得多,不仅善于交往普通朋友,更乐于与领导交朋友。他在吐鲁番工作的三年多时间里,两任地委书记都认同他、信任他,还动员他离开部队来地方工作。由此,他是一位值得信任的朋友。

朋友,是因志趣相投而相识相知相交而演变成的特定关系人群,真正的朋友“待人以诚,感人以德,交人以善”,绝不夹杂任何利益交易。至于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交朋友,古人早有说法。“《论交》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险夷而益固。”意思是说,建立在权势和名利之上的交往,是难以持久的。有修养的人之间彼此深交而心息相通时,就好比花木,温暖时也不会多开花,寒冷时也不会改变叶子的颜色,能够经历一年四季而不衰败,经历艰险日益牢固。我自认为李东就是这样值得交往的朋友,后来他交友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我与他交往了三年多,没有一丝的利益关系,最重要的是相互欣赏,互通有无,共同进步。我交朋友没有固定的人群,任何阶层的人都可以成为朋友。他交朋友也没有固定的目的,地区领导、部门要员、部队同事、记者编辑、企业主管、基层群众,乃至普通生意人,都可以成为他的朋友。在他与他们之间交往的当中,我看到了他的真诚:请小商小贩吃饭聊天,约企业老板谈消防事宜,会部门领导交流工作……态度诚恳,谈吐真诚,没有一点架子,他把原则与友情的度把握得很好。与之相处,不论说工作还是谈生活,都十分愉快。这也许是我与其他人与李东交往的原因所在。我始终认为愉快是交友最重要的目的。

我所理解的交友目的可分为泛交、利交和志交三类。泛交是广泛的交友。茫茫人海中,大家无意碰在一起,海阔天空的畅谈,相逢就是缘分。利交是为了某种利益而交友。官员与官员、部门与部门、商人与商人、百姓与百姓之间,以至于交叉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交友,相交就是利用。志交是以自己的志向交友,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纯粹是志趣相投、爱好相同、信仰一致的人聚在一起,不是兄弟,胜以兄弟,相交就是互敬。

李东与大家交往,可谓没有什么利益关系。从他掌握着消防设施达标生杀大权来说,他无须求任何人,只有别人求他的份。他是把大家作为诤友相交的,是一种难得的情份。李东从穿上那身绿色军装开始,就不再是一个普通的男人,而是一座高山,一片大海。职责交给他一副重担,指给他一条道路,那便是坚强的守护,终身的付出,因为他是军人。他要去履行崇高的使命,塑造无尚的光荣,完成胜利的答卷。我理解李东作为军人内心深处那一抹别人无法理解的痛楚和寂寞,我赞叹他坚强外表下那颗期盼别人关怀的心灵。大家交友是为了愉快,李东交友是为了责任,是一个军人应该付出的责任。

善于思考表达的军人

李东的性格属柔中带刚型,凡见过他的人,都觉得他温和、平易、没脾气,也不会摆架子扎势,似乎任何人都可以和他相交。但打交道多了,就会感到他像一位沧桑老人,胸怀城府和机谋。与他交往一段时间的人都说要和他深交不易。他爱好广泛,且是性情中人,爱好书画、收藏、读书、摄影,无所不及;欣赏艺术,虽很少舞墨弄笔,但对一幅字、一幅画、一粒石、一本书,都有其独到的欣赏心得。李东把它作为调节生活、陶冶性情的一个途径。

他喜欢探究宗教背后的文化和历史,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萨满教,乃至很少人信仰的一些教种的精典书籍他都阅读,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这些书让他懂得了什么是朴素的哲学。在他看来,宗教其实就是一个民族的发展史,更是一个民族信仰的演变史。在他已经成文的作品里,关于宗教、军事、战争、社会、人性、教育等叙述或描写,论述或阐释,知识之丰富,语言之流畅,逻辑之缜密,说理之透彻,情感之真挚,调侃之诙谐,描写之幽默,随处信手拈来,善于思考表达之定义,随处都可以得到印证。

每每与之会面,咋看上去,他是一个喜欢沉默的人,无论是面对面交谈或是酒桌上调侃,最初,他都是沉默寡言。酒过三巡,喝到酣畅之时,他才开始打开那双炯炯有神的小眼睛,警觉地扫视大家。也许因为酒精的作用,黝黑的脸庞上点缀些红晕;也许是思考有了结果,黝黑的脸上始终荡漾着笑意。一旦发言,便侃侃而谈,随意一句问话,都能引人深思,有时就连我这个报社的社长都不得不高度警觉,生怕答不上来出现尴尬窘态。李东就是这样一位善于思考表达的军人。

军人气质是军旅生涯的赠与,是铁与火的赠与,是无数血与汗的赠与。这种气质,是军队钢铁熔炉锻造的结果,是军人自我锤炼涅槃的升华,源于对祖国的忠诚和强大的青春活力。军人独特的生活环境,培养了他们对理想的执著,对困难的坚忍,对敌人的蔑视,对亲人的挚爱。李东,曾经的一个身穿橄榄绿的大男孩,为了一个绿色的梦参军来到军营,用满腔热血诠释了军人这个代名词。他身上具有的军人气质,感染着每一位奋战在火焰山下的消防官兵。他带领的这支队伍,被地区命名为“消防铁军”和“火洲卫士”,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疆基层建设先进支队,荣获公安部先进单位称号。这是不是他被提拔为新疆消防总队副参谋长的理由我说不清楚,但是他因此离开了吐鲁番,虽说有点遗憾,但我从心里为他高升而骄傲。

他在接受中央媒体采访时曾动情地说:“2000年4月17日,我由巴州消防支队调总队作战处工作,一个战士写信给我说,自己从小没有父亲,是他的大哥把他养大,到了部队,能在我手下当兵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他说他从我身上看到了大哥的严厉,也感觉到了父亲的慈爱,宁愿在我手下当一辈子兵。作为一个带兵人,最值得自豪的是士兵对我的认可,这是我最为突出的工作成绩。

我常想,历史为何总把最悲壮的篇章交给军人去书写,因为军人大义凛然壮怀激烈;命运为何总把最艰难的道路指给军人去跋涉,因为军人英勇顽强坚忍不拔;生活为何总把最枯燥的旋律拿给军人去弹奏,因为军人敦厚谦逊意志弥坚。有人说军人是一首歌,他们用朴实的语言书写了忠诚;有人说军人是一幅画,他们用简单的线条诠释了忠诚;有人说军人是一座山,他们用伟岸的身躯体现了忠诚;有人说军人是一片海,他们用宽广的胸怀彰显了忠诚;有人说军人是一首诗,他们用抒情的文字歌颂了忠诚。

岁月是美好的,但经历更美好。苦难是人生的老师,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有时候遇到挫折和阻力,反而会像水流一样激起美丽的浪花。人要有胸怀,要有信仰。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这就是李东的人生,也是他的情怀。

他说消防工作是高危职业,涉及化学、建筑、交通多门学科知识。灾难现场群众在向外撤,消防官兵得往里冲。危难时刻,做到临危不惧还不够,要全面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指挥战斗。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他对生命的感受比常人更为深刻,在一次次灾难现场,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他感慨万千:人活着真不容易,一时疏忽就可能生死两别,所以,一定要善待周围的同事和群众,一定要愉快工作,开心生活。这是李东思考的结果,也是他表达的目的。

李东离开吐鲁番已经好长时间了,然而,在我的生活里他似乎从未离开,QQ空间天天开,新浪博客天天有,而且依旧玩的是系列。我有时想,即使是专业作家,也不可能像他这样天天都放牧文字,天天都有新的篇章。

我曾自豪地在他面前扬言,在出版《定格吐鲁番》和《品味吐鲁番》散文集之后,便着手创作《感恩吐鲁番》,以此来感谢那些对我的工作与生活乃至情感有过帮助的人们。他问我书中会不会有他,我回答是肯定的。不曾想他是个急性子,一再催我什么时间完成。报社工作千头万绪,很难静下心来回忆人生。无奈年关临近,倘若再不动笔,确实有点对不起他了。

匆忙之间记录了一些碎片,不知印象准不准确,权当任务完成,也权当对李东新年的祝福致辞吧。关闭电脑的时候,已是凌晨。窗外寒风抖动,树叶落地的声音清晰入耳;一轮玄月静卧树梢,洒下斑驳清冷;我望着疏朗的树梢,与周围稀疏的几颗星子对话,一种美好亲切的感觉顿从心底漾起。

自然造就了世界,人生依赖于生活,原本美好的世界,理应造就心灵美好的人。毫不谦虚地说,我与李东等都是心灵美好之人。因此,我才敢于独自静静地面对这美好的月色而灵魂安宁。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仅有属于自己的那一缕月光,稍不珍惜,就会去日苦多,万事成蹉跎。于是,我理解了李东的勤奋执着,也许他的文字有些稚嫩,但都是心灵感应的结晶,每一篇我都会认真拜读,就像读懂李东这个具有文人气质的军人。

猜你喜欢

李东军人
Mosquitoes: Annoying but Amazing
钓鱼
The influenc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节假日时的中国军人
现役军人的配偶离婚需经对方同意吗
我不认识你
军人画军机(六)
印度军人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