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口
2015-11-17桑榆
桑榆
街口
桑榆
每个城市都有几个著名的街口,或历史悠久,古迹可圈可点,或商铺云集、酒楼茶肆密布,或位置重要、文人政客频繁出入。
独山子小城最著名的莫过于北京路与大庆路交会的十字街口。这个街口与其他街口别无二致,但由于这两条路的知名度而使得这个街口显得格外重要。
先说北京路。
北京路以前叫国防公路,也称独库公路。沿着这条路向南,穿过天山就是南疆,可以直达库车。
在上世纪80年代,这是独山子最东边的一条公路。这条路以东就是戈壁,是打柴火的地方。当然,也是孩子们的乐园。他们在这里挖老鸹蒜(野郁金香)吃里面的甜心,采一种叫“狗尿苔”的菌类植物互相追逐打闹。开春时,团委会在这里组织风筝比赛,同时也组织一些学生在此地除四害——挖开隐藏在地下的蚊蝇虫卵消灭之。
那时,出行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上班时,大家基本上都骑着自行车从东向西沿着不同的路踩着脚蹬子飞奔,像一股潮水向位于西面的炼油厂涌去;下班时,大家又从西向东或回家、或到职工一食堂用餐,像一股潮水向东涌来。每天如此,上午一个来回,下午一个来回,像海边的潮汐,准时准点。
在这股潮水般的人群里,有厂领导、车间干部,更多的是工人。当然,还有我。大家以不同的姿势骑着车,以不同的方式表现着自己的心情和性格:有的点头打招呼互致问候;有的皱着眉头思索;有的年轻人兴冲冲地在人群中高声喊着蹿来蹿去;有的一手扶把一手掂着装包子的塑料袋,间或往嘴里送一个;有的用期盼的目光在人群里搜索,那是女工在窥视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小伙在等待那一道靓丽的风景。
如果把上班的人流比作潮汐的话,那么,这条路就是独山子的东岸。
上世纪90年代建14万吨乙烯,这条路开始向北延伸,直到乙烯厂大门口。从那时起,这条路才被命名为北京路。也就是从那时起,独山子的城市建设跨过了北京路向东发展。所以,北京路也是1990年前后的分界线。
再谈大庆路。
大庆路是独山子最长的一条路,也是最先有名字的道路之一。路的西端是炼油厂,从炼油厂向东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东端是国防公路;九十年代是南京路、青岛路;2000年后东端不断向东推移,依次是杭州路、天津路、盘锦路、重庆路。就像黄河入海口的山东省东营市,每年向东延伸,不断向东发展。
大庆路还是最有名的一条路,来过独山子的人都知道这里有条大庆路,甚至没来过的人也知道。记得1983年我在青岛化工学院进修时,一位同学说,在《人民画报》上见过独山子:一条公路像喇叭口通到炼油厂,路两旁是架在空中的油管线,那条路叫大庆路。我告诉他,路两旁管廊上是蒸汽线和自来水线。在他的印象中,石油单位到处都是石油管线。
在1990年以前,大庆路的长度不到3公里。1987年我在厂办当秘书时,听到厂领导议论关于给职工发交通费的事:有位领导说,发交通费是有规定的,必须超过3公里,大庆路才两公里六,不符合条件。现在,这条路已有两个3公里了。
大庆路之所以有名,就是这条路承载了独山子不同时期的重要历史,这条路两边的建筑物在各个时期扮演着那个年代的重要角色,它像一个历史老人,见证了独山子的发展。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条路两边有:本地最具实力的炼油厂办公楼、最威严的公安局、最大的职工一食堂、最大的电影院、最大的文化宫、最大的昆仑商场、最大的武昌路商业街和准南路市场、第一个居民楼大院——九区大院。唯一的电大、红绿灯、银行、准噶尔明珠雕像等等。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这条路向东延伸。政府及企事业办公楼、金融商业、文化体育设施及居民楼等沿街渐次建成投用。
大庆路是城区的中轴线,几乎云集了独山子的政府和企事业的主要管理部门和办事机构及金融商业、文化娱乐、餐饮服务等。到独山子办事,基本上可以在大庆路解决。
行走在大庆路上,仿佛进入了独山子的历史长廊,路两边的风景都是一个个历史故事。从苏式老建筑到现代化的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玛依塔柯时代广场,从西端的白杨树到东面的由红叶海棠、白蜡、榆叶梅、丁香、红王子锦带、薰衣草一样的千屈菜等组成的景观带都有一段佳话。这条路也是绿化美化亮化的重点。入夜,华灯初放,放眼望去,真有点让你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记得一次接待一位从首府来的机关干部,饭后我们在大庆路散步,他说,有点像长安街。
大庆路,是一条有故事的路。如果你到独山子,一定要下车,在这条路上走一走,收获一定不小。
现在我站在北京路与大庆路交会的十字街口。
向南眺望,蓝天白云下是白雪皑皑的天山,往下是一抹青黛,再往下是大片的绿,这个由青草铺就的绿地,顺着慢坡,像一块绿毯越过玛依塔柯山一直铺到脚下。在这绿地的前方,隐约有哈萨克毡房飘出的炊烟,仿佛诉说着古老的草原文明。
向北俯瞰,这条在松树、园冠榆、玫瑰花簇拥下的北京路一直把我的目光引到雄鹰展翅形状的乙烯厂大门。那里面,是22万吨乙烯装置,后面就是远近闻名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这两块地方合起来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炼化一体化企业,其乙烯生产能力占中国石油的30%。这里的技术、设备和操作人员都是国际一流的,她诠释了什么是现代工业文明。
面朝东,极目远望,是鳞次栉比的办公、商贸、金融大楼和居民生活区,集中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阶梯式发展的时代画面。
回头向西望去,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商铺和以杨虎城将军的女儿杨拯陆为原型的明珠塑像。在她背后,是带有上世纪明显印迹的老建筑、老树林。当然,最老的是苏式建筑——原工人疗养院和二层办公楼。
这个十字街口,这是一个草原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的交汇点,是一个历史与当代的交汇点。我站在这里,心中似乎有一种辽阔粗犷与精致细腻的冲撞,有一点“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还有一点“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迈,更多的是对实现“我的中国梦”的一种憧憬。
旁边,几台挖掘机正在九区大院进行拆除作业。这个曾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最具现代化的居民楼大院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一组高层楼群。“九区大院”这个名字,将成为一个记忆。我想,这就是发展,这就是历史。
站在这个十字街口,你会有很多感受。不论你是本地人还是来去匆匆地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