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严子陵钓台

2015-11-27严航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富春山祠堂范仲淹

严航

今年夏天,我们全家从富阳出发,前往严子陵钓台。我怀着对桐庐秀美山河的向往,来到清丽奇绝、锦峰绣岭的富春山脚下。这里群峰争秀,云烟迷蒙;绿山悠悠,船舟点点。远眺这片奇妙的“蓬莱仙境”,岚气弥漫,像一缕轻纱牢牢地裹住了这片澄净的天地;草木青翠,像颗颗翡翠装点这场自然的视觉盛宴。

船停靠在了码头上,我迈着朝圣般的步伐,登上了这块因一人而闻名遐迩,因一种精神而流芳千古的圣地——严子陵钓台,这里是东汉高士严子陵隐居的地方。

严先生祠堂见证了历史的嬗变沧桑,粉黛的门墙铭记着严子陵遗留的宁静与朴实,青黑的瓦片彰显着一代隐士的高逸心境。走进祠堂,宽敞明亮的庭院让人耳目一新,古朴典雅的厢房让人心生暖意,雕梁画栋的建筑让人赏心悦目。

我怀揣着一颗平静而虔诚的心缓缓地走上一级级铭刻着时光的青石阶,瞻仰着正堂上端坐的祖先——严子陵,感慨万千。是他教导子孙要勤俭、淡泊,是他的言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刚正不阿的后人,不屈服于强势与权贵,不贪图于名利与钱财。作为“光武故人”的后代,作为新世纪的希望之光,我深感肩负责任的重大,我将承接子陵之风,为祖国的兴盛富强贡献力量,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付诸行动。

斑驳的石壁上,镌刻着北宋范仲淹的名篇《严先生祠堂记》,尽管石碑经历了风吹日晒、岁月侵蚀,但这饱含深情的笔墨、由衷的钦佩之意犹存。严子陵作为光武帝刘秀的同窗,曾为东汉的建立出谋划策,故范仲淹有诗云:“世祖功臣三十六,云台争似钓台高。”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本可唾手可得,但严子陵笃爱山水,淡泊名利,高尚的节操一时成为儒林的楷模。怪不得范仲淹大声点赞:“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走出祠堂,心情犹未平静,到了山门,顺着陡峭的石阶向上攀登,吸进鼻的是绿色的空气、绿色的雅致。半山坡上,无数形态不一的石碑,镌刻的文字是古今名人对严子陵“高风亮节”的赞美,也有对富春江清丽奇绝、如诗如画大好风光的描绘与喜爱。然而,在所有的画作中,清代画家任伯年的《严子陵五月披裘图》是最具代表的,画中的严子陵头戴斗笠,身披羊裘。据记载,光武帝刘秀在齐国接子陵时,便是这身装扮,整个人物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在这绿意悠悠、令人神清气爽的竹林丛中,除了精品碑廊,更有惟妙惟肖、宛然如生的塑像——那些造访过严子陵钓台的文人墨客。李白的醉卧,汤显祖的端坐,王安石的揽须,辛弃疾的回首,柳永的沉思,陆游的远眸,苏轼的洒脱……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神情毕现,更为严子陵钓台乃至富春山增添了一份神韵。

“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李白的这首诗是对严子陵一生的写照,他不屑于在恶浊的官场中沽名钓誉,而宁愿到山水间去过自由自在的隐士生活。

严子陵留下的不仅仅有让后人引以为豪的淡泊精神,还有《子陵遗训》中丰富的人生哲理和生活启迪:“损人即自损也,爱人即自爱也”“凡有家者当行七事:好善,平直,谨虚,容物,长厚,质朴,俭约。”这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要欣欣向荣所必经的途径。这些箴言的光芒,将随着时空的前进、改变,愈发光彩,成为后人的成功之道,成为整个民族的复兴之路。

(指导老师:乐以城)

猜你喜欢

富春山祠堂范仲淹
范仲淹画粥苦读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祠堂』为何现今南多北少
“祠堂”为何现今南多北少
《富春山居图》的旅行
拆迁
我们的祠堂
忧国忧民的范仲淹
《富春山居图》旧事
范仲淹苦读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