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要坚定走校企合作新路
2015-11-27商光环
商光环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借鉴国外职教经验,职业教育与产业逐步结合,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校企合作的道路,建立一套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和新模式是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和方向。这条路虽难走,但职业院校必须坚定走下去,才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一、校企合作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
纵观当今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都是在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向发展,中国也不例外。为什么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什么说职业教育要走校企合作之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这段话基本概括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多年来,我国在职业教育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不论是职校数量还是专业设置上都发展迅速。但不可否认的是,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还有脱节的地方,一方面是大量企业招不到合适的技术工人,另一方面是不少毕业生毕业后就业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在2010年启动了教育改革计划,其中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制定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这里国家明确提出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教发展新模式、新课题。
当前我国职教发展的一个短板就是校企结合不够深入,不够充分。因此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国家有关部门和一些行业职业学院(校)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010年3月21日,由教育部,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指导,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等单位主办的“中国职业教育与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对接高峰论坛”活动在江苏常州举行,这是新世纪以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与中央级行业协会组织举行的首次职业教育对话活动。此后教育部在2010—2014年会同有关部门及行业组织又举办了4次职业教育与行业“高层对话”活动,获得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引发了联动效应。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200家企业开展了全方位、深层次、重实效的校企合作,建立了“学院+科技园区”“专业+大型企业”“专业+校办企业”“专业+行业协会”等5种典型产学合作模式,成功实践了“长、中、短”期多样化订单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订单培养数达500多人,占全年招生总数的1/3。像这样在校企合作方面走在前列的学校还不少,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校企合作需要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三方合力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方向。要搞好校企合作,必须有三股力量形成合力才有可能实现,这三股力量就是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和责任:
政府要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职业学校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在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应把适应企业的需要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作为培养的动机,通过校企合作教育的模式,及时发现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
作为武汉市交通职业教育代表的武汉交通科技学校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探索,在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方面都早有实际行动,他们在主管单位——武汉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和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按社会或行业需求设置专业并和相关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进行订单式培养。例如:汽修专业和东风神龙鸿泰公司签订协议合作办学,学生理论课结束后第三年就可到公司顶岗实习,公司还主动把自己的员工送到交通科技学校来培养,取得双赢效果;计算机专业和三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合作,培养银行急需的数据录入员;此外,学校还与湖北省联交投公司签订协议,向其下属各高速公路收费站输送学生顶岗实习并以此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受到用人单位、学生及家长的极大欢迎,社会效应显著。另外,在课程安排上,更强调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在办学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加强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由于设置专业符合企业需求,学生动手能力强等因素,现在该校中职毕业生供不应求,初步尝到校企合作的甜头。
当然,现在这种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校企合作要不断深化并建立起长效机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知道,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当然这条校企合作之路不是那样平坦,从前段时间一些校企合作实践来看,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现实难题。校企合作实际上也是双方各自利益的博弈,企业只有从校企合作中获得期望的回报,它才可能会积极参与进来。
三、深化校企合作的重点是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和机制
综观当代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就是产教结合,无论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双元制”,还是以学校为主体的“教学工厂”,都在职业能力本位上较好地体现了产业与教育的结合。我国有些职业院校由于长期游离于经济系统之外,专业结构较为散乱,对与企业合作意识淡漠,使得在教育中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渠道——校企合作一段时间以来在一些地方处于搁浅状态,深入不下去,由此导致了一些地方经济生态的恶性循环:一方面,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过不了关,大量毕业生无充足的崗位就业;另一方面,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高技能人才。这种结构性的矛盾使企业生产的产品无法同国际知名品牌竞争,企业效益下降,在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之外衍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阶段了。
深化校企合作的重点是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和机制。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目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发展中遇到的困境原因在于各利益相关者更多的是从自身角度出发,去看待合作中带来的收益,缺乏一种整体的认识。其实只要三方从全局出发,把校企合作真正有效开展起来,就都可以从中受益。形成多赢局面。从政府层面上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成效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影响着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影响着国家振兴和民族复兴,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可喜的是近年来,各地政府普遍加强了对职业教育的统筹指导和整体部署。上海、重庆、辽宁等多省市都制定了职业教育的行动规划。从企业层面上看,企业是职业教育的坚强后盾,是职业教育的最终归宿,也是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企业的核心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校企合作可使企业从职校得到技术资源,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特别是有了高素质、高技能的员工才能帮助企业实现这一目标。从学校层面看,当前职业院校在资金、实习设备、教材开发、师资储备等方面有难以克服的天然缺陷。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保障。发达国家在实施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都很重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如德国职业教育对于毕业生的能力要求由行业协会统一制定。在英国,企业作为雇主直接参与制定职业资格标准、参与对学校的评估。
总之,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也为我们描绘出了绚丽美好的蓝图,职校和企业要在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下,加快校企合作的步伐,逐步探索出合乎各方利益的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兼顾职业教育“就业”“育人”的双重功能,兼顾企业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用人需求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满足各方面的利益诉求,校企合作才能真正长效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武汉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3]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