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高校教师素质培养理念探析
2015-11-27宋肄业朱建飞
宋肄业 朱建飞
【摘 要】高校办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高素养人才,素质培养包括科学研究、道德素养、人格培养等多方面。结合当今高校培养机制与现状,文章从提高教师素养和学生素养两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培养改进方法,以期全面提升高校师生的综合素养,为社会输送实用人才。
【关键词】 高校 教师 学生 素质培养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人才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各种类型、各种规格的人才,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重大课题。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已成为高等院校教育的当务之急。各高校教育已由专门化进入大众化阶段,纷纷探讨和设定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高校在选择和设定人才培养模式时,要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角度考量,人才的素质要求和培养模式必须随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完善发展、充实提高。必须协调好不同主体的利益关系,从高校自身的组织属性出发,兼顾其他各方利益,使高校在立足传统、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建设成真正的特色一流院校。
此外,高校校园文化具有示范、教育和熏陶等多方面的功能。人才培养不仅仅是解决知识和能力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整体价值指向的问题。人才培养不应该只重视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的科学家,更要重视人才全面发展,特别是培养综合素质,提高知识文化素养的同时,注重个人的性格、气质特点、兴趣爱好、潜在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加强人才的人文素养与道德修养。这是我国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基础,是国家技术发展的源泉和后盾,对于促进我国基础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其他学科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的自身素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事业要站得住,学生若要出色,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教师不仅要钻研学问,还要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长远发展,关系到教育的总体水平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必须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高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整个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高校教师整体素质的发展培养应包括专业学科水平提高与师德培养两方面。
首先,教师应注重培养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随着网络时代信息层出不穷,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教师也要与时俱进,积极主动适应时代的要求。教育事业关乎国家的兴衰成败,需要所有教师紧跟时代步伐,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教师都要将自我教育和培训作为重点,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很多教师学历虽高,但成为教师之前并未受过专业的师范教育训练,高学历并不能与高水平教学画等号。对于有意从事教学工作的毕业生,要通过在教学模拟、课堂录像、听课观摩和教学咨询四方面的反复训练,查找自身不足,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此外,还可以借鉴外国教师的有效做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创新。
在教育质量理念下,高校教育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一种技能,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探索和教学反思,注重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使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更贴近教学对象,根據研究结果在实践中改进自己的教学,利用高校雄厚的科研实力促进自己的教学,让高校教学从量化转为质化,真正地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自身的师德品质。国家级教学名师王万良晋升教授后与学校教师们讲的第一句话就是: 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的师德培养。学校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是衡量教师教育质量的基本指标,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长期吸纳学生和社会的意见,在精神上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提高与进步。作为象牙塔中的人类工程师,高校教师应该比其他人群有着更强的道德意识、更高的道德觉悟和更严的道德标准。良好的师德品质是培养高素质学生的必要条件,重视师德品质建设是高校教师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教师自我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要求。教师素质如何影响着高校整体教育质量,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培养进程。近年来,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教育领域追求名利的情况日益普遍,师德品质常被遗忘,高校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个别学术造假、收受贿赂、拉帮结派、阳奉阴违、个人攻击、挤压同事等违反师德的行为。试问具有这样品德的教师又怎能要求学生的品德高尚?又怎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要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形象,就要从严贯彻落实高校师德监督机制和师德培训双方面,明确师德规范约束与监督,加强教师管理,严格规范教师行为,从制度层面制定符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加强师德宣传,健全师德考核、监督工作,坚持由学校考核及学生、教师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将师德考核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内容和通过确立规范,将师德纳入教师培训和考核体系,作为岗位聘任、职称评审、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推进师德建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增强师德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以良好的教学科研风气来教育和引导学生。对于不遵守师德规范的行为,根据影响大小,对当事人给予通报批评,且不得参加当年评优及晋升,对于情节恶劣的,须上报国家司法机关并追究其法律责任。此外,教师也应时刻进行自我约束,时刻注意自己的教师身份,尽量远离世俗拜金、丑恶的风气,让自己的灵魂在神圣的大学氛围中得以升华,用正确的道德取向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大学文化氛围。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就是以上道理。
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陈旧单一的高等教育系统必将导致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导致最终教育与企业严重脱轨。开展校内科研训练,有机结合“产学研”合作,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当前的“产学研”合作正在由过去的校企双边合作向学校、企业、科研院所、政府多边合作转变,充分发挥高校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通过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相联合,进一步整合人才、资源、信息和技术。高校进行“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科专业与市场需要之间的紧密联系,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三方面紧密结合,以互惠互利原则培养人才。开拓学科建设新视野,促进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删除陈旧的教学内容,增添新内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具有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有能力适应日后社会的激烈竞争。
同样,学生培养也不能单单注意学术水平上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健康心态和道德素养的培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学术不懈追求的前提是学会做人,具备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正确地认识自我,找准自己的方向,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成人,这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首先,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态。
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生活习性不同,因此高校辅导员或班主任在新生刚入学时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新生刚入学时可能遇到的目标缺失感、生活不适应感及人际冲突等问题;帮助学生调试不穩定的心态,不断认识自我、关爱自我,尽快融入新环境,引导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客观、全面地认识学校和社会的优缺点,接纳、融入学校,培养学生健康包容的心态,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包容外界事物的同时,也要学会包容自己;培养学生建立积极乐观的情绪,形成自信和宽容的胸怀,勇敢地接触、与身边的人和物建立起和谐的合作关系。大学生如能在校期间培养出健康的心态,不仅能使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还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能以良好的状态面对复杂的生活,从容面对各种机遇与挑战,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其次,培育大学生的诚信品质。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公民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诚信是道德对人的基本要求,是一个人在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原则。李开复说:“如果企业雇用了一个诚信欠缺的人,那么它就是在尝试冒险。”培育大学生的诚信品质,仅靠自觉是远远不够的。实践证明,良好诚信道德的养成,除了要依靠高校的诚信教育和大学生自觉自律外,更需要外在监督机制的制约和推动,发挥高校体制的制约功能。
结合我国教育工作的实况,制定符合我国教育国情和人才培养规律的教育诚信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信用评估体系,统一评价标准,使大学生诚信制度有法可依、有法可循,真正实现教育制度对大学生诚信意识和行为的规范性。同时建立大学生信用跟踪制度,设立专门的诚信记录档案,记录学生是否有过考试作弊、论文抄袭、通报处分、不良还贷记录等情况,坚持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实事求是。同时对大学生信用情况进行鉴定和评审,积极探索教师评,学生互评,使大学生的诚信管理工作有理有据,增强评价结果的说服力。此外,健全和完善高校管理制度。高校必须要建立相应的惩戒机制,修订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校纪校规,完善教学、考试和管理体系,以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引导和管理学生,使大学生的诚信观念渗透到具体规章制度中,增强学生的自觉意识。加强治理力度,严明纪律要求,引导大学生自觉把诚信认识化为诚信品质。坚持奖励与惩罚相结合,对诚信学生,进行宣传表彰,给予荣誉称号,并在学习、工作、生活和经济方面进行物质奖励,并作为日后升学、评优、入党、提干、贷款、就业等方面优先推荐的依据。对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欠贷不偿等有“失信”行为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法,严肃认真管理,强化诚信认知,培育诚信品质。对于表现恶劣或屡教不改的,要进行严惩,让失信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处处碰壁,必要时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 总结
只有通过高校知识结构的不断改善,学校教师道德品行的优秀引领,学生独立创新意识、综合素养、就业竞争力的全面发展,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乐观生活态度、健康理念高素养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彦芳.培养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对策与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11):251.
[2]胡黄卿, 唐文评, 何倩.高校“产学研”结合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 30(3): 158-162.
[3]王为, 李纯斌.诚信教育推动道德和制度建设的规律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 2014(11): 55-56.
[4]李群英, 秦娟.地方高师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的尝试与成效[J].高教论坛, 2008, 10(5): 52-5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