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
2015-11-27
三届跆拳道世界锦标赛冠军、西班牙选手布里吉特近日宣布退役,吴静钰在朋友圈用较长篇幅缅怀了她们共同作战的岁月,以及两人一些荡气回肠的经典桥段。
“有点小伤感,有点开心,也向她致敬,”吴静钰如是表示,“现在我终于成为世界女子跆拳道小级别(49公斤级)的大姐大了。得给年轻人做出表率了。”
对于吴静钰来说,这也是对自己怒放青春的某种见证——岁月这把杀猪刀,已经轻易地将这个当年《跆拳道》中“少年陶红”版功夫小子,变成了真正的一代宗师。称谓变化的背后,是一种对体育价值观,甚至对武学境界上的巨大变迁。这种转变,还得从2012年伦敦奥运会两年冠军之后的蛰伏开始说起。
在伦敦奥运会前,吴静钰和其他受体制选拔,培养甚至成名的其他队员没什么两样:这个江苏景德镇姑娘,因为愿意比别人付出两倍甚至三倍的训练量,自然地逾越过由教练和传统选材体系所构成的层层屏障,(这些传统观念包括她个子太矮,恐怕无法对别人构成威慑力)一步步由市队,省队过渡到国家队。
至今在中国跆拳道甚至中国运动员的选拔方面,一系列的破例还始自吴静钰:破例允许非国家队队员的她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破例批准没有国内成绩的她入选国家青年队;破例批示她以国家队队员身份参加全国比赛;
这一个个破例背后,是对于现有奥运会选拔制度的平衡和颠覆,自然会遇到一些相关人的围攻。但吴静钰的回击也无懈可击:无论是教练统计的踢靶次数和组数,还是她练就的绝活,精准、勇猛的“下劈腿”,爆发力和柔韧性,攻击性,连续得分能力等几方面,她都是最为杰出的。
在为自己前途打拼的路上,她如此强悍,以至于每次只能跟大级别的男队员对打(她一度认为和同级别女队员打是欺负她们),她如此犀利近乎凶狠,总希望一脚把对方放倒,以至于她的不少伤病,其实是因为踢对手太狠。
“我喜欢那种‘啪、啪、啪不停踢靶的感觉,真的好爽,好舒服。虽然很累,但是觉得练到位了。”吴静钰说。
这是中国体制内运动员的常态。她有两个绰号,一方面是“轻型轰炸机”,喜欢一招制敌,一边是“钰兔”,喜欢听着佛曲才能安静下来,这种有些分裂的双重人格,是她独有的排解方式和处世之道。
“我的成功只是小概率事件,第一要有天赋,第二要刻苦,第三要有很好的际遇。”吴静钰承认,及时能真正做到这点,成功的可能性也仅仅是百分之一吧。更多的人,只是这个数字背后的分母。当年自己春风得意,自己能享受因高精准技术带来的酣畅快感,她一度有些飘飘然。
四年之后的伦敦奥运会,对吴静钰来说并没有什么两样:她不过是将这样一个流程走完。尽管和四年前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相比,来自对手的研究,训练的疲倦,各方的宠爱让她产生过惰性,并在全运会等比赛中陷入滑铁卢。但她一努力,霸气地再次回到了领奖台前。但真正到了两块奥运会金牌到手,这个跆拳道名将开始真正陷入迷失期:我是谁?我为何而战?我的目标在哪里?
在经过了一个悠长假期,包括学习、结婚之后,吴静钰重新回到队伍。人们为她罗列如下的原因:周围人尤其是国际组织领导的规劝,奥运会三连冠梦想的诱惑,对年轻人的传帮带作用,还包括一个全新的团队,教练是新的,降体重包括训练等更加合理化,这也给了她极大的新鲜感。
但这未必是全部。
在吴静钰的床头,一直摆放着三类的东西:第一是人生励志的心灵鸡汤式文字。第二,英文学习有关的。第三就是关于跆拳道的书籍,尤其是跆拳道文化,这方面是最多的。跆拳道的精神是:礼义廉耻、克己忍耐、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吴静钰感觉到自己开始真正进入到这样一个阶段。她对人更加谦恭,常怀感恩的心。前不久英国公开赛夺冠获得5000美元奖金,她毫不扰豫捐出3000美元给灾区。她还将自己对于跆拳道的理解,传递给了这些小队员们。“人之所以能,是因为相信能。”这是吴静钰的口头禅。在队伍中,她也被树为队魂,是因为她给大家带来的正能量和感动是最多的。
还有一件事情不得不提: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前不久建议这位人民大学教师,进入到国际奥委会的文化委员会工作。这和她和丈夫一直持之以恒地推动奥运会文化工作有关。他们夫妇合著了两本书,一本是关于奥运会的文化介绍,而下一本关于冬奥会论述的书,也进入到紧张的最后排期。
只是我还有一个疑问:下一次在奥运会赛场,和对手狭路相逢,闪电出脚之际,人们还会见到那个遇神杀神的霸气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