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软黄金”变成“硬支撑”
2015-11-27孙智广
文/孙智广
苏尼特右旗通过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扶持绒毛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了以赛汉塔拉镇为中心,辐射周边盟市旗县的绒毛加工产业园区,并努力打造成自治区北部重要的绒毛加工集散地
苏尼特右旗深入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围绕自治区“五大基地”建设,以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为目标,充分发挥地缘和资源优势,通过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扶持绒毛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品档次和市场占有率,促进绒毛加工企业由初级加工向梳、纺、织等终端产品转化,实现企业提档升级,逐步形成以赛汉塔拉镇为中心,辐射周边盟市旗县的绒毛加工产业园区,并努力打造成自治区北部重要的绒毛加工集散地。
2014年,已有内蒙古牧都羊绒、三羊绒毛等14 家企业先后落户苏尼特右旗,使全旗绒毛加工企业达到28 户。从2006年开始,全旗绒毛总产值始终保持在6 亿元以上,到2013年,绒毛产业总产值达7.6 亿元,占全旗工业总产值的15%,其中,产值超亿元的有2 户,占锡林郭勒盟绒毛产业的30%以上。面对全球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苏尼特右旗绒毛产业却保持了“风景这边独好”的发展态势。2014年,全旗绒毛产业总产值达15 亿元,占全旗工业总产值的23%,年均纳税保持在1000 万元左右,安置各类就业人员千余人,产品种类达43 种,初步形成了以牧都、三羊、宏达、腾达、三环等“名、优、特”品牌为引领的发展格局,产品远销全国多个省市,出口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蒙古和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
苏尼特草原是辽阔的天然牧场,全旗羊的存栏数常年保持在80万只左右,原绒和羊毛产量每年可达100吨和1000吨左右,加上从蒙古国、辽宁、乌兰浩特以及周边地区每年购入的1000吨和3000 吨羊绒、羊毛,为绒毛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成为绒毛企业生存和发展壮大的“风水宝地”。
苏尼特右旗将畜产品和绒毛加工业确立为支柱产业。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关于鼓励绒毛生产发展和加快推进绒毛加工业发展的多项优惠政策和措施,在购机、用电、增值税和所得税地方留成等方面予以补贴和奖励。截至2013年底,已累计发放税收优惠和补贴资金680 万元。2014年,由旗财政出资3000万元注册成立了元合中小企业担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目前,该公司已为12 户绒毛企业解决担保贷款3000 多万元。同时,还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新建了以绒毛加工为主导产业的朱日和工业区轻工产业园,先后投资2 亿元修建完善了产业园区的水、电、路、通讯、硬化、绿化、排污、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园区已成为锡林郭勒盟企业户数最多、市场交易量最大的绒毛收购加工聚集区。
绒毛加工车间
“通过实行优先优惠政策,力争使全旗的绒毛产业产值达到100 个亿,并将绒毛企业全部做到精深加工。”苏尼特右旗副旗长张学军充满信心地介绍下一步做大做强绒毛产业的打算:一是投资1 亿元建设一座日处理5000 吨的污水处理厂,彻底解决制约羊绒产业发展的环境问题。二是继续培育和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力争绒毛加工全产业链均衡发展。三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逐步将绒毛加工业延伸至家庭作坊和有条件的牧户,形成企业、个体、家庭作坊、牧户联合体。四是力争将朱日和工业区轻工产业园建设成为自治区级羊绒产业聚集区和羊绒制品加工展示综合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