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政策 让乡村越来越美——四子王旗下乡记
2015-11-27田旭东
这次下乡,令我最难忘的是乡亲脸上洋溢的笑容,还有他们口中时常挂着的“满意”二字。涵盖农牧区公共服务方方面面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对于过惯了城市生活的我来说,农村牧区是陌生的,所有的认识都来自电影或网络。对贫困地区农村牧区的印象则是:低矮的土坯房、脏乱破旧的小道、货品匮乏的小卖铺,村口还有棵老歪脖树……
2014年底,工作后第一次下乡采访,目的地是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据说那里至今还戴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当地农村的面貌会不会和我“定过格”的乡下印象一样呢?
严冬清晨,我们驱车翻越大青山,首先抵达四子王旗东八号乡东八号村。一下车,不止是我,同行的人都被震撼了:干净的街巷,平坦的水泥路,坐落有序的砖瓦房,排列齐整的太阳能路灯……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新农村吧!
我们首先走进东八号乡东八号村的互助幸福院。“怎么这么多太阳能热水器啊!”令我好奇的事儿真不少。村主任张满玺是个身体壮实的年轻人,笑起来满脸憨厚。他向我解释,“互助幸福院”是养老模式的创新。当地由于大量青壮年进城务工,“空心村”“老龄村”多了,留守、空巢的老人多了,于是政府将60 岁以上的危房户、低保户老人集中起来,以户为单位统一建房、统一提供配套生活设施,居住在这里的老人们可以相互照顾、陪伴。张满玺说,这样的互助幸福院,在四子王旗有12 座。
西把头一户人家有说有笑,我便走了进去。炕中央坐着一位面色红润的老汉,叫宋贵才,今年83 岁,说起来曾是为村民服务了多年的村干部,对各项好政策更敏感,把握更到位:“你们来时路好走吧,村里村外的路修得太好啦!”扶贫路村村通,打通了农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屋子真亮堂、真暖和!”
“这是我们半年前刚住进来的新房,以前的破土房快塌了,幸亏有了互助养老、危房改造的好政策。”老人的大女儿说,“看,这炉里烧的煤也是政府给的。这煤叫‘暖心煤’,政府为我们‘雪中送炭’哩!”
确实,眼下“覆盖”全区的“四个一”扶贫工程,已经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送到了农牧区的千家万户。
“你喝水。”老人的大女婿给我端上一杯热水,说:“以前我们喝的水可不如现在,现在家里都通自来水了,干净方便得很。”
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不少地区水质不达标、缺水及水源不足问题。
大女婿把电视机的声音调到最小,以免影响我们交谈。
“你们一家都很关心国家大事吧,看的是新闻频道。”
“当然。”大女婿说,“这里能看到很多频道,现在广播电视村村通,我们在家天下大事都知道。”
老人看我像学生,就提起了他们村又有好几个孩子都考上大学的好事,“政府给每个大学生每年一万元助学金呢!我教育我的孙子、外孙好好读书,不用愁学费,长大了好好为国家作贡献。”
“可不是吗”,我接了老人的话,“自治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资助补贴,本科一次性补助4 万元,专科、高职一次性补助3 万元。”
厨房里传来叮叮当当的锅碗碰撞声,我进厨房一看,宋大爷的家人在忙乎着包饺子。厨房里调料真全,生抽、老抽,老陈醋、白米醋,辣椒酱、豆瓣酱,都有。老人的女儿自豪地告诉我:“关键是我们村里有了便民连锁超市。以前村头小商店的货少得可怜,好多货还过期了。现在东西又全又好,三天两头有大货车来送货。”
她所说的便民连锁超市,就是在全区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之一,是“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为让农牧民买得方便、买得放心。
“我们这些老人生活不用愁了。现在要生了小病,有村里的卫生所;得了大病,政府报销得比以前多多了。过了快一辈子苦日子了,现在要好好享享福!”
老人说得没错,嘎查村都在建标准化卫生室,就是要解决农牧区缺医少药的问题。更加完善的养老医疗低保政策,保证了农牧区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离开宋大爷家,张满玺主任又带我在村中逛了逛:“这里是戏台,那是小广场。文化室里,锣、鼓、镲,要啥有啥,你一会儿就能看到扭秧歌了!有了这些,我们村民的文化生活可丰富了!”
这次下乡,令我最难忘的是乡亲脸上洋溢的笑容,还有他们口中时常挂着的“满意”二字。涵盖农牧区公共服务方方面面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群众的心坎上,也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农村牧区的面貌。
好政策,让曾经落后的乡村越来越美,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乡村的印象。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青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出自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乡愁”令无数人为之动容。
——乡愁是什么?是孩童时牵牛吃草的一脉青山,是夏日中供我们嬉闹的一方绿水,是夕阳里炊烟袅袅的一片屋瓦,是世代传承的共同记忆。“留住乡愁”,是我们美丽乡村建设不可或缺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