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县北茶马古道地域性文化生成原因探析

2015-11-27杨清军

丝绸之路 2015年16期
关键词:康县茶马古道

[摘要]康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地理位置特殊,是北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长期往来于北茶马古道上的驮队商贩和脚户,在贩运货物的同时,将陕西、四川、湖北等产茶地区的文化习俗传播到康县境内,并将藏、氐、羌等民族文化融合,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16-0040-02

一、康县茶马古道概况及其主要路线

康县位于秦岭山脉以南,巴山以北,嘉陵江上游,处在陕甘川交界的“金三角”地带。地域环境相对闭塞,由于境内的石质高山森林地貌,多大山、丘陵、河谷、盆地,山大沟深,羊肠小道,蜿蜒陡峭,沟溪纵横,险潭众多。历史上是人口迁徙频繁、多民族分布的山林地区。当地居民为了满足自己生存的物质需要,商品运输只有借助绵延盘旋在山区的茶马古道。但是,康县境内的山间小道,有些地方依靠马帮驼队运输货物,牲口根本无法通过。因此,在康县境内的北茶马古道上,除了马帮驮队运输货物之外,还活动着一支人数相当庞大的运输队伍脚户(当地人俗称背脚子)。这些脚户将当地出产的药材、生漆、土布、土纸等物品输出山林的同时,又将陕西资阳、汉中一带的陕茶、四川的巴茶和湖北的湖茶等贩运到康县境内,少部分销售给当地居民,更多的疏散到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康县境内的茶马古道全长300余公里,途经16个乡镇。线路主要分中线、北线、南线三条。中线自陕西略阳罝口进入康县大南峪窑坪,经七防关(今云台大三岔)、白马关(今云台)、大堡镇古洞流泓桥、长坝镇,到达望关。一路向西,过武都去往甘南、青海。自望关往西北为北线,过平洛龙凤桥、三功桥、太石巩家山廊桥,沿西汉水向北过昌河坝进入西和,从打船坝渡口往东,过成县西狭,到达天水、西安。南线从长坝经黑马关、咀台、铜钱、阳坝与嘉陵道连接。

二、北茶马古道地域文化生成的历史原因

康县地理位置特殊,是北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据《康县志》记载,东汉建宁五年(172),武都郡太守李翕整修了甘肃省成县的西狭栈道和陕西省略阳县的郙阁栈道,同时派员督修康县云台镇大三岔(古代称七防关、散关)至大南峪乡窑坪段的毛路小道,改造为驮道,形成了康县茶马古道的雏形。唐景福元年(892),土蕃进入武都郡,唐王朝改武都郡为阶州,迁州治于兰皋(今康县大南峪乡境内)。《新唐书·隐逸列传·陆羽传》有“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的记载,说明当时开始出现与西北少数民族的茶马贸易。

北宋时期,康县是“陕青茶”和“巴茶”进入吐蕃的主要通道。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元丰五年(1082),茶场大提举陆师闵上奏朝廷:“文、阶州接连,而茶法不同。阶为禁地,有博马、卖茶场,文独为通商地。”

《武都县志》记载,明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御史刘良卿言:“番地多马而无所市,吾茶有禁而不得通。其势必相求,而制之机在我。今茶司居民,窃易番马以待商贩,岁无虚日,及官易时,而马反耗矣。请敕三茶马司,止留二年之用,每年易马当发若干。正茶之外,分毫勿得夹带,令茶价踊贵。番人受制,良马将不可胜用。且多开商茶,通行内地,官榷其半以备军饷,而河(临夏)、兰(兰州)、阶(武都)、岷(临潭)诸近番地,禁卖如故。更重通番之刑为律例。”这段文字说明了明世宗嘉靖年间阶州属地康县茶马交易的真实状况。康县望关西南连接川藏茶马古道,经甘南到青藏高原,东接陕西,南通巴蜀,是北茶马古道上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通志》记载:“望贼关(今望关乡石猫梁隘口),在州(阶州)北一百七十里,道出秦州要路,为州境险隘,有兵把守。”望关东北是明朝洪武年间官方设置在平洛古镇的茶马驿站,也是汉藏茶马贸易的中心、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场所。清朝诗人李宗堂曾描写到:“山名明月(位于今天的平洛镇)几何年!云锁峰峦林万千。滚滚嘉陵潮足底,巍巍铁笼到眉端。眼观陇右十余县,势压终南万里山……”铁笼关(今太石山)位于平洛镇的东北部10公里处。《康县要览》记载:“铁笼关扼文、武、成、康交通要冲。”由此可见,官方沿康县茶马古道由陕入甘大规模运输茶叶的壮观场面,使其他地区的茶马古道黯然失色。据明何孟春《余冬序录摘抄内外篇》记载,欧阳伦从四川走私茶叶用的运输工具是马拉大车,而且一次走私就是50辆。《武阶备志》记载,水洞寺“西源出打茶沟。宋明奸商偷贩私茶之道,望贼关(今望关乡石猫梁隘口)有示禁碑”。示禁碑现存半块,刻有“察院明文”、“巡按陕西监察(御史)”、“茶马贩通番捷路”等碑文,它是康县茶马古道历史的重要佐证,是中国茶马古道上遗存的一块“活化石”。云台古镇(古代称白马关)更是北茶马古道文化发达之地,它的东面有明政府设在七防关(又称散关,今康县大山岔)的茶马巡检司。陇南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认为:“在明代后期,散关道因其较为平坦易行,沿途人口密集,其繁荣程度已超过略阳至徽县、秦州商道。”清朝诗人齐赐履在《白马关》一诗中写道:“白马关前路正斜,离亭一望已无涯。云连栈道三千里,烟锁层城百万家。”商贸繁荣,促进了造币业的发展。据《康县志》记载,1510年(明朝武宗正德五年),铜钱坝(今铜钱乡)曾设铜钱铸造所,铸行铜钱。今铜钱坝即由此得名。

许多地方学者认为,康县的过境“古道”繁荣于清朝至解放以前,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略武、江武、康阳等公路的开通和宝成铁路的通车,古老的商道失去了它应有的功能,走向了衰落。但是康县的北茶马古道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的历史课题。笔者认为,早在秦汉时期康县境内的道路即已成型,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著名的“汉三颂”中的《西狭颂》、《郙阁颂》就是有力证据。民间与北茶马古道有关的文物、有关古道的遗址都比较丰富。尤其在茶文化习俗方面,至今保留着丰富多彩的饮(吃)茶方式和与茶有关婚嫁、丧葬礼节,具有浓厚的茶文化底蕴。

三、北茶马古道地域文化生成的生活习俗特征原因

康县山区,地势起伏,差异较大,在东汉时期已是少数民族杂居的地区,官方就注重古道的修复。但是在饮茶之风日盛的唐末,就遭到了嗜茶如命的少数民族吐蕃的进入,而且吐蕃定居长达一百多年。随后历代封建王朝政权的更替,官方管理也比较松散,一直到明朝中期才有所加强。

据《康县志》记载,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在七防关(今康县云台小山岔)设巡检司一员。可是在明末以后,古道就受到李自成起义等战事冲击,官方管理经常失控,崇祯九年(1636)十二月,李自成率军走西川之苗成,又出没阶州,途经康县平洛镇。次年九月,再次经过今天康县的望关乡、长坝镇、云台镇、大山岔、窑平等地进入汉中。

由于山大沟深,许多地方一直被原始森林覆盖,康县的“古道”虽然难以行走,但比较隐蔽,适宜避难、迁移人口、定居藏身。这些定居下来的外来人口与当地民族融合后,便形成了具有区域自然特征的文化习俗,而这种习俗受到茶马古道文化的熏染,茶文化习俗将少数民族的嗜茶爱茶之风变异、发展和传承了下来。罐罐茶是康县劳动人民对传统茶文化饮食习俗的发展,尤其面茶,可以说是康县茶文化习俗的名片。

四、北茶马古道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主要遗风

近代以前的康县,位于川甘茶马古道和陕甘茶马古道的线性网络上,今天称之为北茶马古道。从线性路线的外延来看,它以今天康县望乡的石猫梁隘口为枢纽,北线外延与阴平道蜀道相接,可能形成于唐朝末年,完善于宋朝,历史久远,沿途物质文化遗产比较丰富。中线到达汉中,通往陕南、湖北产茶区。南线与陕南进川的剑昭蜀道相接,其形成时间可追溯到汉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沉淀醇厚。这两条路线一直到康县解放以前仍然十分繁荣。今天,康县茶文化的生活习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茶是康县劳动人民的主要饮食内容

小罐清茶:一年四季,康县境内的乡下百姓普遍早上、中午、晚上喝冷水煮沸的小罐儿酽茶,春夏解渴。秋冬季节,将少量的茶叶用食用油微炒,装入小罐,煮沸调上盐,喝着驱寒。

面茶:一种罐罐面茶,另一种大锅面茶。做法基本相同,将老叶茶和带根须的红葱皮、生姜、香豆、茴香、藿香等配料一同油炒,装进大罐,或放入锅中,加水调面熬煮,再将备好的油渣、豆腐丁、洋芋丁、核桃仁、鸡蛋等调料,调入即可,每日早餐必喝这样的面茶,红白喜事宵夜大多也是面茶。

泡茶:家里来客,或乡里串门,主人都会沏出浓郁的茶水献上招待客人。

(二)茶文化与婚姻嫁娶密切相关

在康县乡下,婚嫁礼仪中流行着“三茶”之说。媒婆说成婚姻后,一般男方要到女方家中进行“茶访”,喝茶聊天,彼此了解家族背景、家庭经济状况,增进情感。结婚之前,男方要送去六色聘礼:茶、糖、烟、酒、布、饰,订婚也有“定茶”之称。完婚三天之后,女方回娘家小住,个别地方有“回茶”之称。

(三)茶文化与祭丧密切相关

茶在康县的祭丧礼仪中尤为重要。祭祀神灵,首先要向神像献茶(小罐清茶),叫奠茶。人去世之后,乡下常有“背茶”之说。给逝者陪葬,棺材下面要铺一层茶叶。下葬时,还必须用茶水暖墓穴。

(四)茶文化习俗相关的礼节

茶是康县当地居民招待客人的最好饮食。罐罐清茶敬客人,二三盅比较酽,敬客人最好,乡下百姓常说:“头盅污垢,二盅的茶,三盅四盅顶呱呱”。面茶则不同于清茶,面茶一般头盅必须敬上宾或长辈,然后依次敬奉。另外,每逢新春佳节,亲戚邻居还要互敬面茶,互送茶叶,以示和睦吉祥的祝福。不管是罐罐清茶还是面茶,敬客一般不能超过三盅,否则表示双方都不礼貌。

康县的各族人民世代生息在秦巴山区,受地域性环境的影响及茶马古道文化的熏染,人民群众酷爱饮茶,茶文化习俗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这些,都与唐宋以来少数民族的“无茶则病”、“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传统生活习俗有关,也反映出了康县劳动人民嗜茶如命的生活情感。

猜你喜欢

康县茶马古道
走古道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黄钟乐·西安诗友资助康县贫困学生感赋
甘肃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茶马古道
康县梅园河国家湿地公园正式挂牌
骑行“茶马古道”
浅析甘肃省康县周家坡铜矿成矿
茶马古道
访茶马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