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景观管理的思考
2015-11-27常姗
常姗
【摘 要】校园景观环境与学校的形象、品牌、荣誉和质量密切相关,建设一个生态良好、景观优美、充满活力和文化气息的现代高校校园,必须了解校园景观的特征。校园景观是校园人文精神的物质载体,能够体现大学自身的精神风貌与特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挥道德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本文通过对高校校园景观的管理分析和建议,以期对现代高校校园景现的建设起到良好的促进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校校园景观 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 管理
校园景观是体现学校整体面貌和文化内涵的形象表现,是学校精神、学术和文化的载体,具有独特的感染力、约束力,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在开放式教育与资源共享的大学教育理念下,校园景观不仅对校园里的师生产生巨大影响,对周围的居民也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有些著名的大学甚至成为文化旅游的景点之一,例如清华大学吸引了许多对文化追求者的到访,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樱花节更是将其校园文化推广到世界各地。因此,不管是历史悠久,还是新建的高校,其校园景观建设都非常注重体现学校的精神风貌,反映所在地域、城市的人文精神。而关系到校园整体氛围的营造、校园文化的积淀和校园秩序的完善,校园环境管理在认识上和实践中都应该与校园景观建设同步。在此,笔者就校园环境和管理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以求进一步完善其工作,更好地发挥校园环境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1 校园景观管理与景观设计的关系
1.1 尊重设计思想,体现设计意图
校园景观规划应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区域的文化特色展开规划设计。大学所处的地域文化、学校的办学传统及专业特色,都可以通过环境景观进行物化,承载着大学特色的物质化的景观环境,可以唤起广大师生对科学、文化的认同感,可以引发师生对学校历史和成就的自豪感,激发教师爱岗敬业、学生奋起学习的激情和信心。校园景观的风格大多是体现规律与秩序感,体现严谨的学术氛围,使得工作和学习更加高效,带给人整齐划一、有序的景观氛围。适当布置自然式的布局,丰富校园文化,塑造和调节校园气氛,活跃人文气息。
在设计和规划中应注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营造。人文景观主要有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图书楼和运动场所等。因为校园文化是在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与发展的,校园文化是对地域文化的不断吸纳和升华而来,属于地域文化的子文化。这种校园人文景观是一种特殊的景观,反映了学校的精神风貌、学术氛围、审美取向、生活方式等。自然景观包括校园道路景观、校园绿地、水景等自然要素。校园景观就是把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和谐地统一布局,将校区的地形地貌、已有的校园建筑、植被、道路等因素相结合,不仅呈现校园的地域性,对校园的文化传承具有重大意义。校园景观建成后,维护管理占有重要的位置。这就是设计和管理应具有持续性和生态性。
1.2 从维护管理入手,景观适当进行加减法,营造可持续的校园环境
绿化养护是校园景观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绿化养护已日趋职业化,往往由专业的管理人员统一实施。这一符合国家对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的政策和完善的监管制度,较为合理地解决了校园景观养护成本和养护目标之间的矛盾。西安理工大学的校园绿化同样属于甲乙方管理,但是有关于学校建设方面的绿化,有关部门仍自己在摸索,遵循学校的设计理念,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一些相对的加法、减法,努力让校园更加美丽和可持续发展。例如2015年春季就学校的两个花园做了设计改造:集萃园绿化设计以减法为主,寒园绿化设计以加法为主。
集萃园位于学校教二楼、研究生学院正前方,于1988年修建成园。园内绿树茂盛、品种繁多,有柳树、连翘、紫藤、葡萄架等等,其中不乏名贵树种,如金桂、银桂,还有草坪、人造湖、喷泉。不难看出当时设计者的求全理念,力求营造一个集功能型、美观型于一体的花园,努力提高学校绿化景观的舒适度、美观度,让更多的师生能够感受到校园的环境美,让大家在学习的空闲有一个可以休憩的,舒适的、愉悦的环境。但是,时过境迁,原来设计的整齐的树苗已经长成参天大树,路边的草坪出现了很多杂草,失去了原有的绿意和平整。湖边的柳树发出了很多侧枝,已无任何美感,每到秋季,湖面枯叶覆盖,湖边杂草丛生,虽然有绿化工作人员养护,打捞树叶,但是这些工作只能是去其表而未触及其根本。对于此情此景,对该园从绿化设计及长远利益出发,主打理念是做减法:
(1)修剪各种疯长的大树,梳理枝条、清溏、拦枝,重新塑造树形,降低校园景观养护成本和养护目标之间的不协调,重塑大树美观感。
(2)对于集萃园中心地带的绿地,我们取其杂草,用打灌机重新修整,还草地一片翠绿与平整。
(3)去掉在湖边生长的毛竹、杂草、荒树,做一些小小的加法,湖的两边全部作为绿地种植,体现对称美。
寒园的主要景观是松竹梅,可由于植物搭配有所欠缺,景观的可视性不强,基本处于荒废状态。绿化部门以本园主旨为线,种植一批竹子、撒播混播草种营造绿色草坪,给大家提供一个休憩、沉思、聊天的地方,加上原有的梅花、松树,营造了另一种校园文化,再一次给师生带来美的享受。
尽管校园环境得到了改善,但同时也需要学校政策和制度的支持,管理、教学、后勤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师生的积极参与,保持环境卫生清洁,保障植物健康生长。
2 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2.1 老龄树木占据主干道,行道树景观受限制
西安理工大学建校60余年,绿化覆盖率46%,校园景观风格基本形成。作为主体的行道树,其主要树种为法桐和杨树。法桐始于建校时期,距今已有60余年,种植156棵于金花校区东、南主干道两旁;杨树于1972年种植,种植382棵于金花校区操场边,距今已有43年之久。此两种树木不属于景观树木,生长时间久远,一年四季落叶、花絮、毛絮不断。杨树这种老化树木,更是让人担忧,枝条很脆,一旦有风雨就有可能断裂,枝条随时会坠落,给师生的生活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困难,并存有安全隐患。为了营造更美、更舒适的校园环境,管理部门尝试在下一年度的计划中为学校逐步更换此类树种,使校园更加符合环境生态。
2.2 关注边角绿地,改造不合理的景观
学校有许多被忽视的边角空间,可以适当种植花草,将一些微小的空间利用起来,增加校园的绿地率和景观的可视性。例如主体办公室搬至研究生学院,此楼后有一片苗圃地,种植了很多国槐,因属于阴面,所以一直生长很慢。此处需要改造。类似于这样的一些场地,管理部门要经常在校园巡视,将其列入计划,使景观更趋于功能型、生态性和美观性等设计理念发展,遵循校园教育理念,还原文化内涵,唤醒绿地。
2.3 共同参与,共享校园景观
在某些校园中,常常看到很多雕塑品被毁坏,植物景观被践踏,影响了校园美观性。由于绿化工作被管理部门统一承包给专业团队完成,师生们对校园环境的参与度日渐降低。学校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组织相关部门管理和维护,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引导其提升审美修养和环保意识,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到学校环境建设工作中去。
3 结语
校园环境管理是校园保持环境良好的重要内容,也是系统而复杂的工作,体现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管理风格,需要校园管理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加强思考和探索,及时更新和完善管理制度,积极探索更全面、更有效的新管理模式,为学校的各项中心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成功的校园景观必然要与学校环境管理共同协作的表现形式。只有管理部门把握好校园景观的本质特征,并得到校方的有力支持,才能创造出一个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学习氛围的,满足多功能的优美环境、良好的生态作用的活力、可持续的校园。
【参考文献】
[1]杨文辉.高校的校园景观与校园景观管理[J].高校后勤研究,2008(5):98-99
[2]王斌.对高校校园环境管理的若干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15).
[3]王世英.现代高校校园景观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8153-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