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海运会否破低迷期
2015-11-26贾天琼
贾天琼
多 年来中国与韩国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产业链合作关系,中国市场已成为韩国在海外的重要加工贸易基地之一。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多个行业遭遇产能过剩,去库存压力突显,制造业总体需求下滑,原材料进口受到抑制。加之韩国经济低迷,中韩两国贸易回落明显。
在经济低位运行、国际海运低迷的大背景下,中韩海运业也承受巨大压力。在业内看来,中韩自贸协定的关税减让将成为当下中韩经贸往来、海上运输新的刺激点。这份涵盖范围广、互惠力度大的自贸协议能否改变中韩海运低迷之势?
双边贸易显回落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外需求放缓。此外,中国制造业水平有所提高,国内需求得到有效满足,自韩国进口需求减弱。与此同时,韩国经济低迷,中韩贸易同比下降。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前5月,中国对韩国进出口总值为6734亿元,同比下降5.1%。其中,出口2510亿元,同比基本持平;进口4226亿元,同比下降7.8%;贸易逆差1716亿元,同比收窄17.3%。
今年以来,韩国经济持续低迷。一季度韩国GDP环比增长0.8%,增速连续4个季度低于1%,韩国央行将今年经济成长预估由3.4%下调至3.1%。4月份韩国制造业PMI由3月的49.2下降至48.8;5月份PMI为47.8,连续3个月跌破荣枯分水岭50,这意味着韩国制造业的经营活动由扩张转为收缩,经济疲弱迹象显现,影响中韩贸易发展。
此外,近年来韩国政府一直通过税收减免和其他激励措施,吸引本国企业回迁,以抵消其国内较高的劳动力成本。前5月,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加工贸易自韩国进口均出现下降,中国对韩国进口增长动力大幅削减。
中韩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即既出口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前5月,中国以加工贸易方式向韩国出口1196亿元,同比下降3.9%,占同期中国对韩国出口总值的47.6%;一般贸易方式出口1157亿元,同比增长2.2%,占比46.1%。同期,中国以加工贸易方式自韩国进口2146亿元,同比下降6.7%,占同期中国自韩国进口总值的50.8%;此外,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1470亿元,同比下降6.9%,占比34.8%。产品类型方面,机电产品出口增长,电话机、钢材出口降幅较大。前5月,中国对韩国出口机电产品1450亿元,同比增长1.3%,占同期中国对韩国出口总值的57.8%。
宏观经济背景下,中韩经贸呈现低迷,中韩自贸区被认为将为两国经贸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中韩自贸协定究竟会带来多少利好?
从中韩双方降税安排来看,中方敏感的产品主要是汽车、机械、化工、钢铁、电子等制造业领域的一些中高端产品,韩方敏感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农水、纺织、汽车等领域。韩国的农产品、水产品等很多维持关税不变,工业品大多是10年、15年、20年后关税削减为零,整车关税不变,汽车零件20年后关税削减为零,冰箱、洗衣机10年后关税降为零。如此看来,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关税会立马都降下来,很多领域要经过一个比较漫长的过渡期和保护期。而这些产品大多都通过海上运输。
过剩运力待消化
在经济低位运行、国际海运低迷的大背景下,中韩海运业同样承压。长期以来中韩海运市场呈现不均衡发展,近年,这种不均衡更加突出,尤其是运力过剩、航线区域竞争问题越发凸显。此外,由于运力过剩,局部区域运力密度过大,航线经营缺乏稳定性,运营中韩航线的班轮公司亏损居多。
中韩海运市场区别于其他海运市场的最大特点是,该市场由两家民间协会共同管理。一家是负责协调集装箱船舶运输的黄海定期船协议会;一家是负责客货轮运输事宜的中韩客货班轮专业委员会。
黄海定期船协议会目前有会员33家,均为经营集装箱运输的班轮公司。其中,中方班轮公司20家;韩方班轮公司13家,运营船舶近70艘、航线85条,这些班轮公司在数量、航线、运力上情况基本相当。中韩客货班轮专业委员会是中国船东协会的分支机构,目前有会员单位14家,均为中韩合资企业,经营中韩两国之间16条客货班轮运输航线(见图)。
黄海定期船协议会秘书长白雪原在接受《航运交易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中韩航线的最突出问题便是老生常谈的运力过剩。班轮公司迫于经营压力,不得不采取被动的方式去应对,造成区域市场运价、航线和客货运输业务的不稳定性。中韩自贸协定的签署可以说给了运营中韩航线的班轮公司一线曙光。然而仅从目前来看,货量不足的现状依旧是不争的事实,部分中韩航线运力出现闲置,因此消除过剩运力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2年中韩启动自贸协定谈判。2012年至今年上半年期间,黄海定期船协议会会员承运的集装箱量分别为258.22万TEU、269.79万TEU、275.02万TEU和131.78万TEU,同比分别为-0.75%、4.48%、1.94%和-0.41%。其中,从韩国进口箱量逐渐减少;出口箱量有所回升。去年中国进口增幅出现负增长,今年上半年进口54.81万TEU,同比大幅减少8.92%;出口箱量自2003年呈正增长,近两年保持6%的增长幅度(见表)。
2012年至去年期间,中韩客货班轮专业委员会会员承接的集装箱量分别为46.56万TEU、44.67万TEU和47.10万TEU,同比分别为-1.5%、-4.06%和5.44%。今年上半年,承运货物22.26万TEU。其中,山东地区9条航线承运货物14.98万TEU,占总箱位的67%;辽东地区3条航线承运货物2.21万TEU,占总箱位的10%;京津地区2条航线承运货物2.24万TEU,占总箱位的10%;江浙地区2条航线承运货物2.83万TEU,占总箱位的13%。中韩海运市场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近年更加突出。
除协会外,另一个对中韩海运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是中韩海运会谈机制。中韩两国建交伊始,两国相关机构便展开相关海运会谈。中韩海运会谈负责协调解决一系列海运政策、合作和市场监管等主要问题,主要内容涉及航权分配、运力投放和市场管理等。
《航运交易公报》记者从中韩客货班轮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苏振滨处获知,今年的中韩海运会谈预计将于8月中旬举行,届时中韩两国政府将就两国海运业的后续发展进行讨论和研究。目前来看,中韩自贸协定由于尚未实施,对中韩海运的实质影响有限。
运输随产能转移
中韩自贸协定签署,互惠力度最大的自贸区建设即将步入实施阶段,在当前中韩贸易呈现回落的态势下,中韩海运需求增长是否仍然值得期待?
从中韩经贸现状看,韩国对中国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初级产品上,随着中韩自贸区建设的推进,韩国直接赴中国投资建厂相较运输或更具成本优势。产能外移,从韩国出发的运量会减少,从中国发往韩国的运量也会减少,但这会增加产能所在地出发的运量。中韩自贸协定签署以来,山东、江苏、辽宁等省份设立了诸多中韩产业园区,从中国沿海向中亚、西亚的新航线有机会获得发展。
中韩自贸区建设可以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去年,中韩两国旅游互访的人数迅速增加,首次迈入了“千万人时代”。官方数据显示,去年,中国赴韩旅游游客为610万人次,韩国旅华游客为420万人次。客运方面,中韩客货班轮专业委员会数据显示,2012年至去年期间,中韩客货班轮专业委员会会员承接的游客分别为166万、150.69万和159.26万人次,同比分别为-2%、-9.22%和5.69%。今年上半年承接游客72.81万人次。其中,山东地区承运游客50.55万人次。占总客位的69%;辽东地区承运游客11.19万人次,占总客位的16%;京津地区承运游客5.40万人次,占总客位的7%;江浙地区承运游客5.67万人次,占总客位的8%。中韩自贸协定的签署,减少了中韩游客往来的制约因素,邮轮业将迎来大发展契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