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能源动力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

2015-11-26陈冬林李觉元胡章茂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年19期
关键词:能源动力硕士导师

田 红 陈冬林 李觉元 胡章茂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长沙 410114

论能源动力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

田 红 陈冬林 李觉元 胡章茂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长沙 410114

以长沙理工大学能源动力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为例,在分析目前其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其课程设置体系优化、实践教学方式多样化、校企实践基地建设、导师实践能力提升、考核指标完善等方面对能源动力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改革和完善,取得了阶段性结果,实践表明该改革有利于专业硕士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能源动力类专业;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自2009年起,教育部招收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专业硕士”),2010年教育部提出到2015年力争使专业硕士占总规模的50%以上,这说明我国专业硕士教育进入到了制度创新、总体推进、加快发展、全面提高的新的发展阶段。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开展了对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研究,其研究热点集中在如何提高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并取得了较好成绩。[1-3]教育工作者们从培养目标、存在问题、培养模式、教师资源、实践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对专业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研究[4-8],还具体针对不同专业提出了具体改革方法。[8,9]

能源动力类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不仅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无特色、导师实践经验缺乏、实践基地平台不足及考核指标单一等共性问题,而且还存在研究对象复杂、实习现场安全隐患大等个性问题。本文针对我校“能源动力类”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

1 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培养存在问题

1.1 培养目标不明确

迄今为止,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仍大多局限于培养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的教学科研人才。而我院80%以上的专业硕士在电厂及能源企业等就业,去高校和科研单位比例不到20%。所以,需要对专业硕士培养目标进行及时调整,重点突出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1.2 课程针对性弱

目前,全日制专业硕士课程大多对原学术型硕士课程进行增加或删减,没有突出其工程特色和实践环节;其培养方案也很少涉及校外企业实践环节,只是增加了实验课或实验模块。

1.3 实践方式单一

目前,实践基地的建设大多采用“小作坊”方式,局限于以导师个人临时课题为依托的企业实习,校内实验室学习及校外导师短期实践,不仅实践学习时间短,而且对实践知识认识肤浅。

1.4 导师实践缺乏

专业硕士培养实行的是双导师制,但目前大部分校外导师只在短期实习时对专业硕士进行指导,甚至部分校外导师形同虚设。专业硕士主要由校内导师进行指导,而多数校内导师缺乏丰富的工程技术及实践经验,制约了大部分专业硕士实践能力的提高。

1.5 考核指标单一

导师在指导学生撰写论文时,仍然沿用学术型硕士的相关考核指标,局限于课程成绩和科研论文,毕业论文侧重理论分析和计算,这不能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 能源动力类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改革

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以专业硕士教育改革为契机,以“电力生产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能源系统与动力工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省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为依托,大胆探索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能力的新培养模式。在分析目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培养模式,结合学院现有资源,采取如图1所示的实施方案,增设专业和工程实践课程,并提高其所占比重;构建“三个层次”实践模式;制定研究生培养督查监管制度、基地导师责权利等规章制度;采用校外校内导师两手抓方法提升导师实践能力;实现考核评价方式多元化。

3 能源动力类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改进

3.1 课程设置体系优化

课程设置应紧紧围绕研究生培养目标,学院优化了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突出了应用性,增加了专业和工程实践类课程比重。同时,采用了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及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培养研究生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以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为例,改革后增加了生物质热解气化实验、燃料电池实验及风力发电机安装实习等实践环节。学院为专业硕士单独开设工程实践类课程,邀请企业专家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内老师来进行讲授。

图1 能源动力类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案

3.2 实践教学方式多样化

高质量的实践是专业硕士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学院采用了学校实验室实践、导师课题企业实习和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实习三结合的实践方法。一是利用“能源系统与动力工程”国家实验示范教学中心、“电力生产与控制虚拟仿真”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将科研成果转化到实验教学环节,建立研究生实验室,创造多层次的实践能力培养环境;二是鼓励横向课题多导师的研究生结合研究课题,直接在相关横向课题依托单位进行实践实习;三是建立校企研究生实践基地,让企业直接参与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供和保障研究生开展实践的软硬件条件。

3.3 校企实践基地建设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不仅有利于促进学校科研成果转化,而且企业也可依托学校科研实力,攻克技术难题,提高核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研究生通过在实践基地学习,不仅可以学以致用,而且还可洞悉相关技术领域前沿动态。学院制定了研究生培养督查监管制度、基地导师的责权利,研究生科研成果产权的归属及企业技术保密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校企实践基地的研究生培养和校企实践基地建设规范化。学院跟大唐华银湖南分公司、湖南湘电风能有限公司、湖南弘龙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积极推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3.4 导师实践能力提升

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要有一支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导师队伍。目前学校的导师大多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学院一是采用“双导师”制,扩大校外导师队伍,二是以年轻老师“工程化”为契机,培养校内专业型师资。学院进一步扩大校外导师队伍,一方面从校企实践基地中筛选出一批生产和工程实践方面成果显著的高级工程师作为校外导师,另一方面遴选与学院有科研合作项目的企业中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负责过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企业工程人员作为校外导师。学院启动了培养专业型师资计划,一是以年轻老师“工程化”为契机,加大培训力度,选派教师到湖南电力公司、长沙锅炉厂、长沙市能源局等挂职锻炼,以获取实际工作经验;二是大力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注册动力工程师、注册暖通工程师、注册环保工程师等考试,对获得执业资格的教师在带全日制专业硕士方面给予优惠。

3.5 考核指标完善

专业硕士强调运用所学知识和所备技能,进行技术创新,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其考核评价方式必须多元化。考核评价不仅需要考虑其课堂成绩、平时考核和理论知识考核,而且也要对其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实践能力主要指结合工程案例和科研项目,侧重对其理论知识的应用,考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是反映研究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学位论文除了一般的理论计算和分析外,更应强调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过程。学院在最新的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学位论文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与工程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等。

4 能源动力类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成效

学院以各平台实验教学条件设施为基础,逐步完善专业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在导师队伍、实践教学和培养成果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4.1 导师队伍

近两年内,学院积极聘用校外导师,新聘湖南湘电风能有限公司、武汉钢铁公司等单位的校外导师十余名,学院向湖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长沙市能源局等单位外派老师8人进行为期半年到1年的挂职锻炼,占导师总人数的25%。通过校外聘请和校内培养两种方式增强了导师的专业实践经验,初步建立了一支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导师队伍。

4.2 实践教学

学院不仅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4门专业和工程实践类课程,而且两年内,派出20余名研究生在大唐耒阳电厂、湖南电力设计院、湖南电力试验研究院等单位进行实践实习,新建了大唐株洲电厂等5个校外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鸿远阀门有限公司等6个横向课题依托单位实践基地。

学院以“能源系统与动力工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省重点实验室等为平台,构建了7个开放性实验教学平台。学院优化设置实验项目,成功新设了“基于LabVIEW的水轮机能量实验系统开发”“风力机桨叶翼型除冰实验”和“新型光伏电池制备实验系统”等10个科研项目成果实验教学资源化项目,开设了“直流锅炉燃烧调整与蒸汽参数调整虚拟实验”“太阳能冷暖空调系统仿真与虚拟实验”和“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虚拟实验”等7个虚拟实验,开设了“生物质/低质煤混合气化实验研究”“煤粉无焰燃烧机理的实验研究”和“基于声发射技术的电站阀门泄漏故障检测实验”等9个创新性实验。

4.3 培养成果

学院通过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培养成果。近年来,研究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节能减排大赛”及“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国家级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论文一等奖2项;承担了省校级研究生创新性实验项目1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申请专利近20项,3名研究生硕士论文被评为省优秀学位论文。

5 结束语

对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针对长沙理工大学能源动力类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其课程设置体系优化、实践教学方式多样化、校企实践基地建设、导师实践能力提升、考核指标完善等方面对其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完善,并在导师队伍、实践教学和培养成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1] 曹洁,张小玲,武文洁.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1):60-63.

[2] 邓玲玲,宋招权,刘志峰.论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实践能力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0(6):149-151.

[3] 李爱平,张泸寅,丁红莉.从学术型硕士到专业型硕士的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学信息化,2011(6):230-231.

[4] 周玲.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4):113-115.

[5] 叶玉嘉,王科,刘哲.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1):130-135.

[6] 黄锐.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研究,2014(11):88-94.

[7] 王秀萍,赵瑛,林斌.工程硕士实践实验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4):158-159,169.

[8] 王雷,肖增弘. 动力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设计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15):34-35.

[9] 李燕,王朝丽,宁正福.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及质量探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27(1):50-51,105.

A Discussion on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for the Professional Graduate of Energy Power

Tian Hong, Chen Donglin, Li Jueyuan, Hu Zhangmao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hangsha, 410114, China

Illustrated by the case of the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reform of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ergy power" professional graduate studen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it's curriculum system, practice teaching mode,practice base, teachers practical ability and evaluation index have been carried out reform and improve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form is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master's innovation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

energy power; master's professional graduate;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mode

2015-04-29

田红,博士,讲师。陈冬林,博士,教授,书记。

湖南省教研教改项目(编号:JG2013B038)和长沙理工大学教研教改项目(编号:JG2014YB04)。

猜你喜欢

能源动力硕士导师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广元八二一能源动力有限责任公司
V eraW an g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爱情导师
我“能”,无限可能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