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性军民融合发展

2015-11-26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军转民 2015年2期
关键词:军民结合军工军民

■ 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

区域性军民融合发展

■ 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

军民融合发展涉及军地多个部门,组织协调较为复杂。很多地方政府制定了军民融合发展指导意见和战略规划,理清了发展思路,确立了发展目标,建立了领导机制、明确了任务分工,加强了本区域军民融合发展统筹管理。

自党中央提出军民融合发展重大战略思想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军区所属系统高度重视,军地各部门密切协同、全力合作,区域性军民融合发展呈现出广阔的前景。

一、区域性军民融合发展的总体状况

2013年,各区域因地制宜,结合本区域特点,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同步推进国防经济发展,区域性军民融合发展快速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区域军民融合因地制宜,特色鲜明

2013年,各地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37号)精神,推动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良性互动,促进本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军民融合发展模式。

北京、上海以及东南沿海等经济技术发达地区,充分发挥自身在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创新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将“市场”与“战场”紧密结合起来,开辟了军民融合发展的“实验田”。北京市政府充分利用首都总部经济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依托,加快推进军事科技、民用技术的双向转移与产业化,促进国防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2013年10月,北京市政府与海军在大兴区军民结合产业基地起步区蓝鲸园项目建设现场召开会议,讨论了蓝鲸园建设工作进展情况。[1]我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上海,努力创造国防动员建设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布局,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上海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意见》,先后两次召开“上海军民两用技术促进会”,设立了高新工程专项资金和军民两用技术专项基金。同时,利用地方信息资源,完善军用光缆网建设,整合海、空、天及气象水文等资源,将国防需求纳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规划,建立278个科教拥军培训基地,编组建成导弹、雷达、舰艇等22个专业的支前保障队伍。[2]浙江、广东等沿海开放地区,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优势,创造条件推进民口企业和产品积极参与国防军工配套,着力推动军民结合产业集聚化发展。

陕西、湖南、四川等军工大省,充分发挥军工技术、资本、人才密集优势,大力发展军民结合产业,推动军地经济融合发展,逐渐形成了军民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国发〔2010〕37号文件印发后,陕西省政府适时出台了贯彻落实文件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十二五”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和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方案,明确了建设军工强省和军民融合大省的目标,提出到2015年全省军民结合产业实现总收入3500亿元。[3]湖南完成了《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规划》,设定2013年和2015年两个阶段性目标,着力发展10个军民融合优势产业,打造长沙航空工业园、株洲航空工业园、湖南航天科工城、长沙光电信息产业园、长沙特种材料工业园等10个军民融合产业基地,至201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700亿元以上。[4]四川省国防科工办积极搭好军地之间的桥梁,推进军民融合工程,不断让更多的地方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的研发和制造,让更多高精尖的军用技术运用于广泛的民用领域。2013年中国科技城科技博览会举行国际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论坛,为推进绵阳国家科技城创新型、开放式、融合式发展出谋划策。[5]

云南、贵州、西藏等西部地区积极打造国防工业战略后方,创造条件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云南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军民融合战略,把军工产业发展与工业强省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军民融合、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调控”原则,促进技术、资本、人才、信息、研发军民双向交流,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和产业。[6]贵州省经信委组织编制并印发了“三本目录”:《贵州省军用技术转民推荐目录》、《贵州省军民结合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项目目录》和《贵州省装备制造业重点装备及产品推荐目录》,进一步拓宽军民两用技术信息沟通渠道。[7]根据规划,2015年贵州国防科技工业经济总量将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1.5倍,军民结合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50亿元,民品产值年均增长率在18.5%以上;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00项以上,投资总额400亿元。贵州将继续以贵阳、安顺、遵义为中心,把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做大做强。[8]西藏自治区和西藏军区把军民融合式发展作为党委工程,把部队军史馆开辟为地方国防教育基地,军民共建生态文明新西藏取得初步成果。[9]

(二)区域军民融合发展协调有力,稳步推进

军民融合发展涉及军地多个部门,组织协调较为复杂。很多地方政府制定了军民融合发展指导意见和战略规划,理清了发展思路,确立了发展目标,建立了领导机制、明确了任务分工,加强了本区域军民融合发展统筹管理。

昆明军民结合和信息化产业基地

区域军民融合发展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为了加强与工信部、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局等相关部委、各军工集团和辖区内驻军单位的合作、沟通、协调,全国十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军民结(融)合发展协调领导工作组。比如,湖南省为加强对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专门组织成立了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由省政协主席担任,副组长由副省长担任,成员单位由省发改委、高新办、财政厅等23个成员单位组成。[10]2013年,领导小组启动了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活动,截至7月份,5个专业组共调研军工单位和民口配套单位88家、船舶企业93家。

区域军民融合发展的统筹规划进一步强化。多数区域在制定产业规划、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等规划时,充分兼顾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要求,统筹军地资源,形成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合力。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已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规划或指导实施意见,明确了本区域军民融合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把军民结合产业纳入本省国民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重大军民结合项目纳入本省工业发展布局。[11]

区域军民融合发展的条件保障进一步加强。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军民结合专项资金,出台了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鼓励优惠政策,在规划、土地、环评、能源等方面对军民融合重点项目给予优先保障和支持。至2012年底,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军民结合专项资金或通过其他渠道支持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资金总额达16.6亿元,同比增长33.5%。[12]从2012年起陕西省设立了1亿元的省级军转民专项扶持资金,制定了省级军转民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对军转民重大高新技术成果就地转化项目、军民两用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项目、军民结合科技创新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给予贷款贴息或资金补助。2013年,全省共支持军民结合项目50个,带动项目总投资55.48亿元。[13]河北省军民结合产业专项帮扶资金带动200个项目,支持85个重点项目,带动项目建设总投资80多亿元。[14]

此外,各地还通过开展军民结合项目对接、成果展示活动,积极引导民口企业参与国防科研生产建设,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编制了《2013年度江苏军民结合科技创新奖申报工作手册》,调动全省国防工业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繁荣军民结合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新技术推广应用,推动军民结合科技创新发展和技术进步。[15]2013年10月15日,以“创新驱动•高新技术•军民融合”为主题的中国科技城科技博览会在四川绵阳开幕,1304个参展项目集中亮相。参展单位有各军工集团和相关民营企业,解放军总装备部设立了专门展区展示全军军转民产品的主要成就,航空航天特色展区产品充分展示了军地双方技术共享的广阔前景。[16]山东、福建、浙江等省也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区域军民融合特点的发展路径。

(三)区域军民融合产业快速增长,效益显著

各地政府普遍把发展军民结合产业作为推动整合军地资源的抓手,以军民结合产业基地为载体,以加速军民先进技术相互转化为手段,推进本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创新发展。2013年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陕西汉中航空产业园、河南洛阳涧西区、湖南湘潭市雨湖区、重庆市璧山工业园、辽宁铁岭经济开发区5个军民结合产业聚集地为军民结合领域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至此,国家已在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内蒙古、北京、上海、甘肃、河南、重庆、辽宁等地,分4批认定了24个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如图1所示。[17]

军民结合产业基地的快速兴起使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有力促进了军民结合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集聚化发展。河北省充分发挥环京津的区位优势,积极组织民用企业与军工集团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项目洽谈和对接活动,推进新能源、电子信息、民用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军民融合产业发展。2013年,河北省军民结合产业园区建设经济交流会在固安召开,固安新兴产业示范区、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等7家军民结合特征明显、军民结合产业聚集、示范作用突出的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军民结合园区。河北省共有各类园区238个,具有明显军民结合特征的约为五分之一。“十二五”期间,河北省将培育5个年收入过100亿的军民结合产业园,做大做强20个产业聚集、主业突出的军民结合产业园,到“十二五”末军民结合产业总收入达到1200亿元。[18]各区域军民融合产业快速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重庆市国防科技工业2013年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全年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4%,营业收入2162亿元,增长29.4%,利润114亿元,增长67.5%。[19]2013年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面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挑战,坚定不移地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军工经济实现进一步增长,军民融合发展明显加快。全省国防科技行业经济运行持续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年完成营业收入602.5亿元,增加值132.2亿元,利润2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4%、20%和33.3%。航空产业作为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继续保持行业领军地位,全年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36%,成为支撑全省国防科技行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20]2013年,湖南省面临经济下行的严峻压力,努力把军民融合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突破口,全年军民融合产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38.8亿元,同比增长20.7%,比去年同期高1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国和湖南省规模工业水平。[21]

图1 军民融合•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布局

二、区域性军民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受传统思维、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因素影响,在区域性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体制机制不完善、融合效益不高、融合程度不深等问题。

(一)区域性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不顺畅

深入推进军民融合需进一步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目前,中央与地方政府军民融合领导体制仍不完善,政府层面缺少军民结合的统筹与协调,特别是在省、市层面,缺少强有力的统筹管理机制和管理机构。许多省市在政府层面建立了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领导协调小组,但受现有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条块交叉的影响,协调起来难度较大,不利于军民融合效果的充分发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技工业局等部委已与部分地方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了共同推进军民融合的合作机制,但具体项目仍需地方政府制定和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予以支持。

(二)部分军工集团未有效融入区域经济

军工企业集团是我国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龙头,在一些传统军工大省,军民融合产业已经成为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随着军工集团的发展壮大,如何通过有效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充分发挥其对当地产业的带动作用,从而带动本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仍需进一步探索有效的实现形式。比如,受现有财税体制和条块管理模式影响,分散于各区域的军工企业,大多隶各军工集团,利润主要反馈给中央军工企业集团总公司,而且受军品免税和优惠政策影响,军工企业给当地财政贡献较少。部分地方政府受错误政绩观的影响,对军工企业发展重视不够,未能建立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从而加大了区域内军工企业与地方政府协同推进军民融合的难度。

(三)区域性军民融合信息交流不充分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利用军工优势,促进和提升区域经济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动军地资源整合,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但是,军工领域仍相对封闭,竞争性采购仍需进一步扩大。由于缺少必要的需求信息通报、发布机制,大多数民营企业对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和能力了解较少,对于配套需求知之不多,有些仅靠一些私人渠道获得部分配套订单,导致一些地方民营企业,虽然具有某些领先技术优势,但是由于信息渠道不畅通,“参军无门”,影响了军民融合的效率,也造成了资源浪费。

(四)区域性军民融合发展呈现部分同质化

随着军民融合战略的实施,许多地区都把发展军民融合产业作为推进军民融合工作的重点,全国已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鼓励军民融合产业的专项资金。但是,从区域军民融合产业选择和定位来看,产业布局不科学、定位不合理现象仍不少见。部分地区没有结合本地工业基础,盲目引入高端装备制造、重型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造成产业结构同质化现象。甚至出现了为融合而融合、重复建设问题,造成新的资源浪费。有的地区甚至假借军民融合产业园区之名,搞“圈地”运动,严重偏离了军民融合初衷,也给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三、深入推进区域性军民融合发展的着力点

(一)完善区域军民融合体制机制

加强区域军民融合发展规划与国家军民融合整体规划之间的对接,形成中央与地方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的军民融合格局。结合区域特点,推动军民结合产业发展,优化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之间协调推进军民融合的机制;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相结合、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相结合,培育壮大军民结合优势产业;优化地方军工的资产管理和行业管理体制,推动军工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引导符合条件的民用单位进入军工领域,支持和鼓励各类主体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探索多种形式的军民融合发展模式,拓展军民融合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完善区域军民融合市场体系,扩大民口企业、科研机构的承接国防项目的规模和范围,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军民融合机制,实现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

绵阳国家科技城一角

(二)因地制宜做好军民融合的政策引导

根据各地区经济和产业结构特点,适时进行政策引导,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根据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政策,大力支持发展军民通用的新能源技术和产业;以“北斗”卫星应用为龙头,支持发展数字化导航产业;打通军工和民用企业两个体系,推动军民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因地制宜,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军民融合创新基地,实现军工科研院所科、工、贸一体化的军民融合新模式,引导本地军工企业跨行业、跨系统整合。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对“参军”中小企业的减税、退税等优惠政策,探索建立专项资金和融资平台,积极鼓励本地区有条件的军工企业上市。重点培育一批军民结合特色突出的产业园,积极谋划和建设一批军民结合重点项目,壮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产业基础,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和完善技术先进、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国防科技工业产业体系。

(三)推动区域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发展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紧紧依托所在区域的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等核心技术研发机构等,以重大工程为引领、以基础科技为支撑,积极参与国家重大专项任务。发挥国防科技工业在基础性、前沿性和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优势,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促进科研成果实现本地转化,带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发挥本区域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技术人才和成果优势,使其科技优势和科研成果,迅速注入武器装备研发之中,加速我国武器装备信息化进程,形成一批规模突出、效益显著、带动力强的军民结合型高新技术产业。

(四)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服务保障体系

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和发布平台,组织多种形式的行业会议和讲座,建立行业论坛网,创建公开透明的信息服务体系。配套建立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推动各种生产要素在军民之间自由流动。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配套服务。切实推进信息化建设,鼓励发展军民两用产业、军民通用技术,夯实军民融合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积极推动运用信息技术、高新技术、先进工艺装备改造传统工业,实现军民资源共享、资本互融,充分发挥本地区大型军工企业的引领作用,扩大其影响力和行业扩散效应,带动本地区中小企业发展。

(五)有效发挥产业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培育创建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园区,促进军民结合产业聚集发展、集群发展。积极引导军工和民口企业的军民结合产业项目进入园区。结合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聚焦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如,卫星导航、航天技术、通用航空、民用汽车、民用船舶、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的军民结合项目建设,把军民融合产业作为促进本地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增长点,形成结构优化、效益明显、富有特色的军民结合产业集群。组建园区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孵化器,着力加强军地双方在技术交流、项目开发、成果转化和示范运用等方面的合作。

注:

[1]《海军与北京市政府在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召开蓝鲸园项目建设工作会》,大兴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网站,2013年10月9日。

[2]《上海军民融合:多个港口可以停靠大型军舰》,《解放军报》2013年12月1日。

[3]《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省国防科工委五年来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成就》,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

[4]《湖南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规划》,湖南省国防科技工业局网站。

[5]《2013中国科技城科技博览会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6]《云南政府在京签署一批战略合作协议 助推军民融合》,《云南日报》,2012年10月21日。

[7]《省经信委发布今年军民两用技术成果》,《贵州日报》,2013年12月24日。

[8]《贵州:打造军民结合型科研生产基地》,法制网网站,2013年9月30日。

[9]《下好一盘棋 西藏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解放军报》,2014年6月2日。

[10]《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通知》,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3年6月8日。

[11]《地方政府贯彻落实国发〔2010〕37号文件情况》,军民结合推进司网站。

[12]《地方政府贯彻落实国发〔2010〕37号文件情况》,军民结合推进司网站。

[13]《陕西省37号文落实情况》,军民结合推进司网站。

[14]《今年我省军民融合产业总收入将突破千亿》,《河北经济日报》,2014年2月24日。

[15]《2013年度江苏军民结合科技创新奖申报工作手册》,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网站,2013年5月9日。

[16]《2013年科博会今日在绵阳开幕 高科技军民融合成亮点》,中国广播网,2013年10月15日。

[17]《军民结合 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布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

[18]《河北省军民结合产业园区建设经验交流会议召开》,军民结合推进司网站。

[19]《2013年重庆市军民融合产业突破2000亿》,军民结合推进司网站。

[20]《2013年江西省军工经济持续增长》,军民结合推进司网站。

[21]《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去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门户网站,2014年2月14日。

(据《中国军民融合》2014)

猜你喜欢

军民结合军工军民
军民结合型单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构建的探索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军民融合 新引擎
军工品质 行创未来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河北新认定11个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