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能源改革派”李河君

2015-11-26刘永刚

中国品牌 2015年4期
关键词:李河君金安汉能

刘永刚

“新能源改革派”李河君

刘永刚

汉能薄膜发电的股票让李河君一跃成为媒体眼中击败马云和王健林的中国内地“新首富”,新能源圈中的“改革派”

从演讲台走下来,华尔街大佬安德森在众人的簇拥下缓慢地挪到了大厅门口,一个箭步钻进了电梯。在自己的房间里,他的心腹告诉他,竞争对手又有了动作。安德森沉默了一会儿,随后转身凝视着镜子里的自己缓慢而低沉地从嘴里挤出了几个字,“这将是我的时代。”那是1994年,《华尔街金钱梦》上演。

还是那一年,李河君成立了汉能控股集团(下称“汉能”)。21年后的今天,李河君已经以超过1600亿元人民币的身家,成为媒体眼中击败马云和王健林的中国内地“新首富”,新能源圈中的“改革派”,更重要的是,他做成了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曾经“不相信”的项目。

不过,财富带来的不仅有荣耀,还有质疑。此时的李河君在公众面前似乎存在着两张“面孔”:一张是媒体眼中质疑其巨额财富背后是汉能薄膜发电过度依赖母公司,存在激进扩张的“狂人”;另一张就像安德森凝视镜中自己时所说的“这将是我的时代”。笔者见到的更像是第二张“面孔”。

“我不怕任何质疑”

1月27日,一个“新首富”诞生了。当日,汉能薄膜发电上涨10.36%,报收3.73港元。在这前一天,汉能薄膜发电上涨13%。得益于汉能薄膜发电股价的上涨,加上水电、地产等非上市公司资产,汉能薄膜发电大股东李河君的身家已超过1600亿元,取代马云和王健林成为中国内地“新首富”。

汉能公司坐落在北京市朝阳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两栋总面积达2.2万平方米的多层建筑便是汉能总部,汉能是唯一落户其中的公司。据称,该区域是北京空气质量最好的地方之一。

在李河君的办公室里,雕工考究的中式家具和一幅选自秦末黄石公《素书》中语句的书法颇引人注意,偌大的书架上塞满各种书籍,如果不是墙上“汉能司训”的板报,这里看上去更像一间学者的书房。

尽管李河君对“首富”的报道只是淡淡回应,“我不知道哪来的,不用太当真”。而有意无意间,“首富”身份还是为其一直振臂高呼的“薄膜发电”,做了次效果极佳的传播。

越来越多的寻常百姓由此认识了光伏,知晓了一种被统称为“薄膜”,具有轻柔特质的可发电组件,能够应用在建筑上、汽车上、帐篷上、手机上,甚至是服装上,为人们提供可移动的清洁能源。

不过,在中国光伏界,由于坚定拥护“小众”的薄膜路线,汉能总是显得有点“另类”;李河君“把晶硅比作台式机,将薄膜比作笔记本”的言论,更是不经意间“得罪”了绝大多数选择晶硅路线的光伏同行。

在这场由来已久的关于“光伏技术哪家强”的争论中,李河君坚称,“薄膜”因具有轻柔的特质,相较晶硅产品的应用市场更为广阔;而代表晶硅路线的一方则驳斥,薄膜的性价比无法与晶硅媲美,晶硅才是光伏“王道”。

汉能薄膜发电的股票让李河君一跃成“首富”,而他之所以敢巨额投资薄膜发电产业,底气就源于那座金沙江上的金安桥水电站。他说:“水电站就是印钞机,年年有几十亿现金流。”

汉能户用发电系统组装原理示意图

汉能BIPV项目中,连廊采光顶采用彩色薄膜发电组件

汉能户用发电系统可安装于城市、农村平房、阳光房、别墅等所有拥有屋顶的建筑

李河君并不关注“首富”这个新名号,对外界质疑其在澳门“豪赌”的新闻更是嗤之以鼻。“我不怕任何质疑,但更希望外界能够客观地关注汉能是一家什么企业。”

“金安桥水电站每天净现金超1000万元”

坐落于云南金沙江中游河段的金安桥水电站,坝顶长640米,最高处达160米落差,任何立足于坝上之人都会萌生蝼蚁之感,这是“西电东送”战略目标的骨干电站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由民企投建的水电站。

如今,当李河君再次回想起那段往事时,已经坦然。“我就是个甩手掌柜,我的管理理念就是要相信别人,让别人做。外界都知道金安桥水电站我投了200多亿元,花了8年时间,但我总共去了6趟,还有两趟是陪领导去的。”李河君坦言。

作为土生土长的客家人,李河君自小生活在广东河源观堂镇一个祠堂老宅中,兄妹七人,他排行老四,小时候的李河君“话不多,但聪明、孝顺”。虽上有兄长,但李河君自小跟父亲关系亲密,“父亲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李河君称。

1991年,李河君从自己的一位大学老师那里借了5万元开始下海创业。和中国那时候许多生意人一样,李河君“无所不做”,从卖玩具、卖矿泉水、铁路运输到开矿、炒地产。到1994年底,他便积累了七八千万元的资本。

在完成了原始积累后,李河君开始考虑下一步的发展。在一位老同学的建议下,他最终决定去收购水电站。此后,李河君开始在全国寻找水电站资源。他收购的第一个水电站在他的家乡河源——东江上一个初始装机量1500千瓦的小水电站,花费1000多万元。

上世纪90年代正逢中国小水电站大发展的时代。不到10年间,数万座的小水电站在中国各地的江河上建成,其中大部分是民营水电。无疑,李河君抓住了这个机遇。

之后,李河君还收购了几家水电站,装机容量从几万千瓦到几十万千瓦。但真正让李河君触动的是2002年在云南的一次考察。这次考察过后,李河君决定押注金沙江水电站,一举与云南省签下了8座水电站中的6座,总装机规模达2300多万千瓦,超过三峡水电站。

但这个庞大的水电计划并不顺利。由于当时的国家发改委不同意,李河君无法实施这个庞大的计划。为此,李河君一度将国家发改委告上法庭。

“坦率地讲,汉能那时候告政府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们当时拿了6个水电站,国家发改委准备把水电站都拿给国有企业,一个不留给我们,做得很绝,把我逼急了。当时张国宝副主任就是不信(我们的项目能做成),说你怎么可能干得了,肯定里面有什么猫腻。他不信你,所以就要全部拿走。我们辛苦那么多年,全都给拿走,一个不给我们,我们也急了。”

当时,张国宝时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他历来被视为稳健的官员。站在国家发改委和张国宝的角度来看,不同意有足够的理由——特大型水电站所耗费、统筹的资源,仅库区移民一项,金安桥水电站就涉及永胜县3个乡镇7个村委会17个村组。这对一家民营企业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最终汉能拿到了金沙江上“一库八级”中资源最好的一座水电站,即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电站。

此后的8年,李河君把几乎所有精力都花在了金安桥水电站上,累计投资超过200亿元。2011年3月,金安桥水电站一期24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这也就意味着汉能未来将拥有源源不断的资金。

在汉能的介绍中,金安桥水电站每天的净现金流超过1000万元,“如果按现在很多水电站2万元/千瓦的装机容量来算,金安桥电站价值600亿元。”

正是有金安桥这棵“摇钱树”,才使得李河君在发展薄膜的道路上底气十足。

汉能的成功和发展,逐渐赢得了外界的认可,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对李河君的态度也慢慢发生了变化。“现在国宝主任对我们很支持,觉得真是干起来了。”李河君如是说。

“转型实际花费400多亿元”

在完成了金安桥这个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后,李河君开始思考汉能的下一个方向。

事实上,在一开始,李河君并不看好光伏。在2006年时,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大约是每度电3元钱。在他看来,光伏发电的成本如此之高,不可能具有竞争力。此外,根据当时的一些预测,光伏每度电的成本从3元降到1元,大约需要30年;而从1元降到0.5元,则需要50年。

但之后的现实情况让李河君改变了看法。从2006年到2009年,仅3年时间,光伏度电成本便由3元降到了1元。

最终,李河君决定把精力放在光伏上。但令人意外的是,李河君并没有进入技术、市场都更加成熟的晶硅技术,而是选择了技术难度更高、资金需求更大的薄膜技术。

一直以来,在光伏领域都存在两条技术路线——薄膜和晶硅。究竟哪种技术路线更有优势?业内一直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争论的焦点就是成本和转化率。在2009年,相比晶硅,薄膜并没有多大优势,相反,由于生产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市场普及率差,行业并不看好。

然而,李河君作为光伏行业的后来者,却选择大多数同行都不做的薄膜,那时甚至有评论戏谑,“要么是疯了!要么就是骗人!”

李河君直言:“薄膜转化率低以及成本高是三四年前的事,现在的薄膜转化率已经完全超过晶硅。同时,薄膜的成本已经比晶硅低。”

2009年,被认为是汉能的转型升级之年。当年,李河君抛出了一个庞大的发展计划,即用两年时间上马2吉瓦[功率单位:1吉瓦(GW)是10亿瓦]薄膜产能,做到全球第一。当时,全球唯一在光伏薄膜领域有所斩获的是美国第一太阳能(First

Solar),其产能刚刚达到1吉瓦,并且已经发展了10年。

回想起当时的转型,李河君感触颇深。“汉能转型是从2009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014年,刚开始的时候,我估计转型需要花费150亿元,但实际上花费了400多亿元。汉能在转型中选择了薄膜发电,而当年根本没有多少人知道究竟什么是薄膜,银行更不会给企业贷款,这种情况下只有靠自己。”

此后,李河君经常在公开场合大力推广薄膜技术。李河君的高调,也为他招来了不少的争议。但就在争议和质疑中,汉能在随后的两年里,成功布局了九大光伏制造基地,每个基地的起始设计产能都在250兆瓦以上。

“汉能全太阳能汽车,预计10月份出样本”

除了建造基地外,李河君还努力完善从上游光伏电池和组件的生产线装备,到中游电池、组件生产,再到下游光伏产品应用的产业链。

2011年,李河君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成为在香港上市的硅基薄膜太阳能设备制造商铂阳太阳能的实际控制人,从而直入上游装备制造。

在过去的一年中,汉能已先后与宜家、特斯拉、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世锦赛、阿斯顿马丁、美丽家园等不同领域的企业跨界合作,将柔性薄膜发电技术应用于汽车、帐篷、背包、手机,甚至是衣服上,让薄膜产品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

事实也是如此,继雷军、贾跃亭、郭台铭等外行“追风”进军汽车产业外,李河君也将一只脚踏入了汽车产业。据汉能集团2月2日宣布,汉能正在研发全太阳能动力汽车,预计今年10月拿出样车。

据李河君介绍,这一想法来自他和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的一次长谈。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一行企业家访问金砖五国,李河君在随行之列,从南非开普敦回香港的飞机上,李河君恰好与李书福坐在一起,10多个小时的飞行,他们谈得最多的就是电动汽车。通过李书福的介绍,李河君意识到驱动一辆汽车走80到100公里只需要10度电,而汉能的光伏薄膜覆盖车身可以形成一个2kW~3kW的太阳能发电系统,那么如果将6平方米高效砷化镓柔性薄膜电池集成于车身上,在日均4小时光照下,就可以驱动一辆一吨的汽车正常行驶80~100公里。两人当下决定立马合作开发太阳能动力汽车。

对于下一步,李河君的目标是建立吉瓦级产能的铜铟镓硒国产化生产线,而远期目标是到2020年打造两个世界500强企业。

猜你喜欢

李河君金安汉能
深圳市金安物流有限公司
《晨曦》
作品赏析
作品赏析3
汉能薄膜正式从港交所退市
汉能发布全太阳能动力汽车
李河君PK马云成功登上中国首富宝座
李河君:登顶“2015新财富500富人榜”
李河君 财富腰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