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党政机关公文写作的一些体会

2015-11-26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干部素质教育中心许华君

办公室业务 2015年6期
关键词:观点机关领导

文/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干部素质教育中心 许华君

公文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进行公务活动时所使用的各种正式文书。是党政机关履行职能、实施领导、处理公务具有法律效力规范的公务文书,公文具有领导、指导、规范、联系、宣传、凭证和备考的作用。机关公务员不会写公文,就好比工人不懂技能,农民不懂种田,军人不懂枪炮,商人不懂经营。如何写好公文,我的体会如下:

一、吃透上头,摸清下面

上头,通常是指上级领导机关,本级领导机关,特别是直接授予任务的领导;下面,是指基层的有关情况特别是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吃透上头,就是要弄清上级领导的想法,一般来说,领导对国家的方针和政策理解多些、透些,对全局大局性的问题观察分析思考也比较多、比较深,他们的意见应当是更接近党的方针政策,作者动笔前需要正确理解领会领导的意图,搞清他们对文件理解角度和对一些问题的想法,把握住他们的意图实质。摸清下面,就是要把基层下面的情况摸清楚,基层干部职工直接接触实际,应当充分听取他们的一些具体看法,这里也包括我们平时了解掌握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这样使写出来的公文更具现实指导性意义,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实问题。通常领导和基层的想法是不相同的,因为他们的层次不同,看问题的高度和角度都不一样。这时候作者就应该主动反复沟通讨论,使思想相互碰撞,运用科学理论武器,认真比较分析问题,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使之产生火花,上下结合,集思广益,这样才能写出有政治思想高度,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前瞻性的好公文。

二、做好材料、观点、思路写作前的准备

(一)材料准备。材料,是指公文作者为了表现公文主题,从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选取能写入公文中的内容的统称,包括情况背景、写作目的和根据、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对事情的意见和规定、执行的时间等等的统称。是提炼公文主题的根据。材料是公文写作的根据,没有材料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公文写作就无从下笔,材料的准备,包括材料收集、核对和挑选。要尽可能多地掌握材料,全方位的材料都要搜集。搜集得越多越好,能更好地提炼出可靠实在的观点。下笔时,可选择的材料越多,写得越顺手。但有些作者在收集材料时,对一些简单零碎素材容易忽视。如通知,在时间的落实上,如果不注意问清领导的时间,在写作时可能要重新去询问,费时费力。在收集材料时,要注意核对证实,要边收集边核对,即使是已被公认或众口流传的事实或者资料等,都要尽可能核对证实一下,绝不能想当然,尤其是细节,要搞清楚,不然细节上出问题与事实不符,就会造成失误。写作过程中,还要注意材料的变化,不断补充和核实。材料完备后,要精心选择,挑选出典型的,能充分说明主旨的事例,到动笔时就不必重新查找典型的事例。

(二)观点准备。观点是与收集和挑选材料同时进行的,首先要明确写作的目的,一般在各种不同的观点之间进行比较,然后确定。如写简报前,必须明确知道这篇简报的目的和作用,一是向领导机关反映情况;二是为上级提供参考,成为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三是通报某个典型事例来推动工作;或者仅提供情况。运用材料阐述问题时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和使用范围选择材料。只有目的明确,在主题提炼和材料的使用方面,写起来才不走或少走弯路;如果目的不明确或偏离写作主旨,就出现写完后重新再写的后果。有些文件,如写调查报告,动笔前,应该回过头重新审视调查的目的。因调查目的只是调查前的想法,在调查过程中想法可能变化。所以下笔前,再审视下调查报告的目的是必要的。确定公文主旨的依据,是它要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针对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肯定与否定的理据是否充分,是否不明确等等,都需要全面深入地分析研究,只有主旨明确了,观点才鲜明,才能在安排公文的结构,挑选材料时取舍有据,详略适当,写作才更顺手。

(三)思路准备。有材料,又有明确的主旨,就要进行布局谋篇了。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文章有几个层次有几个小观点,怎样突出重点,主次内容分明、详略得当、前后连贯等等,好构思,要谋略,最好列个提纲,就像盖房子,要有设计图纸,做到动笔时能掌控文章全局,避免小观点的丢失或前后重复,这样既会提高公文质量,又提高写作速度。不同文体的写作提纲,也有粗细之分,如大型的工作报告、总结报告或调查报告等,因为文章较长,观点比较多,所以应有较详尽的提纲,有全篇的格局、层次,然后每个层次所用的材料都要列出来;短小的公文,如工作计划和会议纪要,提纲可简略些;还有些要求急、容量小的公文,如简报或通知等,一般就不会列提纲了。提纲怎样写,没有固定模式,可按文章长短需要和个人写作习惯、写作观点材料的熟练程度等等而定。

材料、观点和思路的准备是相互关联、缺一不可的,往往是同时进行,整理材料、选择典型素材的过程,也是提炼主题的过程。这些工作完成,腹稿或提纲也基本成型。

三、把握公文的特点:实用、严格、准确、简练

(一)实用。公文与小说、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相比较,公文是以实用为目的,是用事实和道理表明观点,不像文学作品,用形象来表明观点。公文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存在,是逻辑思维的活动。公文的内容必须反映公务中的情况,是对工作情况表明态度,对工作问题提出解决的方针原则、措施和办法。如上行文,向上级反映工作中的新情况、问题和经验,让领导机关了解或定夺。平行文,是就某一或某些工作问题相互知照或协商。现在各级机关一再强调要克服“文电多”的问题,本人感到注重实用,在实用上把关就能解决问题,一个文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多重发文,没有用处的文就不要发。

(二)程式化。公文是格式。与文艺作品不同,公文的目的性很强,带有任务式,同时有相对文种、格式和行文方式。例如该写请示就不能写成报告,是应该写通知的不能写成通报,不同的文种,有不同的格式要求,开头、结尾都是不同的。这种固定的格式和行文方式是机关公文法定权威和鲜明的政治性的体现,也给我们工作人员提出了对公文态度的要求。

(三)确保准确。公文有固定的使用范围、对象和任务,这就决定它无论内容还是文字都必须真实反映客观事物,内容实事求是,不允许想象和虚构。写文艺作品,编写什么是作者的事,而公文要求的真实是绝对的真实。公文的语言必须朴实贴切、准确。要注意不能有概念的外延交叉,如:“号召广大的党员、干部、教职工向某某同志学习”,这里“党员”“干部”“教职工”三个概念的外延交叉,不够明确。把“领导干部”写成“党员干部”缩小概念等等。概念使用是前后一致,推理要周密,要防止把现象当作本质,把偶然发生的事当作普遍存在的现象。如“财经纪律大检查对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财会制度、财经纪律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在实行经营承包的情况下,更要严肃财经纪律。”前后两个“财经纪律”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概念的内涵是不同的,所以这样写就不准确了。公文是领导机关的语言,涉及面广,影响面大,切不可追求华丽而失实,造成思想混乱,使工作遭受损失。

(四)力求简炼。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高低,是衡量领导机关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体现在公文写作上,就是要倡导干脆利索、简明的文风,能一句话讲清的就是不要拐弯抹角地说几句话。

猜你喜欢

观点机关领导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