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论办公效率的提高
2015-11-26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焦名海
文/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焦名海
黄炎培论办公效率的提高
文/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焦名海
上世纪30年代,针对政府机关办事效率低的状况,黄炎培认为要提升办公效率,需要加强办公人员的修养、培养共担责任、有远大理想、做事缜密、管理民主的精神,细分事情、做好计划,制订标准,公开公正考核。
黄炎培;行政;办公效率
上世纪30年代,针对当时政府机构运作迟缓,人员多、办事效率低下的情况,以甘乃光为首的一批高级行政官员,开展了提高机关行政效率的改革。因其参与人员多、历经时间长、影响较大,后来称之为“行政效率运动”。黄炎培领导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接受相关机构的委托,举办了多期办公室人员的培训工作,黄炎培也先后16次给培训人员作讲述。为了满足更多机关办公人员的需要,黄炎培将报告整理成书,于1933年由商务出版社出版了《机关管理一得》一书。1947年,黄炎培针对抗战后机关办公的需要,又对此书作修订,以《民主机关管理》为名出版,仍由商务出版社出版。这两部书中,黄炎培借鉴西方的管理思想,结合自己40多年办公管理经验,对机关办公管理进行了深刻地阐述,其中有许多观点对于现在仍然有借鉴意义。限于篇幅,下面重点论述黄炎培关于提高办公效率的思想。
一、加强办公人员的修养
黄炎培认为,一个机关的工作效能,其实质是“一个人根据其人生观所发生努力的总和”,同时认为办公人员“个人身心的进益”,可以“促成机关总效率的加强”。为此,他认为机关要利用办公人员的工作余暇,借助集体活动,加强办公人员的身心修养。这样做不仅可以“解免个人公余的烦恼”,代替他们的“非正当消遣”,而且还有利于公务。
黄炎培还认为,办公人员可以从下面几个途径来加强自己的身心修养。第一,召开工作研讨会。办公人员集中一起,研究工作“品质上验其完善与否”“数量验其充分与否”“时间上验其比较改进与否”。对工作研讨个人也可以开展,但相比于集体研讨,更能加强办公人员的修养,因为在集体讨论中,每个人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也要大胆地批评别人”,在集体上相互批评虽有争吵,但不会形成成见,反而会促进感情。第二,读书会。黄炎培认为读书会不仅可以解免烦闷,代替非正当消遣,而且还能为大家带来读书乐趣。
黄炎培认为,除办公人员要加强修养外,领导更要加强修养。领导加强修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躬亲”。这里躬亲不是所有事都要领导去经历,而是在适当范围内,又有适当的机会,对于重要的事务,要“亲身尝试一下”,这样可以对事情的具体细节有所了解,同时也可以了解承担所采取的方法是否恰当。此外,还可以“增加从属人员的勤奋”。第二,“率先”。 “率先”,就是“要别人做,自己先做;要别人不做,自己先不做。”“率先”,不仅是个人“处世的金针”“成功的宝筏”,而且也是“教育”从属“少不得的”方面,黄炎培举例说,假设科长在工作上自己不努力,而要科员努力,这是不可能的。第三,“后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本人做的事,后来接手的人知道从何处着手;一是要培养能接手自己工作的人。这样一旦本人离开,也不至于耽搁事务。
二、整个办公职员要有一种“精神”
黄炎培认为,提高办公效能,全体办公人员还需要一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才能把控住局面,才能在遇到艰难时,克服困难,才能保证职员在张弛有度的氛围中完成工作。黄炎培将这种精神归纳为7个方面:第一,“担得起”,办公室每一个工作人员“发挥他们的热忱,能相互感动”,有着“伟大的共同目标”,能“下定决心”克服种种障碍。这样,“自然举重若轻,任何艰难担得起”。第二,“立得稳”,就是办公人员在遇到任何危难时,心里“不慌张”,手足“不错乱”,以“镇定的精神”控制局面。第三,“展得开”,办公人员看事要有“远大的眼光”,对人要有“开阔的胸襟”,平时做事能“发挥大无畏的精神”,认为应做的事,能大胆放手去做。但是要避免好大喜功。第四,“照顾得周密”,办公人员既要放得开,也要做到周密,要做到周密就是办公室的“一事一物一地一人”都有人管理。第五,“处理得从容”,办公人员不要把自己搞得太紧张,要学会“一张一弛”,“使精神因一度激起而奋发,因一度放松而休息”。这样,全体人员就能在“努力而不喫力”条件下“协调前进”。第六,“传得下”,办公室管理要避免“一朝去位”“无人继续”的情况,需要全体职员“发挥民主作风”,使人人成为“能继之人”。要“把工作经历写成史实传之后人”。第七,“结束得干净”,当有些事务需要结束的时候,办公人员能做到“能发能收”。当需要“发”时能按上级要求把事情做好,当需要“收”时,能“毫无牵扯,随地随事可以圆满收场”。
三、细分事务,制订计划
就当时办公情况来看,事情不分轻重缓急,事情不进行分类管理,处理时无头绪、无计划等也办公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黄炎培针对当时办公效率低下的情况,认为要提高办公室事务处理的效率,首先要对事进行细分。认为是细分可以避免对管
理事务的“忽视”,同时可以避免事务管理中由于“当局的一时冲动”,造成“忽轻忽重,忽起忽灭”。那么如何对办公室事务进行分类呢?黄炎培认为,当一个机关开办之初,可以根据一般办公室事务处理的常规来分。等事务复杂以后,可以按具体情况来划分。黄炎培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内依政策的规定,外应事实之需要”来分,即政策规定的重要事项,即使很简单,也要做详细地细分。还有就是临时急需的处理事务,也要做细分,总之,细分事务要做到“应无尽无,应有尽有,急其所急,缓其所缓,再根据事实要求,与不违背经济原则两条件下,灵活运用。”
提高办公效率除了强调对事项进行细分外,他强调做事要有计划,认为“办事成功与否,大部分看他所定的计划怎样”,所以他提出计划“值得用心去做”。他认为制订事务管理计划前,要对事项进行纵横两个方面作考虑。横向考虑,就是考察事务之间是否具有相互关联,它们是否可同时处理;纵向考虑,就是要处理的事务是否“一本一末”的关系,是否存在先后关系。如果有这些关系,就可根据这些关系,制订工作程序,然后“次第进行”。当计划制订好后,需要执行计划的“诚意”,如果“只图事项繁多,文字好看,并没有从缓急先后上审慎考虑,名为计划,实不成为计划。”
四、制订效能标准,强调“明以试功”
黄炎培认为办公效能,关键是人,而要提高人的效能,除了加强职员修养和精神培养外,还要加强考核,主张通过“明以试功”的考核来激发职员的积极性。为此,事先必须制订效能标准。黄炎培将办公效能分为“完成”“正确”“迅速”“经济”四个等级。“完成”是指将所有事务全部做完,“如只做到一部分,还不算成功。须要完全做到”。“正确”是指处理事务不能出现差错。因为出现差错“就有误事的可能”,所以“正确是最要紧的”。“迅速”是指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事务,完成的时间标准要“依事的难易,经过实际的反复实验”来确定,同时应以多数人完成时间来确定。当用时间来检查工作效率时,可采取“定时量”和“定时点”的方法,但定时法比定量法好,比如撰写一份文件,用定量法就是规定他两天完成,今天交给他任务,明天就要完稿,但更好用定点法,即规定明天何时完成。
五、科学设置办公部门,加强各部门联系
黄炎培认为现代任何事业“都有时间性”,讲究时效。要提高办公效率,还应合理设置办公部门,加强办公部门与各部门的联系。黄炎培认为办公室设置,首先根据其使命来选择地方。“服务于某种人的,应将机关设置在这类人中,服务于广大民众的,应将机关设置广大民众中”。其次根据其性质来选择地方,办公室是一个上传下达的地方,它与机构各部门都存在着联系,是机构的中枢部门。所以办公室设置要保证“各局部、各方面与中枢往来便捷”,能“居高临下”,对各局部、各方面 “易于照料与统制”。
在加强办公室与各部门联系方面,黄炎培提出了纵横联系法。“纵”的联系,即在办公室下设置下层机关,每个机关联系一些部门,但是也防止过多设置机关,一般说来,一个人联系十个左右的机关是恰当的。“横”的联系,主要通过部门会议来进行。为了提高效率,黄炎培建议同署办公,加强办公室与部门的联系,充分发挥部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