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建设问题探讨
2015-11-26天津市静海县图书馆姚芳
文/天津市静海县图书馆 姚芳
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建设问题探讨
文/天津市静海县图书馆 姚芳
本文阐述了在全国共享工程建设当中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作为文化共享工程网络建设当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县级支中心对于整个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探讨了县级支中心在建设中所遇到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建设;问题;对策
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借助现代的高新科技手段,把我国几千年所凝聚的多种类型的文化资源精华、贴近广大人民生活的现代社会文化信息资源做出数字化的整合、处理,在互联网上建立起了中华文化信息中心、网络中心,其文化信息资源网络传输系统覆盖了我国省(市、自治区)以及大多数县(市)、地(市)和一部分乡镇、社区(街道),有效地促进了全国范围内优秀文化信息的共建与共享。共享工程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一个重要手段,能够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繁荣、建设和谐社会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现状
2002年4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由文化部和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成为一项以缩小城乡的文化差距、改善城乡的文化服务体系以及促进和谐社会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文化创新工程。通过不断地发展与完善,文化共享工程已初步形成了借助互联网、通信网、卫星网、广播电视网和电子政务外网等多种手段来进行数字资源传播的技术渠道,促使了文化信息资源之间的有效传递与共享,并且初步形成了适应工程业务要求的三网融合、移动互联以及云计算等多种技术模式,实现了基层的文化单位信息化水平、数字资源服务水平的巨大提升,给广大人民群众借助多种方式来从各种渠道获得并使用相关文化信息资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据统计,2011年底我国文化共享工程的经费投入总额已经达到了66.87亿元,总计培训人次达591万人,并给11.2亿多群众提供了服务。经过十年的不断努力,到2012年5月,我国文化共享工程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国家中心、33个省级分中心、2800多个县级支中心、28000多个乡镇基层服务点以及60多万个行政基层服务点,其中一部分省(市、区)的村级覆盖范围已延伸至自然村,涵盖了艺术欣赏、文化教育、农业科技、少儿动漫、知识讲座等视频资源的数字资源建设的总量高达136.4TB。设在我馆的共享工程静海支中心,截至目前已建成1个支中心,284个乡镇村基层点,通过外购与自建的数字资源2.32TB。
二、我国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大多设立于县级图书馆,建设中的县级支中心主要作用包括:承接、整合并配送文化信息资源,即借助现代化通信手段对资源进行接收与整理,并通过各种传播流行文化信息资源来提高终端接收终端管理服务的质量,提供技术指导和终端指导,实现保护设备和对当地城市服务水平管理和监督的资源更新。由此可见,县级支中心作为文化共享工程网络建设中的重要的环节,其作用的良好发挥对整个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专项资金的投入不足。资金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日常运行当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然而目前我国各级、各地政府对于共享工程的认识存在严重的偏位,重经济轻文化,对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使得文化建设包括共享工程投入严重不足。而共享工程建设必要的设备配备、场所设置、信息服务以及日常管理等工作缺少足够的资金投放,导致其只能流于形式。以我馆为例,每年财政所拨购书经费都无法达到基本要求,甚至连续几年根本没有购书经费,就更难保证共享工程的日常运行费用。其他相关设备购置和更新费、数字文献资源购置费、互联网光纤费、设备维护费、软件升级更新费及人员辅导培训费等更是未被纳入到预算当中。共享工程的资源整理费、水电费及对各个乡镇的辅导培训费和设备的更新费用等运行经费都严重不足。同时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单位,县级公共图书馆所拨资金普遍存在着受到地方政府占用的现象,这也给县级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顺利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
(二)人员和技术力量的不足。在国家以及市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总体要求当中,明确了县级支中心人员需负责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所辖基层中心的业务指导及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这就使得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与技术才能胜任共享工程的建设与服务工作。然而实际上,各区县支中心特别是县级支中心工作人员中具有计算机专业本专科原始学历者寥寥无几,大多数只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缺少对相关计算机与网络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就我馆的实际情况来看,负责共享工程支中心建设工作的4名技术人员,除了做好支中心的日常工作以外,还需承担电子阅览室的读者接待、馆内局域网络和专用服务器的维护、博物馆的网站更新,还有维持管理,网络设备维修,后台维修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很多工作终端设备的维护,同时,工作人员的水平限制,技术条件,
技术的训练和各种各样其他的因素,功能的技术骨干的中心完全的游戏,达成困难。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专业人才、参加培训的机会少。
三、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建设的有效对策
(一)强化领导重视,建立长效机制。作为新时期的一项惠农工程,各项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日常运行、相关设备的后续维护、数字资源的建设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目前国家给各基层所投入的设备补助不能满足文化共享工程运行期间的经费需求,因此,要想保证文化共享工程的顺利运行,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是十分必要的。应争取政府提高对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将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长效机制,加大对共享工程这一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地方自治体项目资本投资,为了社会的其他资金的支援,得到了。共享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与投资资金运用合理、完全应该是。我们建设的成功体验会得到文化局的认可,地区城市年度资金提供,市财政每年建设费的设立的资助下,被交付特别资金的文化共享工程,每天的活动项目,共享网络的维持管理和资本的支持。
(二)加大人员培训,组建人才队伍。除了资金投入之外,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也是文化共享工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目前,受到县级图书馆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员不足的制约,我国很多文化共享工程的工作难以有效地进行。就我县而言,支中心在实际工作运行过程中便面临了诸多困难,例如接收节目的问题、服务器的问题、刻录光盘的问题等,因馆内的相关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导致每次出现问题时只能不断向市级分中心的技术人员进行电话请教,在无法通过电话来解决时就把分中心的技术人员请到馆里进行维护、排除故障。由于分中心的工作任务也非常繁重,技术人员脱不开身我们就只能等待,这样就势必会给下一步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县级馆的专门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尤为关键,应当由市级分中心对县级支中心的人员进行统一安排培训,及时地做好县支中心的人员培训工作,并由县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来对乡(镇)基层服务点的技术人员培训工作进行安排。保证培训工作的经常化与规范化,对培训标准进行统一制定,通过网络互动、集中授课和光盘教学等方式按分级分批的原则来展开培训。尽快培养出一支业务熟练、技术过硬、服务优良、管理规范的管理人才队伍,给各地的文化共享工程工作的实施带来人员保障。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项互惠互利的民心工程,我们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才能使文化共享工程工作实现预期的效果,使基层的科技与文化信息资源的推广、利用工作更加生机勃勃、丰富多彩,从而保证共享资源建设的投入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使共享工程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1]阎琼英.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重庆图情研究,2008( 2 ) .
[2]杨清华.共享工程与农村文化建设[J].河北科技图苑,2009(3).
[3]王凤娥,邱茂炜.图书馆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中的困境与变革[J].图书馆学刊,2009(8).
[4]吴凤琴.共享工程基层中心建设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5).
[5]李瑾.区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新世纪图书馆, 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