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海 大阅兵合唱总指挥的背后

2015-11-26余玮

中华儿女 2015年18期
关键词:军乐团总指挥合唱团

余玮

2015年9月3日,庄严雄伟的天安门前,万众瞩目!

10时整,报时钟声响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开始。70响礼炮响彻云霄,200名国旗护卫队官兵护卫着五星红旗,迈着有力的步伐,从人民英雄纪念碑行进至广场北侧国旗杆前。

一个身影双手用力向外一划、一抬、一落,在身前稳稳地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激昂澎湃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天地。全场齐声高唱,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这个身影,就是由1200人组成的解放军合唱团团长兼总指挥于海。于海曾四次参加过国庆大典活动、两次担任联合军乐团总指挥,这次又再度担任解放军合唱团团长兼总指挥参加抗战胜利纪念日大阅兵,先后接受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最高领导人的检阅。“受阅一次,光荣一生。每一次指挥,我耳边听到的,我心中涌现的,仿佛是伟大祖国大踏步前进的响亮乐章!”

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1952年7月10日,军乐团正式成立,全称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军乐团”。1959年,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于海很庆幸自己能进入这被国外媒体称之为的“中国的皇家乐团”,更没有想到曾在这个世界最大的军乐团里成为主帅。

1970年5月20日,毛泽东发表《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声明(史称“5·20声明”)。21日上午,毛泽东邀请西哈努克亲王共同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支持世界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斗争大会。百万人集会天安门广场和东西长安街,人如潮、旗如海,蔚为壮观。

这年刚到军乐团不久的于海原本有机会“上场壮声势”,并见到心中敬爱的毛主席,然而他最终失去了这次机会。原来,在排练期间,于海背着俗称“大炮”的大号站在后排,由于身体相对单薄,加上长时间的训练,体力不支而两次晕倒,结果被取消了到现场的资格。听到这个决定,他痛苦不堪,还掉了眼泪。后来,听到别人讲及现场“人山人海、红旗招展、锣鼓喧天”的情景时,于海心里更不是滋味。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是1970年的国庆节。这一天,于海作为解放军军乐团最年轻的克拉管演奏员之一在天安门广场接受了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检阅,见到了日思夜想的毛主席。“那一次没有阅兵式,只有群众游行。我们军乐团700多人全部到金水桥的对面执行演奏任务。当我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看到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主席,激动万分,不禁流下了热泪。”

1984年10月1日,国庆35周年。这一年,于海以联合军乐团分指挥的身份,接受了邓小平等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检阅。这是继1959年国庆之后,25年来第一次盛大的国庆阅兵,也是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第一次公开展示自己的武装力量。“当年的二三月份,我和战友们收到了参加国庆阅兵的指示,大家当时都特别地激动,因为我们深感,这是一个新的时代,能够参与这样重要的国之大典是莫大的荣幸。”不久,联合军乐团就集中住进北京清河二炮某部军营。由于要在烈日下训练,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太大,甚至有人中暑晕倒。几个月训练下来,每个人都变得黑瘦黑瘦的,可是谁也没有怨言。

于海是联合军乐团二大队的分指挥,从接到任务到国庆当天,几乎没睡过一次踏实觉,总是在想:“我自己能否指挥好?到时候可千万别出差错啊!”和演奏员一样,于海也要背谱、演练,连走路的时候手也在不知不觉地打拍子,还和乐队反复排练乐曲的起止配合。就这样,时间似乎很快就到了10月1日。作为军乐团的分指挥,于海站在天安门广场的正中央,配合总指挥圆满完成了指挥任务。当大典结束时,于海感觉两腿僵硬、已迈不开步了……

1999年初,于海被任命为解放军军乐团副团长。5月份,筹建国庆50周年庆祝活动的千人联合军乐团,于海受命担任总指挥。这次大典上要不间断地演奏37首(次)乐曲,因此每个联合军乐团成员都要把这些乐谱牢记在心。“按照阅兵行进的速度,我们乐团的节奏设定在每分钟116拍。用节拍器来卡住每一个队员的速度和节奏,差半拍都不行。我那时每天都对着节拍器和秒表无数遍地练习,还与两位副总指挥和18位分指挥共同探讨研究、加练同步打拍子。大家4个多月的演练仍然是在户外,每天数小时的曝晒对身体是极大的考验。”作为总指挥,于海改变了以往一些“苦练死练”的做法,注重人性化的科学训练,在确保训练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训练强度。

“1999年10月1日清晨,当我以联合军乐团总指挥的身份,走向摆放在天安门广场10万学生和千人军乐团的最中央、最前方、正对天安门城楼的红色金边总指挥台时,想起30年来自己一步步的成长,紧张变成了兴奋,兴奋又归于平静。”于海说,一个个铁流般的方队踏着军乐团演奏的铿锵旋律从他身边走过时,那种神圣、自豪和感动,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这一刻,什么苦、什么累,都是值得的,因为我们收获了无比的荣耀!”

2009年初,于海被正式任命为国庆60周年大典千人联合军乐团团长兼总指挥。联合军乐团于3月26日在北京成立,战友们分别来自解放军四总部、海军、空军、二炮、武警和七大军区,共15个大单位、47个小单位。组建伊始,联合军乐团、合唱队、民族打击乐队、现场布局人员、音响师在一些技术问题和合作上各执己见,争论不休,几次讨论都没有结果。后来,北京国庆阅兵总指挥部专门下文任命于海为“音乐总监”,并明确表示“在庆祝活动的天安门现场,再遇到任何问题都由音乐总监来定”。这样一来,工作就顺利多了。于海综合大家的合理意见和场地、音响情况,顺利开展工作,在各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合作非常愉快,工作进展很顺利。经过集中训练3个月共计118次的排练和预演,联合军乐团磨炼成一支过硬的团队,实现了曲目间的无缝连接。国庆60周年大典,联合军乐团像以往一样第一个入场、第一个就位。“在我走上指挥台的那一瞬间,我深切地感受到祖国60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近10年来科技的发展及人文理念的进步。庆典活动直到中午12点26分结束,我们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内不间断演奏的45首(次)乐曲,创造了可以说是参加人数最多、背奏乐曲量最大、表演形式最复杂、连续演奏时间最长、演奏水平最高的纪录。”

回顾自己的艺术生涯,于海感到很幸运。因为他曾作为解放军军乐团的演奏员和指挥,几乎亲历、见证、参与了共和国40多年来每一次国家重大庆典活动的重要时刻。并还曾在党的第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时站在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上指挥全体代表高唱国歌,还多次在全国人大、政协大会的开闭幕式上指挥乐队演奏礼仪乐曲,指挥全体代表、委员高唱国歌。

解放军合唱团的首次组建细节

2015年9月3日,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这一天,一支由千余名军校学员组成的解放军合唱团首次亮相。这是我国阅兵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世界阅兵史上第一支全部由军校学员组成的合唱队伍。

解放军合唱团由千余名在校就读的军校学员组成,队员平均年龄21岁,有刚入学仅一年的新生,也有在部队任职后重返校园的研究生学员。合唱团全部为男学员。这支队伍的总负责人就是团长兼总指挥于海。合唱团的队员们在阅兵村训练时称于海为“村长”。

15岁加入解放军军乐团正式入伍至今,在军队奋斗40多年的于海,早已从普通学员晋升成为享受将军级待遇的大音乐家,尽管此前多次被任命为国庆阅兵联合军乐团的指挥或总指挥,但没有想到60岁还领衔组建参加抗战胜利日首次阅兵的解放军合唱团。

接到任务时,于海正在外地音乐学院讲学,完全没有心理准备。早在2011年7月,他就已经卸下解放军军乐团团长行政职务,转向音乐教学与学术交流,每天的日程排得满满的。但为了完成好阅兵任务,他立即推掉个人安排。

于海说:“当时领导跟我谈的时候,说我是解放军合唱团负责人的‘不二人选,一方面是挺高兴,领导让我担当重任是对我的信任,这样的话,我终于有了个机会‘打一个大满贯,从1970年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毛泽东主席检阅至今,几代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上的重大活动我都参加了,这是很辉煌很圆满的事情。但另一方面,我也确实有一点不知所措,我当时想,都是部队学员,没有专业基础,能不能完成任务?一开始我觉得能够唱下来就不错了,但是经过一个多月的分训,集中到北京来的时候,我听完感觉不仅是能唱下来,还有唱好的空间。再到后来,我们请印青、王宏伟、王和声、宋祖英、甘萍等著名作曲家和歌唱家来听,他们也都非常感动,夸队员们唱得很棒。”于海说,阅兵合唱任务是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军队的一项光荣而神圣的政治任务,组建解放军合唱团在阅兵式上演唱抗战歌曲,具有与众不同的特殊意义。

于海最先感到的是时间十分紧迫,所有参阅部队及有关单位都已于半年前建立并训练,而合唱团组建方案明确时已到了6月9日,离9月3日大阅兵不足3个月的时间。“合唱团队员要求全部从非音乐专业的军队院校学员中选拔,这无疑增加了我们的训练难度。”

时不我待,从6月上旬开始,于海率专家组开始奔赴总装、海军、空军所属的装甲兵工程学院、海军工程大学、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空军工程大学、空军航空大学、空军预警学院7所院校选拔队员,按照音色、音调、身高、气质等条件要求,先从近两万名学员中初选7100名队员,然后进行复选,复选阶段一对一面试,逐个打分,经过多轮淘汰,最终选拔确定了1200名参训队员。

于海说:“解放军合唱团在这次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阅兵庆典中演唱多首歌曲。这些歌曲是总部机关组织有关专家反复研究论证,具有深刻的内涵意义。整体上讲,它们承载并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强国强军的伟大梦想。”他介绍,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作为庆典活动常用的仪式歌曲外,其他歌曲各有特点。如《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可以更好地营造纪念大会的庄严氛围,也符合解放军合唱团全部由学员组成的属性;《保卫黄河》是抗战经典歌曲中的代表作,情绪激越,能充分感染现场的情绪和调动观众的情感;《在太行山上》是一首充满革命浪漫主义的抗战经典歌曲,实现了抒情性与战斗性的完美结合;《强军战歌》唱出了人民军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时代强音;《人民军队忠于党》表达了全军将士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的坚定信念;《团结就是力量》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团结奋斗的意志力量。

为充分烘托抗战胜利日纪念大会的庄严氛围,展示千人大合唱的大阵容、大气势、大震撼,于海曾组织专家对合唱参阅歌曲进行了改编。“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队员音高、音域特点,还组织专业力量对曲谱进行了改编,并且设计了一些军姿动作,增加了观赏效果,体现了军人的威武英姿。经过反复打磨的歌曲,既保留了原本风格,又实现了最佳演唱效果,达到观赏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从“零基础”到有形有势有魂的背后

解放军合唱团配备有1名团长、1名政委、2名副团长,10位业务指导老师,24位业务教歌员。根据于海的要求,每一个教歌员负责50名学员,责任到人,一对一了解每个队员的优点缺点,保证50个人唱好。

7月15日,在各地分训一个多月的七大院校合唱团队员集结到北京。入驻集训场地当天,团长们组织了300人的小合唱,让他们高兴的是300人唱齐了。第二天,1200人的首次合唱结果更让他们兴奋,此前没底的他们终于觉得:“这群‘零基础的学员能完成任务!”

解放军合唱团集中进驻到正式参阅只有50天的时间。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千余名非音乐专业的军校学员,要完成向具有一流演唱水准的准专业队员转变。“从不会唱到唱会唱熟,从唱会唱熟到唱准唱美。来自全军的35名专家和教歌员一句一句教、一段一段唱、一首一首练,延长训练时间,加大训练量,经常加班到深夜。”

那段时间,合唱团有个口头禅:“你今天啃苹果了吗?”于海介绍,因为咬苹果的口型跟演唱的口型是一样的,就有教歌员发明了咬苹果练口型法。“打哈欠法”也是教歌员们在训练中常用的方法。有一次领导检查训练,听到一串打哈欠的声音,感觉很奇怪:是不是队员们训练太累了?后来才知道,有老师发现打哈欠的发声类似美声,就教合唱队员怎么打哈欠,发出很柔和又有质感的声音。

解放军合唱团队员们不仅要唱,还要配合演唱做动作,在唱《国歌》、《人民军队忠于党》时队员们要全体敬礼。于海告诉记者,大家都看到军人敬礼敬得很漂亮很标准,但是这么多人一起就未必漂亮,要集体做得漂亮很不容易。于海说,“1200人要在一个节拍点上戴着白手套同时敬礼敬齐,就不能有一个人分心,不能有一个人做错。”在训练中,角度好不好,手鼓了一点点还是歪了一点点,抬的高度,倾斜的角度都要校正。

合唱团有个公式:1200减1等于0。只要有一个人做错,任何一个队员晃动或倒下都会影响整体,大家的努力就白费。对首次担任解放军合唱团团长的于海来说,这个公式让他感觉压力颇大。2009年指挥学生合唱团时,2500人的学生合唱团就有不少人晕倒被悄悄地抬去休息。

于海说,队员们的训练让他很感动。“烈日下我们穿着那么厚的礼服,都带着内衬,衣服全部湿透了,大汗淋漓的,队员们也一动不动。我们队员极度反应了都要硬咬着,很多人快要呕吐了还忍着。”

合唱是群体性的表演,讲究千人一个声音、一个调,需要极强的集体意识。于海说,解放军合唱团虽是临时单位,但官兵们把千载难逢的合唱参阅履历当做一生最大的荣誉,不论训练多苦多累,都把集体荣誉看得至高无上,这也是合唱团的最大特色。

201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军歌嘹亮、军姿雄壮,铁骑滚滚、鹰击长空。阅兵场上,一首首激昂的熟悉旋律,唤起深沉的历史记忆。观礼台上,有人击打节拍、有人忘情哼唱、有人热泪盈眶。正在指挥解放军合唱团的于海见证着历史时刻、感受着民族情怀、聆听着新中国奋进的铿锵足音……

猜你喜欢

军乐团总指挥合唱团
南昌起义的代总指挥是谁?
鼠国要上天之谁是总指挥?
难忘的合唱团
机器人担纲管弦乐团总指挥
合唱团的那些事儿
毛茸茸合唱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 瑞士军乐团联合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