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晖 苦寒极地“铁人”魂
2015-11-26李而亮
李而亮
打开中国的版图,会发现尼玛县位于西藏区域的中心位置。可在西藏,你要说去尼玛县,即便是当地人也会面露惊诧之色。
当记者驱车800公里奔赴尼玛,沿途通过微信给朋友们发照片,不少朋友好奇地回复:“没想到还真有个叫尼玛(网络语)的地方?”
尼玛(汉语意为太阳)、班戈、申扎、双湖在西藏统称为藏北四县,不仅是西藏平均海拔的最高县(约5000米),更以偏远、艰苦、贫困著称。这里毗邻可可西里无人区,天寒地冻,氧气极缺,人烟稀少,风沙漫卷。过去,能到藏北四县走上一遭的人,回到拉萨也会有股英雄般的自豪。
可有这样一位援藏干部,他不仅在藏北四县中最北边的双湖县连续工作四年,完成了两届援藏任务。回到北京两年后,再一次奔赴四县中最西端的尼玛县援藏三年。这样的经历,在历经20年的全国数千名对口援藏干部中,绝无仅有。
在这片苦寒之地整整七个年头,他始终坚持中国海油“解困、扶本、造血,建立长效机制”的援藏工作思路,大力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口援藏工作,极大促进了尼玛县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他就是中国海油的援藏干部,现任西藏那曲地区政府副秘书长、尼玛县常务副县长的王晖。
两次进藏,三届援藏,只因对这片广袤高原的魂牵梦绕
2002年,在全国各省市、中央部委对口支援西藏的基础上,中央又作出了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对口支援西藏的重要决策。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中信公司分别对口支援藏北四县(区)。
2007年7月,在中石油工作的王晖,被选为中央第五批援藏干部,对口支援那曲地区的双湖特别区,任西藏那曲地区政府副秘书长、双湖常务副区长。
“我当时对双湖一无所知,找遍了西藏地图才找到那个很不起眼的小圆点。”王晖说起当时的感受,其实一点也不夸张。别说是刚进藏的援藏干部,就连许多老西藏提起双湖,也有遥远极地之感。
双湖,因藏文“两个湖”而得名。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建县,它不仅是全国最年轻的县,更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县。其前身是从属于那曲的“双湖特别行政区”,再前身是“双湖办事处”,再再前身则是人迹罕至的无人区了。而前面这些行政机构,都是为了开发无人区而逐步建立升级的。
当年还未满34岁的王晖,一进藏就被严重的高原反应击倒了。从拉萨到双湖的整两天路程,越往高海拔地区走,他的高原反应就越大。走到第二天,他只能躺在汽车里,怀抱着氧气瓶不停的吸氧,肠胃的绿水都吐完了。“当时我想,还不知道能否活着出来。”如今对记者说这话时,王晖一脸轻松。可只要经历过那种极度高原反应的人,才会领略啥叫生不如死。
既然来援藏,可不是旅游。最重要的是自己站得起来,撑得下来。王晖来自中石油的宣传单位,深知中国石油人最宝贵的财富就是“铁人精神”。“我们石油人到西藏来,不光是援助资金、项目,要帮助这里的群众尽快摆脱贫困落后,而且也是铁人精神的一种发扬与传承。”如果自己什么事情都没干,就被恶劣环境所打到,以后再给大家宣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那就是一种笑话了。
凡有进藏经验的人都知道,打败高原反应最好的办法就是“硬扛”。你越软弱,它越欺负你。仗着年轻,王晖战胜了严重的高原反应。而接下来的酥油茶、风干肉、糌粑等过去难以下咽的主要饮食,他也从不适应到喜欢。“现在,我揉糌粑已经非常熟练,还可以夹杂着生牛肉酱吃。”说到这,王晖脸上还有种掩饰不住的得意。
身体挺过来了,王晖开始他在茫茫牧区原野上的援藏事业——走村串户、调查研究、潜心思考、创立项目、落实资金、动工建设……以忘我的精神收获着工作的每一点成就,也经历着人生的每一次考验。
在王晖初到时,双湖还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有一次下乡,天黑迷了路,车驶入了湖边的沼泽里,越陷越深。这时候天下起了雪,气温骤然降到了零下。手机又没有信号,无法求助。一行五人只好团缩在车里。半夜,王晖冻得发起了高烧,渐入昏迷状态。在杳无人烟的黑夜里,他甚至想到这可能是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天。天亮后,他们相互搀扶着走了十几里路才拦到一辆大货车。走到终于有信号的地方,给家人打通了电话。他妈妈在电话里大哭着说:“哎呀,知道你还活着就行了!”女儿抢过电话大声喊:“爸爸,你快回来吧,我想你了!”放下电话,知道自己终于活过来的王晖,不由得泪流满面。
生活、工作、生死的一次次考验,没有让王晖退缩,反而令他对这片高寒贫瘠的土地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之情。国企援藏原定每期为两年。2009他的第一期援藏期满后,接着开始第二期的援藏任务。四年,在双湖的无数个不眠之夜,浓缩为他人生最精彩的华章。
2011年回到北京后,王晖的心却总牵挂着西藏、惦记着双湖的牧民群众。他觉得还有好多想法没有付诸行动,还有好多已经铺展的规划没有实现。2012年他从中石油调到中海油工作,在新的工作岗位,办的许多还是援藏的事,帮助许多还是藏区的人,“总感觉自己从没离开西藏一样。”
进入2013年,又到了对口援藏干部轮换的时候。为西藏高原所魂牵梦绕的王晖,再一次报了名。中海油的领导认为,他已经两届援藏,新的援藏是三年一轮换,付出太大,让他认真考虑好。可王晖去意已决,他说:“趁着我现在还年轻,对那里又熟悉,就让我去吧!”
于是,这年的夏天,离上次援藏结束刚满两年的王晖,又以中海油援藏干部的身份再次走进藏北,来到了与双湖相邻的尼玛县,开始了新的三年援藏历程。
一种信念,一股劲头,只为唤醒沉睡高山寂静牧场
由国家“三桶油”对口支援藏北,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在羌塘草原深处发现了大油田,若干年之后将会有一座新的克拉玛依或大庆石油城在这里崛起。王晖对此一笑说:“那不过是大家的猜测而已,以后或许吧。”
无油可探可采,中石油的援藏干部来双湖干什么?王晖说自己当时也很茫然,在近12万平方公里,1万两千多人口的地方,除了放牧牛羊,还能干出什么名堂?
“在大家看来,援藏主要是给钱建项目,但我认为援藏的核心就是要改善农牧区生产条件,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培养当地“造血”功能。扭住这个关键就是牵住了牛鼻子。”王晖的援藏规划,就从这上面入手。
饭得一口一口吃,发展得由近及远。刚到双湖时,王晖就从扶持牧民在湖上打捞卤虫开始,和科研部门想办法提高产量。卤虫是高原湖泊一种特有浮游生物,饲养鱼类的好饲料,卖到内地约十几万元一吨。发动双湖群众打捞一年在100吨左右,光这一项就增加了不少收入。
在对口援建中,许多地方都热衷于建设城镇的标志性建筑。王晖通过实地考察调研,认为要改善农牧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关键是在牧区基层组织。而众多的基层组织连最基本的工作条件都不具备,怎能发挥作用?由此,王晖与行政区领导层决定,将援藏资金重点投入到基层组织工作条件的改善上。
从2007年到2011年四年间,80%的援藏资金都投入到牧区的村委会、卫生院、应急仓库的建设中,让31个行政村的村委会有了像样的办公场所和基本的工作条件,让最基层的政权运转起来了。王晖还提议将有限的援助资金投放到双湖区的牧民安居、职工周转房建设上,让这块苦寒之地也有了牧民群众的安居之所。
作为中石油派出的援藏干部,王晖深切意识到,经济上的援助只能改变外在的面貌,而精神上的影响才能焕发出内在的能量。“我们肩负着中央精神的传播使命,要将党的艰苦奋斗精神、铁人精神与老西藏精神结合起来,让这样的精神取代藏区普遍的等靠要思想,其效果要远大于资金项目的援助。”
2010年,王晖组织捐赠了双湖第一个图书馆。又从总公司各单位筹集资金,建起了双湖第一个展览馆,头一次系统全面地总结展示了党中央的关怀、双湖发展历程、援藏带来的变化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让每个干部职工从中获得一种自豪感与精神动力,成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树立起在世界最高处的“双湖精神”。
2013年,当王晖第二次援藏来到尼玛县时,他最惊喜的是从拉萨到藏北四县部分已经铺上了柏油路,过去两到三天的路程,如今一天即可到达。看到这种巨大变化,王晖脑子里对那曲西北部的发展蹦出了一个大想法——联合旅游开发。
在记者面前,王晖展开了厚厚的一本《那曲西部旅游环线整体开发总体策划》。“现在自驾游已经火热,西行阿里都已经车水马龙,而藏北还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那里有着引人入胜的野生动物群、文化遗址、高原湖泊、巍峨雪山、美丽鸟岛,过不了两年,一定会成为进藏旅游的首选。”介绍过程中,王晖脸上满是兴奋。
按照“总体策划”,这条旅游路线环经尼玛、申扎、双湖、班戈,总长度约1800公里。主要景点有纳木错、象雄文化遗址、世界第三极的普若岗日冰川、申扎鸟岛、色林错等,还有无边无际的羌塘草原和成群结队的野生动物。沿途风景,美不胜收;神秘探险,无数惊奇。
可要实现这样的规划,首先要解决的是沿途四县吃住硬件建设。为了在四县中起到带头示范作用,王晖提议将部分援藏资金集中投放到改变县城功能,吸引商贸饮食落户的项目上。
在尼玛县城,记者看到纵横全程的两条大道——团结路、文育路的拓宽硬化已经接近尾声,路两边的门面商铺及商住楼火热开工。一位来自四川的餐饮老板说,“过去谁也不敢投资来这里做生意。现在来往旅游的车已经越来越多,县里又给了许多优惠政策,我下这个决心是下对头了。”
站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工地上,看到不同省份车牌号的车辆穿梭而过,有理由相信过不了几年,这里将是旅游者们新的天堂。
一腔热血,满怀情感,只盼藏族群众脸上绽放笑容
在与尼玛县干部群众的座谈会上,与记者同行的团区委组宣处的普珍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她说:“王晖县长所做的事真是太了不起了,我觉得这个人浑身是满满的正能量!”
大家给记者讲述并令普珍极为感动的,不是王晖作为援藏干部如何争取资金,兴建项目,促进发展,而是他对普通藏族群众的热忱关心,无私帮助。
35岁的县农科服务站职工次仁石达在给我们讲述王晖让她女儿死里逃生的经过,眼睛一直是红红的。他反复好几次说道:“王县长就是我们家的大恩人。”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去年夏天,次仁石达只有2岁多的女儿其美拉姆检查出先天性心脏病,送到拉萨的自治区人民医院,花了4万多检查治疗,最后医院给出的是病危通知书。前几年刚夭折了一个女儿的石达全家都要崩溃了。抱着最后一线希望,石达找到援藏王县长。王晖听完石达泪流满面的诉说后,立即决定第二天就送孩子到北京救治。
到了北京,王晖帮助小拉姆住进了治疗心脏病最好的安贞医院。经过医院检查,这种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最少需要两次手术。治病有着落了,可十多万的医疗费却成了大问题。“我身上总共只有5000多块钱,而且是全家的积蓄。听到十几万手术费、住院费等,我头都炸了。但王县长安慰我说:‘一定会有办法解决的,只要能将小孩的病治好。”石达激动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
其实这时候的王晖何尝不犯愁?他把朋友、家里人、包括母亲给的钱都凑起来,还远差一大截。这时候,他想到了公众的爱心,于是请新华社的朋友唐召明记者帮助,通过网络向社会求救。当他们正在焦急等待的时候,从唐记者那里传来了好消息,一位企业家听到这件事情后,主动捐赠9万元,解决了燃眉之急。
两次手术前后两个多月,石达一直住在医院旁的宾馆,每天180元,都是王晖个人给支付的。当女儿做完第一次手术,效果渐有起色,王晖提议将小拉姆的妈妈也接到北京来。已经饱受打击的孩子妈妈心如死灰,神情麻木,用当地人话说已经得了神经病。王晖掏钱给她买机票并一路陪同她到北京,一路始终面无表情。但她看到病情大有好转的女儿出现在她面前时,脸上一下绽放出灿烂喜悦的笑容。
“这是我心里最甜美的时刻。”王晖在小拉姆康复后领着他们一家三口,到天安门前留下了一张幸福的合影。
王晖心里牵挂和尽力帮助的普通群众,可远不止石达一家。尼玛县政府办服务员石秀提起这方面的事情就更多更具体了。她说,王县长下乡的时候,总是让我帮助找村里苦难的家庭去看望慰问,并掏出自己的钱尽可能帮助他们。去年7月,王晖带着石秀一起到尼玛镇,让她找一位最困难的群众。石秀引领他到了62岁的央珍老人家里,看到央珍的老伴病倒在家,家里困难得连吃饭都成问题,王晖马上掏出1000元,让她抓紧治病。听说老人没有医保后,王晖主动拿出7000元给老人办了医保。这种一对一的帮扶,王晖说会继续传递下去。
“既然是帮助困难群众,为何要自己出钱呢?”记者不禁好奇地发问。王晖笑了笑说:“很多这样的事情都是牧民群众的急需,也只能尽己所能了,这些年的进藏补助基本上都用在这方面了”。
而王晖心里牵挂的,绝不是个别极端困难的群众。县政府办主任桑姆给我们讲述一个她印象非常深刻的“现象”。她说,王县长每次从北京回来的行李总是最多的,大包小包好几件,里面装满了衣服、文具、毛毯、食品。只要下乡,他就装车上沿途分发给孩子和困难的群众。
“这么多行李不超重吗?超重的费用可是很贵的哟。”与记者同行的普珍说,见了王县长一定要问他这个问题。
王晖很简略地回答了她的问题:“物品大都是中海油职工捐献的,原来飞机托运时的确有超重,只得自己掏钱了。后来找到了铁路方面的公益单位,通过客运段爱心人士的帮助就解决了。”今年,王晖还联系北京铁路局的单位,为尼玛县捐助建立“爱心书屋”图书馆,以后每年都有图书陆续的捐赠到县里,结束了尼玛县没有图书馆的历史。
话虽然说得轻松,但我们知道,每次这样万里迢迢地拉东西,这其中倾注着王晖对群众的多少惦记,多少心血。
“东西虽然不一定值钱,可见到孩子和困难群众接过物品时脸上露出的笑容,我就无比欣慰。那就是他们从最细微、最实在处感到了中央的关怀,知道了自己也是全国人民支援西藏的直接受惠者。”
从这简短的话语中,我们切实体会到这位铁人精神在万里高原传扬者的满腔热血柔情,还有对藏族同胞深沉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