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科员”也要上班签到

2015-11-26郑端端

中华儿女 2015年17期
关键词:治吏科员处分

郑端端

受了处分消极怠工,称病休息工资照领……近来,受处分干部“在编不在岗、在岗不作为”现象引起干部群众不满。24日,湖北省委组织部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对受党纪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干部的管理。根据通知要求,干部受处分或处理后,应在相关决定下达一个月内,重新明确其工作岗位或分工,并按规定确定其工资及有关待遇。(8月26日荆楚网)

对“违纪不违法”干部的“断崖式降级”处罚打消了一些官员“只要我不犯罪,就拿我没办法”的侥幸心理,不仅拓宽了反腐败的范围,也给从严治吏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样本,让反腐进一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但是,一个直观朴素的问题是,被降级的地方大员做了“新科员”后该如何管理?

就从副省级待遇降为副处级非领导职务的张田欣和被“一撸到底”的江西省原常委、秘书长赵智勇来说,从省部级领导干部一下“贬为”了科员、副处级非领导职务,公车没有了,专职秘书也没有了,办公室面积也大幅度缩水,住院没有单间还需要自己排号了,这些平时的“特殊关照”随着职务的消失早就“无影无踪”。如此“巨大的落差”对降职撤职干部来说刺激肯定很大。但是,他们毕竟还是国家公职人员,如何用好“新科员”日渐成为当务之急,这种管理中必然面临着多种尴尬。

可喜的是,此次湖北省对受处分干部“在编不在岗、在岗不作为”现象给出了猛劈一掌的警醒,要求在相关决定下达一个月内明确工作岗位,并制定帮带责任人,期满给予全面考核,作为重新安排其职务的重要依据。

但是,从高位“跌落”的官员遭受了“冰火两重天”的境遇,在撤职降职之后,会心甘情愿做擦桌子、扫地、打水、起草文件、报送材料的“卑微”事?还是选择两耳不闻窗外事,颐养天年,混混日子,等着退休,消极怠工,涉嫌吃空饷呢?亦或,官位不在但官威犹存,人走茶不凉,以前的下级变成如今的“上级领导”,对待老领导更是毕恭毕敬,不敢安排工作,不愿让“老领导”累着,更是不敢行使职权,如果真对“新科员”指手画脚分配任务,稍有不慎,会不会招致其他人的掣肘甚至是变相的“穿小鞋”,以致“吃不了兜着走”呢?还有,被降职撤职之后,干部是否遭遇“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的尴尬。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更需要在制度执行和实践摸索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封堵制度漏洞。

笔者认为,管理撤职降职干部既要打雷更要下雨,被处分的干部更要上班“答到”,不能放任自流,我行我素,无所顾忌。其实,官员的开除党籍并降职,这是反腐科学化制度化的体现,但绝对不能简简单单地“处理完了事”,应当在降职以后对官员的监管形成一套更为严密完善考核机制,让官员无论身居任何职务、任何级别都受到应有的约束。

制度不执行,比没制度危害更大。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再好的规章制度只有落到实处,才能起到“规矩”之效。因此,规章制度贵在从严执行,要让纪律严起来,把规矩立起来,实起来,突出规定执行的刚性约束,拉起从严治吏的“高压线”。

对“新科员”的考核标准要量化,突出关键环节,抓住关键节点,立足于精细化,用严的约束,严的监督,严的措施,堵住制度漏洞,让不愿做事的“新科员”考核通不过,同时纪检监察部门要给公务员申诉控告以制度出口,避免管理“新科员”的干部受到打击报复。

猜你喜欢

治吏科员处分
大雁北飞又南归——寻访原红一军团供给部科员蓝勇的人生足迹
严格执行党纪政纪处分条例
从严治吏视域下对领导干部选拔培养之多维思考
中纪委详解纪律处分“轻重”之别
宋清代“高薪养廉”的反思
“治吏”不妨“严”“弹”并举
考试作弊处分“包邮到家”做法不妥
意外之财
零件的一生
我军历史上的禁闭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