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状元县”教师争考警察说明了什么

2015-11-26郭文婧

中华儿女 2015年17期
关键词:会宁状元待遇

郭文婧

甘肃会宁,因盛产高考状元而被誉为“状元县”。然而,2014年11月启动的一次招录警察的计划,引得大批基层教师离岗,此次总共招录了189名警察,其中有171名来自教师行业。这些教师大多30多岁,在基层学校任教10年左右,正是年富力强之时。(8月12日《中国青年报》)

如此批量地教师离岗,恐怕已难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涯规划”来解释了。从新闻报道来看,除了跟风,原因主要有四:一是警察待遇比同样工龄的其他机关事业单位每月要高出900多元;二是“对于一个男儿来说,警察才算是有意义的工作”,所以“逐梦而去”;三是教师工作平淡没劲,想换换工作和生活方式;四也是最重要的,这次警察招考范围限于“占用事业编制的在职财政供养人员”,教师考得上很好,考不上反正也有工作。

不愿真心当老师的人,以此离开教师队伍,对教育来说可能也并非坏事儿。但是,一下子离职这么多一线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冲击影响,也是可想而知的。尽管造成这种情况,与这次警察招考的制度设计本身有关,但我们的反思却不应该在此纠缠。以往,教师流失,都拿待遇说事儿,可这次最新的机关事业单位涨工资方案,基层教师的工资涨的最多;按照国家有关政策,以后基层教师的工资一定还会上涨,预期如此明确,可为什么还留不住教师呢?

回到甘肃会宁这个“状元县”来说,其最具代表意义的就是“贫困与教育的长期共生”。一方面,教育奇迹,让会宁赢得了“状元县”、“博士之乡”等美誉;另一方面,人才辈出却山河依旧,“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不仅久摘不掉,在日益市场化的今天,甚至出现了因为穷、没钱投资教育导致的贫困代际传递日益严重。会宁教育奇迹是如何实现的呢?当地总结出“五苦”的会宁教育精神:领导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供和社会苦帮。

无论是教育,还是学习,本都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当一切都沦为“苦”的时候,可持续性的问题就会日益显露。过去,一切在“计划”的安排之下,“为升学的教育”是各方唯一的选择,矛盾便被掩盖。但到了现在,教育由单纯的“投资”附带了更多的“消费”,学历的唯一“通行证”功能不断下降,社会的流动性、选择性不断增强,问题的爆发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当警察招考的门打开,大批一线教师离职报考,正是这种现实悖论的生动写照。

学校教育不回归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本源,即使不出现大批一线教师离职的现象,但同样本质的问题也会不断呈现。在这个意义上,大批一线教师离职报考警察带来的阵痛,可能并非完全坏事。一来,可以促进教师待遇、特别是贫困地区、基层教师的待遇问题,能够尽快解决;二来可以促使全社会一起去破解“贫困与教育共生”的问题。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改变贫困的现状必须依赖人才,但人才的培养必须依赖教育。对贫困县会宁来说,若要保持“教育奇迹”,就只能继续“领导苦抓”。其实,即使“苦抓”,也不一定能保持,因为外部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了。那么,领导就必须转变思想,变“苦抓”为“乐抓”、“善抓”,回到农村教育的正确定位,除了“为升学的教育”,更需要“为农村建设的教育”和“为城市化的教育”,这样才能在改变贫困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教育的收益必然通过受教育者外溢给社会,但如果贫困地区的农村教育,不考虑本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不考虑本地区基于社会公平的和谐发展,除非依赖上级政府或者国家不断地输血补贴,否则,可持续性的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道路究竟该怎么走,甘肃会宁大批一线教师离职报考警察其实是代表意义的,其带来的拷问,不仅甘肃会宁的当地政府需要深思,乃至我们整个国家、整个社会都需要去思考、选择和作答。

猜你喜欢

会宁状元待遇
如果你在明朝考状元
不讲待遇 不计得失
Phase matched scanning optical parametric chirped pulse amplification based on pump beam deflection∗
状元饼
HAVAL F5 “帝王”般的待遇
高考报道,不追“状元”追什么
今年我们为什么不追状元?
我在会宁等你
浅谈会宁林业发展与惠民富民问题
会宁沿黄灌区苹果产业发展持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