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课堂的“鲶鱼”之美

2015-11-25曹丁

地理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鲶鱼高效创新

曹丁

摘要:高中地理教学应重视教师和部分活跃学生的引领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保持新鲜思维活力,引领高效地理课堂。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高效;创新

鲶鱼是一种生性好动的鱼类,并没有十分特别之处。然而自从有渔夫将它用作保证长途运输沙丁鱼成活的工具后,鲶鱼的作用便日益受到重视,用在经济、管理等领域就成为“鲶鱼效应”。这种效应对高中地理教学也有很大帮助,如果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出现几条“鲶鱼”,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地理教师做好“鲶鱼”,让“沙丁鱼”充分活动

言语幽默、肢体丰富的“鲶鱼”是一条好鱼。一个语言生动、优美、富有表现力、幽默风趣,同时说话抑扬顿挫、声音充满磁性的教师,一定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会感到疲惫,如沐春风般享受课堂。笔者曾听过一节市级公开课“水循环”,授课教师分析水循环环节时,激情朗诵《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学生的学习热情瞬间被点燃,崇拜教师之情油然而生。而教师富有智慧的语言幽默,更是一串鞭炮,一点就响。如讲到“海水运动潮汐的成因”时,笔者课堂总结:不是你的错,不是我的过,都是月亮惹的祸。调侃的声调使课堂上笑声如雷。在有如此语言感染力的地理课堂,应该不会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学生。

“沙丁鱼”喜欢肢体丰富的教师,肢体语言会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意境。教师会说话的眼神、丰富的面部表情、干净利落的手势,既传递情感又展示知识。心理学研究得出:人类接受的信息83﹪是从视觉获得,11﹪是从听觉获得。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师生眼神交流,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好的教师常正视学生,眼神充满关爱、鼓舞,学生愿意领悟教师的情感与意图,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教师课堂讲解的时候相伴内涵丰富、定位准确的手势,更具有感召力,利于提高课堂整体效果。

二、学生群体确立“鲶鱼”,活跃地理课堂

大多数人认为:班级若有学生不举手便插话,是违反课堂纪律,若有学生思维活跃,提出异议,便有调皮捣蛋之嫌。其实稍微加以引导,他们即可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好“鲶鱼”。

虽然他们学习成绩一般,但能量很大,特别活跃,在学生中有一定号召力,某种程度上影响着课堂的纪律和学习气氛。如果不好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常常会起相反的作用。而在课堂教学中与他们有效互动,则会产生“鲶鱼效应”。“鲶鱼”就像投入池塘的石子,会产生层层涟漪和朵朵浪花。当然,也可让一些能干而又有进取精神的学生在课堂上适当表现,其他学生受到激发,也会努力表现,使课堂变得充满活力。

在课堂上可引导学习成绩优秀、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以及爱提问、爱探索甚至爱插话的学生成为“鲶鱼”,使其他学生感受 “鲶鱼”就在身边,感受到快速游动的“鲶鱼”带来的竞争压力,从而激发自己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超越意识。

三、地理课堂提炼“鲶鱼”基因,促“沙丁鱼”变“鲶鱼”

1.植入流行基因

对高中学生来说,流行文化是一种时尚文化,比课本上的原理性知识更易接收。流行的东西往往通俗简单,更有亲和力。地理课堂知识以流行事物为载体,会引起情感共鸣,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高。

高中生喜欢运动,男生特别喜欢看NBA,课堂学习到工业部分,可引入话题“大家近期是否有看NBA比赛”。学生如数家珍,从篮球明星到现场比赛情况。当问到底特律活塞队、西雅图超音速队、休斯顿火箭队队名的来源时,学生思维也活跃起来,底特律活塞队是因为底特律是著名的汽车城,西雅图超音速队是因为生产“超音速交通工具”波音飞机而得名,休斯顿火箭队是因为休斯顿是美国著名的航天城。这时再分析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学生乐于接受,更易理解。讲到草原经济,可让几个学生跳一段“鸟叔”的江南style,那种骑马扬鞭的舞姿立即将学生的愉悦之情调动起来,再适时设问:教室这么大的草场能跳几匹马?大家自然想起过度放牧的严重后果。学习自然灾害时,《2012》、《唐山大地震》、《后天》等影片的灾害现场可让学生感同身受地了解自然灾害。地理课堂适当、适时地植入流行基因,把学生平时关心的焦点、热点等流行元素转变成课堂教学内容的素材,既可满足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愿望,又能达到巧学地理的目的。

2.引入乡土因素

学生对自己家乡大多比较了解。新课程理念要求“课本知识”向“生活知识”拓展,拓展重要方面之一就是乡土知识。乡土内容生动、具体,具有亲切性,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生熟悉的人物、事件和现象,使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讲,有利于培养热爱家乡和伟大祖国的情感。

宜兴有句地方顺口溜:金张渚、银罗埠、蚀本则归戴埠。学习区域发展时,地理课堂可引用该顺口溜并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话中有话?不同区域,发展水平不同,与各自的地理环境有关。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采取的具体办法各不相同,可结合乡土案例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又如,学习工业的区位选择时,可结合官林镇被誉为中国国际电缆城提出问题:为什么几百家电线电缆生产企业都把厂址选择在官林?要求学生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理论来解释这一现实问题。许多学生立即被这一问题吸引,展开热烈讨论。通常工业的区位选择要考虑多种因素,自然因素有地理位置、土地、水源、资源,社会因素有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产业基础等。官林电缆企业选址与其它类型的企业选址是不是有一些共性,会不会有特别的原因?学生上课热情高涨,因为有些学生家长是电缆厂经营者、工人、营销人员,学生熟悉这些内容,现又与课堂学习联系起来,因此大家一起讨论,得出的结果与课本中工业的区位选择原理非常吻合,而且指出特殊因素——官林电缆业的发展与他们祖辈、父辈能抓住机会、有吃苦耐劳的品质、聪明的才智和勇争高峰不畏失败的毅力等个人品质分不开。

3.注入角色意识

课堂学习如果总是被动接受,时间一长学习积极性会自由落体式下降,只有让学生进入角色,才能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不管是新授课、复习课还是讲评课,地理课堂的学习方式、内容、评价等,都可以设立适当的角色。高中地理课堂注入角色意识,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和更多的学习机会。设立、分配、投入、扮演角色,每一项活动都需要师生探究思考,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就学习内容进行角色设立时,可不受形式、内容限制。你可以是“风”,我可以是“沙”,角色的定位可以是有生命特征的,如人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也可以是无生命特征的,如地理要素中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如学习锋面系统时,可引入两个角色:冷气团和暖气团。事先让两位学生预习课本内容,揣摩角色特征,设计台词。当笔者讲到冷、暖气团时,学生甲、乙上台开始表演。学生甲冷峻地迈向讲台:“大家好,我叫冷气团,因为有我在,所以阳光才普照大地;我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点冷,提醒大家多穿点衣服,我气压较高湿度较小,因为相对密度大,所以有人给我起外号,叫冷而重。”学生乙面带微笑地踱上讲台:“春暖花开的是我,腊月严寒是那位先生,我叫暖气团,比他温度高,我的世界阳光明媚,气压较低,湿度较高,大家说我暖而轻。”两者见面,学生甲“冷而重”先生低下身子,学生乙“暖而轻”先生挺直腰板,两者还进行激烈对抗,有时互有胜负,有时相持不下。他们表演相当投入,绘声绘色,引来学生会心的掌声、笑声。地理课堂注入角色意识,那些生性特别内敛的学生也可积极参与,“沙丁鱼”转变成“鲶鱼”了。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鲶鱼”并不难找,但要因时、因地、因人、因课堂内容,挑选最合适的“鲶鱼”,也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积极引导,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主动参与度,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会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养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形成和谐的、高效的地理课堂。▲

猜你喜欢

鲶鱼高效创新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让鲶鱼慌起来
陷 阱
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