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土地规划的分类与用途
2015-11-25王长刚
王长刚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农村耕地数量逐年减少,城市建设用地快速侵占了原本的耕种土地,其中,土地的不合理利用问题在当今社会显得非常突兀,土地合理化利用就需要我们更好的协调,保持城市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必须兼顾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地利用规划系统对于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及时了解与掌握土地利用变化数量和空间分布规律,保持耕地总量和土地持续利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土地规划系统建设已成为主导趋势。文章对主要的土地规划系统的分类及用途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在土地信息历史档案管理、土地评价方法以及系统扩展能力等方面,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城市化;耕地保护;土地利用;土地分类;土地用途
一、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在1988年开展的土地利用规划现状调查中,其类型、分类及其含义均按1984年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拟定。土地资源数量分析既要用绝对量表示土地资源数量,又要用相对量表示资源的数量,其主要分次已利用土地如耕地等用地和未利用地的数量及其占区域土地面积的比重。土地利用是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在其中某一个区域内的比例关系,反映土地资源在经济各部门及部门内分配状况和比例关系,在分析中应将重点放在土地利用不合理、用途有争议的土地及各类后背资源上,可以有效的帮助人们更加合理的利用土地,也便于土地利用问题的分析和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
二、 土地合理化规划所需要面对的几个问题:
1. 征地范围过宽,规模过大,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为公共利益可以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征为国有。然而,公共利益的界定过于宽泛,成了地方政府大量征用农村集体土地的挡箭牌。造成了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征地范围过宽,规模过大,大量耕地被占用的现象。
2. 城市人口虽多,但出现土地浪费情节,大部分土地明显利用率较低。农民工进城,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用地增长速度要高于城市人口的发展速度。另外,由于受城市土地利用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制约手段不得力、政策引导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粗放、浪费的现象很突出。
3.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由于各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后和历史原因,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利用效率低,党政军机关、大专院校、工业等单位占据着城市的中心区和高地价区,城市土地的级差地租得不到体现,从而导致城市土地产出率低。
三、 土地规划的分类
土地分类主要分为一级类农用地、建设用地、其他用地。而其中的农用地又分为二级类耕地、田地、林地、牧草地、其他等。建设用地又分为二级类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其他土地又可分为二级类水域和自然保留地。更为细致的分类为三级类,包括水地、水浇地、旱地、设施农用地、农村道路、坑塘水面、农田水利用地、田坎、城市用地、建制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采矿用地、其他独立建设用地、铁路用地、公路用地、民用机场用地港口码头用地、管道运输用地、水库水面、水工建筑用地、风景名胜设施用地、盐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等。这是国家对土地规划的分类。
四、 土地规划的用途
土地规划旨在对强化一个区域土地的合理化管理和有效的利用、生产力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土地保护以及对于缓解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与区域发展的矛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土地合理规划是对规定区域内的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整治、保护所作出的具体布局建设和安排。具体地说,其突出的作用表现在对土地的控制、协调、组织和监督。
1. 控制:土地规划是一个系统化的体系,具有多层次分级的特点。且不同层次的规划担当着不同的任务,具有不同的用途。但上下层次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上一层次的土地利用规划对下一层次的规划起着控制作用,因此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应该是自上而下逐级控制进行的,国家必须通过土地规划,控制部门对土地利用实行有效的控制。
2. 协调:土地是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同时在自然环境中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如何处理好土地、人口、资源、环境四者的关系对于社会稳定发展尤为重要。根据我国基本国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用地需求以及对人民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客观上决定了我们必须从长远和全局出发,综合协调、统筹安排各业、各类用地,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3. 组织和监督:组织土地更为有效的利用,是土地规划最基本、最主要的用途之一。通过组织土地规划合理化利用,正确处理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四者间的关系,达到合理分配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的目的。我国土地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用审批、土地执法监察等,都要以土地利用合理规划为依据。
五、 在城市化的同时,做好城镇土地利用及耕地保护的几点对策及建议:
1.强化政府对耕地保护的责任,规范政府行为。2.完善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建立土地开发整理新机制。3.加大现有土地产权制度的实施力度,保证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实现社会和经济长期可持续的发展。4.完善征地制度。5.迫切需要改革现有施行的土地管理制度,巩固完善一套全新的城乡地政管理及监督机制。6.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用法律的强制性和威慑力来保证土地利用规划的合理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但承龙;可持继土地利用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2]鲁成树;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欧海若;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宗仁;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结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5]尹奇;土地利用规划的经济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6]谌海;土地利用规划中指标的确定与管理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陈菲;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社会经济论证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孙晓东,王莹.浅议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护问题[J].安徽农业科学
[9]王伟军;让每寸土地充分利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1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