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哲学角度浅论宗教与人的心理

2015-11-25刘易伸方向昆

雪莲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宗教哲学

刘易伸 方向昆

【摘  要】人类作为高级动物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了宗教这一文化现象。而人作为原始兽性与文化共同作用所塑造出来的理性之间矛盾的沉积体,其思想活动有时无疑是一个迷茫的历程,这样便不由自主地以宗教文化作为其精神的支柱与依附。宗教的诞生与兴盛所反映出来人类心理是很值得探究的。宗教由人的几种心理作用而产生,却又重新巅覆了人整个的心理认知。从某种意义上说,宗教是门心理学。

【关键词】宗教;哲学;心理;主观能动性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诞生了宗教。笔者认为宗教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抽象的文化概念,是一种相似的文化价值观与世界观的集合。更进一步讲,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宗教历史发源悠久,在其源头上塑造了超人类力量的崇拜对象——佛教的佛祖、基督的上帝、伊斯兰的真主等。这些神明共同之处是拥有人类不可比拟的力量,促使人对其崇拜。并且通过阅读宗教经典可以发现,这些神明在其现实生活中都有“原型”或“代言人”。例如耶稣是上帝之子,释迦摩尼初是凡人等。这些一致性造就了宗教神明的现实意义,而不再是虚幻仪式上的神秘之物。宗教共有的相似之处是具有“普世界观”与“善”。所谓的“普世界观”,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生物,以至于使每个人接受宗教洗礼时,有一种亲切的融入感,让人产生一种被卷入宗教文化的状态;而所倡导的“善”则符合所有人的利益诉求:渴望得到超人类力量的帮助。这仿佛是一种原始的被保护的欲望支配着每个人。因此这两者——“普世观念”与“善”,造成了极大多数人类对宗教的信仰与崇拜。

宗教作为一种普世文化,使得人类对其所阐述的内容愈趋深信。在现实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当我们接触到愤怒的事情时会使思维处于愤怒的状态,仿佛整个人有了质的变化,与愤怒的环境融为一体。当接触到快乐的事情时,亦会有快乐方面的变化和感触。这种现象我称为“文化集中扼杀”,所谓“文化集中”是指整个人的思想完全充斥着一件事或一种理念。而这导致的便是“扼杀”,扼杀了人平静时大脑无所思的自然状态,这会使人具有偏激的倾向与思维模式。这“扼杀”是一种爆发式的力量,而结果则造成了质的变化。通过此可以推理想象,当某个人一直处于宗教文化范围中时,受越来越多人所阐述的内容、所信仰的对象的不断影响,对于宗教的信奉只可能有增无减。这种宗教对人的长久的塑造将会是一种质的改变。

由于每个人以自己的本位生存于世界,所以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去看待世界。而宗教中所倡导的超自然力量与个人间的依附(如:信徒感觉可以随时与崇拜对象进行个人间心灵的交流),正好满足了每个人的世界中心本位观念。这便造就了信仰产生的主动性。而且由于人类总是主观性地看待世界,便容易将客观性的规律化为主观的认识,建立起似乎有道理的联系。正如我国汉代董仲书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便是最好的例证。他将自然的变化归咎于统治者的作为。人类对宗教也是一样,当一些事情发生在自身身上时便将其联系到某个宗教的理念与思想,仿佛一切都是那么的合情合理,这就加深了宗教的合理性。对于这种通过主观联系化客观事实为人的思想的现象,我称之为“人本位观念”。

并且作为普世文化的宗教对于生活的大凡小事都可以进行以神为核心,宗教理念为内涵的阐释。一切的天衣无缝造就了宗教的缜密性与笼统而强大的概括能力,使得宗教能够成为人的精神支柱。卡耐基在其著作《人性的优点》与《人性的缺点》①当中系统地阐述了心理引导的重要性,而宗教对人进行的超人类力量的心理引导或许能够从物质——即人的神经细胞调节上给予人力量。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论证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②的这种物质反作用正好阐述了宗教力量的理论来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或许能够发掘出依据宗教信仰推论出来的意识对物质的塑造作用。这种意识力量使得世界上可能有86%的人信仰了宗教。③

宗教常以激起人内心当中的高尚情怀作为信仰保障的重要手段。黑格尔曾言:“人类放弃其原始冲动的唯一动机是追求伟大”。④每当一个人做了件标准价值观所认可的事时,由于大众的认可,会使得其内心当中出现了所谓“高尚”的情怀,其带动的思想调解会使自身产生一种“快感”。这些就是宗教信仰的力量与魅力。如《圣经》中有言:如果别人打了你的一边脸颊,就再让他打另一边。⑤这是一种多么宽广的令人钦佩的胸襟!《古兰经》里写道:我(真主)带着剑与《古兰经》而来!⑥多么智勇双全,让人崇敬。佛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⑦仁慈之心,溢于言表。这些都让人认为对宗教的信仰是一个崇高的历程,崇高的历程又反过来给予人心灵上的安逸与平静。

在我国高中政治教材《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中对哲学的定义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⑧从这一点上看,宗教也是一门哲学,是历经许多传教士将其神学学说、人生价值、世界的看法由零散的、不自觉的体系整合而成为有联系并且系统化的、理论化的体系。伏尔泰有句名言:“哲学是科学的尽头,宗教是哲学的尽头”。⑨由于每个人的主体差异性,导致了其哲学的差异,而宗教的普世性,全人类化以及生物化的宏观理念,则消除了这一差异,造就了哲学上的巅峰。

从某种角度看,宗教就是哲学中的心理学。人类虽然自称高级动物,但对其受事物外在表现的迷惑好像无法抵御,心理学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几番言语之间,让人感受到天堂即是地狱,地狱却是天堂。由于自身这种不可调节的束缚,使人轻而易举地相信“真理”。凭心而论,一切事物的真与假、对于错,我只能通过预先的一个标准去分辨。总而言之,当一门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形成时,无论它是怎样的荒谬,它就形成了宗教,它可以迷惑所有人。

注释:

①卡耐基.人性的缺点全集[M].辽宁:万卷出版公司,2006:103.

②韦正翔.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25.

③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link?url=r9vOfxsGkUHzoGw3rxvw0MfDRDh7y_qop2Qfk1AtM0NrswPIy3YdJHyRS6d4Ds83Vg7xt7usdsxUVB-qfnuo_vl7LBE4s_siAfpdfEq_P8u.援引大英百科全书。

④王正泉.辩证唯物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31.

⑤圣经·新约[M].北京:中华书局,1998:75.

⑥刘春晖.从十年到永恒[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8.

⑦宋祁元.佛说骂意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68.

⑧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7.

⑨伏尔泰.哲学通信[M].北京:中华书局,2005:88.

参考文献:

[1]柯林斯英汉双解学习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黄朴民.天人合一——董仲舒与两汉儒学思潮研究[M].北京:岳麓书社,2013.

猜你喜欢

主观能动性宗教哲学
菱的哲学
研究性教学在口腔医学专科生生产实习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教学中分组讨论模式的研究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论职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提问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