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中的音乐与戏剧表演教学策略
2015-11-25刘琴辉
刘琴辉
摘要:校园音乐和戏剧表演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愉悦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等特点。文章立足高中音乐教学的实际,探讨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音乐和戏剧表演的教学策略,从音乐净化育人环境,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戏剧融入课堂,让学生领悟民族文化的宝贵、开展双边活动,让音乐戏剧成为校园文化的主要部分和瑰宝等方面,具体论述高中音乐与校园文化的关系,让校园为学生搭建音乐与戏剧表演的大舞台。
关键词:高中音乐 音乐与戏剧表演 校园文化建设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族音乐文化与戏剧表演的有效传播,扼制了广大青少年学生对音乐美和戏曲艺术的追求。高中的音乐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和戏剧表演能力、提高音乐和人格素养、陶冶人性情操方面越来越被重视,形成了校园文化建设和创新性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迫切要求为学生营造民族音乐文化的“梦想剧场”,搭建自主创新的“表演舞台”,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领略民族音乐文化和戏曲表演艺术博大精深的魅力,使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一、让音乐净化育人环境 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有更高的启示”。校园是教育的基地,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在这里不仅要让学生得到文化知识的教育,更需要受到道德素质的教育和精神世界的洗礼,在心理素质和创新思维上都能有更大的发展。和谐的学习环境和积极高昂的学习氛围便成为了关键,使音乐课堂教学不仅只是课堂教学,而成为了校园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精神营养餐。
音乐的本质就是陶冶情操、享受美的熏陶的过程,而当前学生在音乐文化的鉴赏能力上走入了误区。当前港澳台流行歌曲过热,国内的民族民间、古典音乐戏剧遭受冷落。据调查显示,在广大在校学生中喜欢日韩、港台流行歌曲的要占75%,崇拜这些地区流行歌星的约占60%;而熟悉喜欢我国著名作曲家,歌唱家的仅仅占5%;日韩、港台的流行歌曲要么激昂亢奋过度,要么倾诉悲欢离合的情绪,要么宣泄悲观失落的情感,给在校的青年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们的心理情绪,妨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这就需要音乐教师无论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学校的各类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李谷一、蒋大为、郁钧剑等老一辈歌唱家,熟知董文华、蔡国庆、宋祖英、阎维文、张也等年轻歌唱家,聆听和享受他们的歌声,接受民族音乐文化和民族智慧的教育。唱响《歌唱祖国》《春天的故事》《我的中国心》感受祖国的伟大和民族的气节,从《便衣警察》《好人一生平安》《为了谁》《父亲》中体味社会主义优良传统和美德,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去感悟民族音乐文化鼓舞人心的斗志和流芳百世不衰的魅力,切实从“追星”的行列中走出来。
二、让戏剧表演融入课堂 让学生领悟民族文化的宝贵
戏曲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把戏剧表演融入音乐课堂教学是适应新教改的必然。高中课改是定向教育,具有专业性的发展方向,戏剧表演这一教学内容对学生个性和整体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戏剧表演融歌唱、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于一体,是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塑造艺术形象,表现社会生活的民族艺术,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积累民族文化素材,弘扬爱国主义思想的好教材。好的戏剧剧本能对学生进行高深的道德情操教育,例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豫剧《刘胡兰》《红色娘子军》等,她们生动形象的表演艺术,可歌可泣的人物塑造,都是音乐课堂教学和教师所不能及的,这是学生学习剧作难得的课外阅读素材,对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审美水平和表演技能大有益处,同时对校园文化建设,传扬祖国的民族传统文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萧伯纳认为戏剧是“思想的工厂,良心的提示者,社会行为的说明人,驱逐绝望和沉闷的武器,歌颂人类上进的庙堂”。在现实教学中,首先执教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知戏剧表演的艺术特征,体验经过上千年的表演实践和民间艺术有机揉和所形成表演形式,既有较强的表现力,又能给观众美的享受。继而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戏剧表演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需要多种艺术形式来综合表现,以增强戏曲在表演过程中的品味。鉴赏戏剧表演是通过唱腔、脸谱、杂技、舞蹈、美术等综合性艺术形式来表现复杂的社会生活的民族艺术,她汇合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历史经典、名人贤达、风土人情、生活习性,再现了不同时段的故事,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活生生的教材。在新课改和提倡综合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把戏剧内容和音乐内容结合一体,既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又能挖掘学生的艺术潜力,学生不仅能熟练地掌握音乐教材的内容,而且还能巧妙地运用戏剧艺术表演,提升学生的自身素养和艺术表演能力。戏剧是靠表演的形式来表现艺术效果的,需要演员和乐队的配合,这种综合教学的有机结合,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对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审美观点和文化素养大有裨益,对弘扬祖国的民族历史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无疑注入了一支催化剂。
三、开展双边活动 让音乐戏剧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瑰宝
古代教育家孔子十分默认“乐教”,他提倡“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显然体现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好的剧本、乐曲,好的唱词能渲染积极向上的氛围,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能抵制不良思潮的蔓延,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但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音乐和戏剧表演不同程度地受到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她们成为了专业教师和专业班级拥有的教学宠儿,她们的影响力和教育力在校园里得不到充分地释放,为了适应高中教学新课改和现代教育新潮流的趋势,必须让音乐和戏剧表演走出课堂,走出专业,融入校园,使之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中流砥柱。
现在高中阶段的教师和学生都处在社会、政府、家长以及高考的重重压力之中,校园中的学习气氛空前紧张,为了缓解紧张的气氛,减轻学生们的压力,让音乐和戏剧表演融入校园,走进班级,溶入每个学生的心间,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例如在校园中有效的利用音效设备,有计划有选择地播放具有教育意义和陶冶情操的民族民间优秀的乐曲和歌曲,让学生的学习压力借以释放,使学生真正体味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韵味。早晨嘹亮的军号声伴着明快的《泉水叮咚响》的合成乐,把学子们从睡梦中唤起,使学生既有军人积极高昂的感觉,又有轻松旋舞般的享受,在一天伊始就有一份好心情;《义勇军进行曲》不只是在周一的升旗仪式时响起,学校可以分年级组织若干个升旗小组,坚持每天升降国旗,每天早上深沉激昂的国歌声都要响彻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让每位学生时刻饱受爱国主义情操的教育,拥有祖国时刻在心中的强大的精神支柱,深刻领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重大意义;学生的三餐时间是他们最放松的时候,然而他们的脑子里是一叠叠试卷,谈论的是错题集,这时如果播放几曲教材中的轻音乐,或者几首轻松欢快的校园歌曲,学生们紧绷的脑筋就可以慢慢松弛下来,紧锁的眉间也就舒展开来;午后的课间活动可以说是学生最宝贵的时间,他们可以自由地处理学习中积累下来问题,其实不然,有张有弛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专业班的教师可以召集或由学生自由结合组织不同种类的戏剧表演小组,在专业教室里,在操场上,在校园的空地中表演一些脍炙人口的戏曲片段(教材中的),也可以是鲜为人知的戏剧代表作中的段子,例如:京剧《红灯记》、黄梅戏《孔雀东南飞》、豫剧《朝阳沟》《花木兰》等,让紧张学习一天的学子们在精神上得以放松,在愉悦的活动和气氛中受到思想道德的教育。这样既体现了音乐与戏剧表演的课堂主导效应,也发挥了学生在艺术表演中的主体作用,把课堂教学和现实体验有机地揉合起来,相得益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搭建音乐戏剧大舞台
“乐以辅德,乐以益智,乐以促体,乐以怡情”,从古代的孔夫子到现代的陶行知,都提倡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丰富音乐与戏剧表演文化,宽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学校应从多方面为学生搭建“表演舞台”。(一)充分利用电教器材,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名人,大家的精粹表演,让学生从具体,形象中捕捉音乐与戏剧表演艺术魅力,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予以实践,得以印证;(二)积极组织音乐合唱队和戏剧表演小组,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在课堂或课外举行表演活动,不仅提升了音乐与戏剧表演的教学效果,还丰富了学生们的精神生活,锻炼了学生们的表演艺术和实践能力,让音乐与戏剧表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得以体现;(三)学校定期举办汇演活动,以专业级组为主,选取歌唱,乐曲,戏剧精品,让学生一展自己的风采,既能活跃校园的学习氛围,又集知识、表演、趣味、艺术、欣赏于一体,使校园文化建设得到空前发展。
实践证明,音乐与戏剧表演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事音乐教育的工作者,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营造与新课改及时代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谱写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邓锋.谈高中音乐与戏剧表演教学新模式的构建[J].音乐大观,2014,(09).
[2]肖文娟.高中音乐与戏剧表演教学初探[J].快乐学习报(信息教研周刊),2014,(07).
[3]李彬.高中《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课程体系与创新实践研究 [J].新课程(中旬),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