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山民俗音乐在地方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5-11-25向钰

艺术评鉴 2015年22期
关键词:梅山民俗音乐

向钰

摘要:本文以梅山地区的民俗音乐为研究对象,从课程资源、教学方法、师资培训等方面对如何把梅山民俗音乐资源引进高校音乐教育课堂教学进行了探讨。通过研究如何将梅山民俗音乐的引入高校课堂,可以进一步深化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是高等院校整合课程资源、实施教学改革的新尝试,对区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梅山民俗音乐  地方高校  音乐教育

一、梅山民俗音乐的起源及艺术特色

(一)梅山民俗音乐的起源

古梅山的地理区域位于现在的新化、冷水江、安化县及周边一些地区,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梅山居民以农耕和狩猎为业,由于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传统的影响,梅山人具有勤俭、淳朴而又豪气、慓悍的习性,新化旧志称:县民“尚气贵信,淳而不佻……喜气而恶欺,好高而尚俭。”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梅山文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苗、瑶峒民们,因为交通闭塞,文化落后,很少和外界有联系,以至于他们的历史严重欠缺文字方面的翔实记录,在古籍中也只能零星找到一些佐证。但是,这些梅山先民们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记录下了他们的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并流传了下来,让后人记住了他们并了解了梅山的历史——这就是梅山民间音乐。梅山民歌的起源,历代县志和府志都没有记载,但从民间流传的山歌中可以寻找踪迹:“秦始皇兴起到如今”,以史诗为据,宋·章悖有《开梅山歌》为证:“穿堂之鼓堂壁悬,两头击鼓歌声传”,生动地记载了梅山山歌的一种特殊演唱形式;清末大学者黄宗宪《山歌题记》中记载:“冈头溪尾,肩挑一担,竟曰往复,歌声不歇”。因此有民歌研究专家认为,新化山歌起源于先秦,兴于唐宋,盛于明清。

(二)梅山民俗音乐的艺术特色

梅山民俗音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中国歌谣集成·湖南卷》《中国民间民歌集成·湖南卷》等重要文献中均收有大量梅山民歌,它集山歌、劳动号子、小调及多种器乐为一体,它伴随着梅山人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是一种珍贵而濒危的音乐文化资源。

1.山歌

山歌主要流传在现新化、安化地区,山歌内容丰富,句式长短有致,语言通俗凝练。山歌的取材多样,主要来源于当地人们的即兴创作,如:《资水滩歌》长达600多行,对资水滩多水险及沿岸山川地理、土产山货、风俗人情、船工生活作了生动的描绘。如:《闹洞房》《劝赌歌》等,则取材自当地民间风俗,或赞或骂,曲调诙谐。有些风俗歌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如:《养女莫上锡矿山》《资江十八滩》等。

2. 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是产生于劳动的一种口头即兴创作,曲调比较简单,节奏根据劳动的特色随意发挥的民间歌曲,从最初劳动中简单的、有节奏的呼号,发展为有丰富内容的歌词、有完整曲调的歌曲形式,劳动号子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并通过劳动号子表现出劳动人民的乐观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3.小调

小调,也就说我们俗称的“调子”。它多是由山歌曲调演变而来,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点,在民间广为传唱。梅山地区的小调多以独唱为主要形式,旋律朴素流畅,易于上口,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如现流传于新化地区的《月亮出来亮堂堂》。

二、梅山民歌进入高校音乐课堂的价值与意义

将梅山民俗音乐的引入高校课堂,可以进一步深化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是高等院校整合课程资源、实施教学改革的新尝试,对区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高校人才资源优势使得梅山音乐文化的研究更深入、更具专业性和系统性。在地方高校的音乐教学中,通过解读梅山民俗音乐的形式与内涵,对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梅山民俗音乐进行传承与创新体验。进而寻找到梅山民俗音乐与地方高校音乐教学的结合点,可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可以使梅山民俗音乐成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资源。在地方高校的音乐专业教学中引入梅山民俗音乐,能够将这独具特色的音乐和特定的文化内涵相结合,并充分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因而具有重要的艺术学价值。对于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艺术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同时,在地方高校的音乐专业教学中引入梅山民俗音乐,能够将这独具特色的音乐和特定的文化内涵相结合,并充分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有助于对梅山民俗音乐丰富内涵的深层挖掘,并从中体察出古梅山民众的生存状态、劳作习惯、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文化娱乐等社会文化历史概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深化梅山文化的整体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三、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渗透梅山民俗音乐的措施与方法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渗透梅山民俗音乐的教学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也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我们应该分几步来完成:第一步是工作我们应该先收集、挖掘在民间流传下来几千年的梅山民俗音乐文化的资料,这是开展本土音乐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步是对收集来的资料进程分类整理和鉴定,从中选出符合地方高校音乐教学的素材,这是进行梅山民俗音乐教学的核心和关键。依照众多音乐资料,成功开展本土民间音乐教学是教学活动的目的和结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针对不同主题的音乐教学需要开展大量的、反复的案例教学和研究,成功探索出在本土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一些方法与原则。

(一)探索建立本土民间音乐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和相应的音乐教育观。我们应该用多元化的观点正确的对待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我国的优秀民族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自尊观念,教育学生尊重本民族的音乐文化。

2.确立梅山民俗音乐文化在当前地方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引进、挖掘、合理利用本土优秀的音乐文化资源,系统地编写音乐教材,建立梅山民俗音乐教学方法,确立民族音乐文化的地位。

3.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合理地运用一些常规的教学模式外,还必须构建新型的音乐教学模式,有利于梅山民俗音乐教育的普及和推广。真正做到让老师教得高兴,学生学得喜欢,以便起到更好的传承发展的作用。

4.创建良好而浓郁的音乐教学生态环境。梅山民俗音乐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环境,通过营造一个好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学习梅山民俗音乐的兴趣。

5.积极吸纳通晓梅山民俗音乐的人才,建立一支师资力量雄厚的音乐教师队伍。作为高素质的音乐教师,要有民族民间音乐为主体的思想意识,能结合新的教学理念进行音乐教学,要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能弘扬梅山民俗音乐理论,担负起弘扬本土民族民间音乐问话的职责,只有这种创新精神,才能使我们的梅山音乐教学呈现勃勃生机,使我国地域文化得到不断的发展。

(二)收集、整理梅山民俗音乐的素材

在地方高校音乐教学中引进梅山民俗音乐最重要的是关于素材的收集,可以从两个视角开展素材的收集、整理工作:一个是音乐学科的视角;另一个教育改革研究方法的视角。收集梅山民俗音乐的音乐素材,要围绕教学改革的活动本身展开,要从本土民间音乐的角度,从本地区收集材料,从民间生活的实际中收集材料。这样贴近生活的梅山民俗音乐色彩才能更好地进入到课堂,更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充分挖掘整理本土音乐资源的基础上要全面系统地介绍本民族地区的音乐文化知识。要能够做到既要有本地区地方音乐的每一种曲终的知识简介和一些标志性的学唱曲目,也要有相应的音乐背景文化知识,包括与歌曲有关的一些民族风情、风景名胜以及相关的名人简介,这样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全面接触以及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了解本土的音乐文化。

2.教材的每一种曲目的编写,要遵循国家教材编著的有关规定以及中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习兴趣的发展,应该按照由易到难、有新(新曲)到古(古曲)的顺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梅山民俗的音乐。合理的安排学习梯度,循序渐进,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唱水平,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得过程中初步认识和感受民间地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3.教材适当辐射与此相关的其他地区的音乐,通过对比欣赏,加强学生对本土音乐“本土性”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

4.要对音乐教材进行分类编写。首先要按照梅山歌谣的不同特征分为几个不同的单元,然后在每个单元下按照小调、劳动号子等若干种类细分为若干小的学习单元,每一个单元按排单元简介,包括每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每一种曲目、剧种或者是民歌民谣的简介,并配以与此相应的剧照,然后安排学唱曲目。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这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条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来进行音乐教学,可以让中小学生进行视频、音频的观看和视听,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一些民俗民间音乐、生活文化。在条件差一些的乡村学校,可以通过音频与互动更好地了解我们本土的民族民间文化。比如: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讨论一下各个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跟生活特点,学唱一些民族歌谣,学习一些各民族的舞蹈动作,把室内的音乐教学转移到户外进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我们可以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有关本土民间音乐的一些课外活动,比如:成立鼓乐队,让学生学习一些打击乐的基本打法;成立民乐队,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的乐器的风格,让学生深受其中,感受一下我们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无限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渗透本地区民间音乐的教学,不仅可以使教师收集到的音乐素材能够有效利用,避免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活动,更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对音乐的多样化进行更好更有效的了解。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文化的发展也是越来越国际化。我们在走向国际的同时,更不能忽略我们中国各个地区本土音乐的发展。在地方高校的音乐教学中,通过解读梅山民俗音乐的形式与内涵,对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梅山民俗音乐进行传承与创新体验。进而寻找到梅山民俗音乐与地方高校音乐教学的结合点,可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可以使梅山民俗音乐成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资源。

随着梅山民俗音乐进一步进行高校音乐教学的课堂,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每个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使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得到良好的发挥,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本土的民间音乐艺术,让学生更加热爱本土的音乐。这样,既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又逐步改善了音乐教学的弊端,开创了音乐教育的新局面。将梅山民俗音乐引入地方高校的音乐教育体系中,使梅山民俗音乐和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相结合,使其成为一种音乐教育资源,重新散发出湘中传统文化的韵律。

基金项目:

本文为湖南教育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JK013CTW020。

参考文献:

[1]梁金平.梅山民歌的起源、传承、发展与变异[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02).

[2]舒畅.论我国民间音乐的文化传承价值[J].名作欣赏,2011,(21).

[3]梁金平.湘中民歌的文化特色[J].湖湘论坛,2004,(05).

[4]刘楚魁.梅山情歌的源流与特征[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01).

[5]刘菊.民族地区高职师范专业音乐课引入本土音乐的探索[J].广西教育,2011,(33).

[6]吴敏.乡土音乐引入高师音乐专业教育实施研究——以皖西地区乡土音乐为例[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7]陈仁状.如何利用地方音乐资源进行教学[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9,(10).

[8]刘伟.地方曲艺引入高校音乐课堂的模式研究——以平顶山学院音乐系为例[J].音乐创作,2011, (05).

猜你喜欢

梅山民俗音乐
冬季民俗节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梅山
游梅山龙宫
梅山情
圣诞音乐路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音乐
梅山习俗与梅山相衣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