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斯特街小说的国内外研究回顾与展望
2015-11-25张敏
张敏
布鲁斯特街系列小说是指当代黑人女作家格洛丽亚·内勒所创作的有关布鲁斯特街的两部小说《布鲁斯特的女人们》和《布鲁斯特的男人们》。格洛丽亚·内勒与莫里森、沃克堪称美国非裔女性文学的三位一体(Holy Trinity),虽然内勒的作品不及莫里森、沃克等黑人女作家的作品那样耳熟能详,但是她独特的写作手法和全新的写作视角全面地展现了不同阶层黑人女性和男性的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1982年格洛丽亚·内勒发表了她的第一部小说《布鲁斯特的女人们》,该小说一经发表便引起了评论家们的热烈讨论并荣获美国图书奖。关于《布鲁斯特的女人们》,国外学者的评论主要集中在对“姐妹情谊”、“强暴文化”、以及黑人女性在充满性别、种族和阶级歧视生活中的苦苦挣扎。安得鲁斯(1989)指出《布鲁斯特的女人们》中的每一个黑人女性都是英勇的战士,她们虽然与主流社会脱离但却能够互帮互助,深厚的姐妹情谊是她们在争取女性权利道路上的坚强后盾。劳拉·坦娜(1990)从“强暴文化”的角度探析了小说中特丽萨和罗琳受众人鄙视的同性恋关系以及羅琳在遭强暴时无力的反抗以及对这个不公社会的无声嘶吼。时隔16年后,内勒又发表了布鲁斯特系列的第二部小说《布鲁斯特的男人们》,然而这部作品却并没有受到同她上一部作品同样广泛的关注,甚至有观点认为《布鲁斯特的男人们》推翻了此前对《布鲁斯特的女人们》解读。对于《布鲁斯特的男人们》这部小说,国外评论主要关注的是小说中对男子气概的追求以及女性眼中的男性新形象的建立等主题。拉恩(2000)指出小说中内勒要强调的是每个故事的叙述者都在努力地获取他们被剥夺的男子气概,并提出了在争取平等的斗争中女性应是男性的战友。瓦娜(1998)强调小说中体现了男性为给女性的造成的伤痛而进行忏悔和弥补,并认为内勒创作这部小说的意图是为了打破主流文化中被妖魔化的黑人男性形象,向普通而善良的黑人男性表示敬意。美国学者Lynne K. Varner则认为与内勒的其他作品相比《布鲁斯特的男人们》这部小说内容比较浅显,故事与故事间的联系也不太紧密。相对于国外研究,国内对于内勒的布鲁斯特街小说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学者们主要是从写作风格、心理疗伤、黑人女性主义、身份建构、妇女主义、后现代主义和隐含作者等角度展开讨论。于瑾(2012)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了内勒的小说,认为小说中独特的意象如:墙、烟雾、雨水和鸽子等为塑造布鲁斯特街中一个个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黑人女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周茜(2010)从心理创伤疗法的视角探讨了小说中所展现的黑人姐妹情谊在梦想破灭时所带来的疗伤作用。方小莉(2012)则指出应该对这两部小说进行合一阅读,因为这两部小说是从不同侧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完整的黑人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黑人男性和女性应该享有同等的话语权。
两性关系在女性批评主义批评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传统女性主义思想根据性别的差异而得出男女性别不平等的结论,并认为反对性别不平等就必须要反对性别的差异,然而后女性主义则认为虽然男女之间存在差异,但这并不会影响男女之间平等地位的建立,即:生理性别(sex)的差异不是导致男女社会性别(gender)对立的必然因素,并将关注的重点由两性间的斗争、对立转向互相尊重与和谐共处。从“女性主义”到“后女性主义”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先后,而是关注点从不追求理想的男女地位平等转变为在承认男女性别差异的基础上鼓励女性去适应和利用这一差异,在既定的社会秩序中找寻更多发展和生存的可能。然而,研究发现“后女性主义”多被媒体广泛地运用于商业广告的宣传,近年来国内外从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文学作品的研究寥寥无几,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了后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至今还没有一个比较完整和全面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从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文学作品不失为文学研究的一种新思路。后女性主义以一种差异并存、和谐共处的眼光重新看待男性和女性、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这对于女性写作的研究以及和两性和谐关系的建构都有一定的启迪意义,文本中会有一些如两性的个体差异、两性关系的融合等以往未受关注的元素得以凸显,此外,在文本结构和叙述方式等传统文学要素方面,后女性主义视角也会为文学批评家和读者带来新的想法和不一样的阅读感受。此外,对于格洛丽亚·内勒作品的研究,评论主要集中在“姐妹情谊”、黑人女性主义、妇女主义、后现代主义和身份建构等视角上,研究的文本主要是内勒的“四部曲”,而对《布鲁斯特的男人们》这部小说国内外评论家们均没有太多关注,因此,如果研究从后女性主义视角入手,对《布鲁斯特的女人们》和《布鲁斯特的男人们》两部小说进行交叉阅读,分别从女性视角和男性的讲诉中探寻小说里各个故事片段之间的联系联系,深入探讨两部小说中黑人女性和男性在布鲁斯特街这个天然纽带的联接下两性关系所发生的微妙变化,可以摆脱传统女性主义作品从单一性别视角看待两性关系以及对黑人男性的刻板形象的定式思维,避免了只从单一性别视角探讨两性关系而造成的片面性和不真实性,从而能够以一种差异并存、和谐共处的眼光重新认识一个完整的黑人世界以及重构的两性关系。
参考文献
[1]Andrews, Larry R. "Black Sisterhood in Gloria Naylor's Novels." CLA Journal 1989: 1-25.
[2]Laura E.Tanner “Reading Rape: Sanctuary and The Women of Brewster Place”. American Literature, 1990(4):559-582.
[3]Lynne K. Varner. “The Men of Brewster Place is a Powerful Follow-up to Naylor's Earlier Novel” Seattle Times, (WA), Jun 10, 1998.
[4]方小莉.“冤家”姐妹篇中的“孪生隐含作者”—《布鲁斯特街的女人们》与《布鲁斯特街的男人们》中声音的权力[J].国外文学,2012(2):125-131.
[5]于瑾. 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格洛丽亚·内勒[J]. 芒种,2012(12):62-63.
[6]周茜. 创伤与救赎—析《布鲁斯特街的女人们》的心理创伤治疗[J]. 文学界,2010(11):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