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困境与改革思路探索
2015-11-25王素华
□王素华 秦 丽 吴 怡
高等数学作为理工、经管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想方法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教学却面临了种种问题,教学效果甚微。
一、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高职学生基础差,学习意识不强。高职学生入学分数越来越低,加上一些院校单招制度的推行,同一专业文理兼收,导致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数学基础更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在多年应试教育体系下,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制力差、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甚至对学习没有兴趣,面对“理论高深”的高等数学,难免对它产生一种恐惧心理,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现象屡见不鲜,经问卷调查显示,理工科的高职学生对数学学习大致可分为四部分(见表1)。文科生占大多数的班级更是不堪。不想学习的学生不来上课或来上课但在课堂上说话捣乱;听不懂的学生课堂上睡觉或玩手机;只有一少部分学生上课能够听课,但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考试及格率低。导致学生对高数望而生畏,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
(二)教学内容多,教学方法传统。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针对高职高等数学提出了“与专业对接,淡化理论、强调必需、够用”等理论,但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在一定程度上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造成高等数学学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赶教学进度,从而使大部分学生难以接受,产生了畏难情绪,影响了学习积极性。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方面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注重了提问,但提问不等于启发。“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式仍然是高等数学主要的教学方式,仍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主动去学习、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表1 理工科高职学生教学学习现状
(三)教材建设落后,考核方式单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高职高数教材不少,但基本上大同小异,不能体现高职特点,没有考虑到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层次、特点,没有恰当地把握好难易程度,高职高专教材的建设相对落后。目前,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考核基本都是同一专业的学生,采取统一试题,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出勤、作业)按照一定的比例计算得到总评成绩,这就造成一些平时不缺课,但不听课;交作业,但抄袭别人作业的学生平时成绩较高。另外,划定范围、闭卷考试往往让学生养成套用公式、死记硬背例题、习题的习惯。这种考核方式不能体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针对高等数学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但效果不够明显。近几年来,尤其是西方一些国家将职业教育院校从以前的中央集权、供方为导向的管理转变为自主管理的、市场需求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基于现代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和教学的现状,高等数学课程应彻底更新“学科型”教育教学理念,树立新的高等数学教育教学观,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适应人才市场竞争为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进行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与建设。
三、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思路
高等数学课程改革要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为指导思想,突破传统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岗位和具体学情需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课堂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首要任务,营造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课堂,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本着培养能力、激发兴趣的原则组织教学。
(一)高等数学课程要坚持“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的教育理念。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等数学对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的双重作用,是学好其它后续课程的基础和工具,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高等数学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基于数据支持的决策能力等,以及严谨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构建。针对高职的培养目标与学生基础和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打破“学科体系”的教学内容,构建服务岗位和学生可持续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体现“实用为主”的原则。为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引导学生学习“用数学”。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以紧贴现实生产和生活的“应用案例”和“项目”为主,通过训练,使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在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内容深度上,本着“必需、够用”的基本原则,选择各专业课程需要的基本内容。基于以上几个方面,将高等数学的内容按专业需要和学生自身发展需要进行分模块、基础模块(公共必修模块)+专业模块(专业必选模块)+提高模块(公共选修模块))建设。
2.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手段的选取。高等数学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使课堂气氛沉闷,无法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要注重“以生为主体”,倡导“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切实采用启发式,精心设置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逐步过渡到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即便不够合理和全面,也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表扬,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思考。用“案例教学法”引入抽象的数学概念,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应用的实践能力。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倡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高等数学中抽象难懂的内容,尽可能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探索问题,借助计算机更高效解决问题。开发供学生课下学习的一系列的优质教学课件、视频推进翻转课堂,部分内容实现学生按学习“任务单”课下自主学习,观看教学视频或课件,阅读教材;课堂上生生讨论、师生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实现共同学习。开设数学实验课,利用数学软件,通过在计算机中运算导数、积分等,体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魅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3.课程应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中的表现,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态度和能力的评价。可增加报告形式的作业,体现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方法的理解程度,给学生几天准备的时间,再次上课时,由学生自愿上台作口头分析,教师当场点评并给出成绩。在考试题目的选择上更具实用性和创新性。评价要以能力评价、过程评价为主要导向、老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二)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快乐课堂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以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置身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设计适于学生基础和特点的学习任务,引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自我建构新的知识和经验体系。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课堂,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通过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在班级中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融为一体。
1.安插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据心理学家调查:学习成败的因素有本人素质、家庭环境、经济条件、学校状况、教师水平、有无兴趣等,其中有无兴趣占30%。课堂上老师插入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兴趣点是指学生不知道又想知道又很感兴趣的事情。兴趣点到处都是,安插时,要结合教学内容,不能离题太远。
2.设置疑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设置疑点,使学生不断处于思维兴奋状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教学效果。设置疑点的方式主要有:自问自答式、师问生答式、只问不答式。只有学生在感到惊讶、疑惑或者兴奋的时候,才能启迪思维,激发智力。
3.注意课堂语言表达艺术。语言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而且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课堂语言要通俗易懂,不咬文嚼字;要尊重学生,注意学生感受。作为教师,更应当善于讲话艺术,柔语妙用,即兴演讲,随机应变,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课堂生动幽默。优美和谐的节奏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神经,不仅能兴奋大脑皮层,而且使学生有一种美的享受。
根据新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和社会需要,提出了“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营造以学生为中心参与式快乐课堂,高等数学改革是一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探索。相信在老师们的努力下,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一定能改变。
[1]程宁.浅议高等数学教学的困境及改革思路[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
[2]侯亚红.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6
[3]曹玉松.基于学生厌学的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