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立新学校信息化发展核心特征及运作模式研究*

2015-11-25肖华刚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年20期
关键词:教室信息化学校

文 肖华刚 李 怡 刘 昕

北京市立新学校信息化发展核心特征及运作模式研究*

文 肖华刚 李 怡 刘 昕

北京市立新学校的前身是由著名教育家熊希龄先生于1920年创办的香山慈幼院,以设施完善、治学严谨、师资队伍精干、学生成绩优良蜚声海内外。新中国成立后,香山慈幼院逐渐发展成为一所集中学、小学、幼儿园于一体的公立学校。

学校拥有设施一流的教学楼、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及专业教室;温馨舒适的住宿部;全塑胶足球场、400米环形跑道;室内游泳馆、篮球馆;礼堂、演播室、多功能厅、排练厅;宽敞整洁的食堂、西餐厅等,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师生的生活创造了优良环境和条件。

近年来,立新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科研兴教先进单位”“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试验项目学校”“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学校”“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各种殊荣让立新学校的发展跨上了更高的台阶。

一、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新形势下的学校信息化发展五年规划

一级项目二级项目工作目标千兆无线网络 校园全覆盖有线网络:更换核心网络设备,综合布线改造,建成千兆至万兆校园网络标准教室建设将全校教室都改造成标准教室信息发布系统能连接中、小、幼的校园统一信息发布平台网络基础:拓展带宽基础建设高清录播系统建成能覆盖中、小、幼的课堂录播系统,实现校内外的点播功能

“教育云”建设构建学校“云”存储、“云”计算等教育平台馆室房建设建设3~5个信息化专业特色馆室,提供选修课和教育教学的需求视频会议系统实现校内外和国内外的远程视频会议的需要电子书包教室基础建设在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的基础上,借助现有条件,在部分班级进行试点虚拟终端借助云技术实现终端虚拟化校园一卡通系统教师和学生借助一张校园卡使用校内所有应用数字广播系统实现中小幼的数字广播系统全覆盖和互通互联高清校园电视台实现高清信号转播的校园电视台智能机房实现学校机房管理智能化服务器整合和虚拟化对服务器上所有的平台和数据进行迁移和整合,利用“云”技术实现虚拟化管理资源建设课堂教学资源库教育教学资源库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化电子图书库学生电子阅览书库视频素材库满足教育、课堂教学需要图片素材库满足教育、课堂教学需要电子版教案库满足教育、课堂教学需要试卷库满足教育、课堂教学需要数字化课程建设实现主要学科和有条件的学科,课程资源和课堂资源网络化

一级项目二级项目工作目标办公自动化系统统一数据接口,实现公文管理、信息管理、档案管理无纸化,通信交流、学籍管理、课程管理、专用教室使用、教学质量管理、教学常规管理网络化在线辅助教学系统(知识库系统)开发在线考试和在线答疑系统软件平台建设特色学习网站科技、国防、数学、摄影、篆刻等相关的特色学习网站网上招生、招聘系统网上招生和招聘系统网络学习空间或学习社区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互动教学应用系统借助网络环境,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提高教学效率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网络管理员专职电教员专职照、摄像人员专、兼职技能培训借助校内外的资源进行信息技术人员技能培训人才培养多种途径开展人才培养,招聘一名硕士和博士教师培训应用软件使用——课程开发——网络教学——技术与教育融合——理念培训——学生学习网络学习空间——互动教学应用系统——在线辅助教学系统——特色学习网站——电子书包——

二、学校信息化建设核心特征

1.为构建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1)网络基础改造

构建快速、高效和稳定的网络环境,支持高格式的视频流、所有教室和会议场所的快速无线应用等各种应用。网络设备达到核心交换机万兆,二层交换机千兆。网络线路全部采用六类线,适用千兆数据交换。

(2)教室教学信息化环境改造

利用1~2年的时间,完成全校教室信息化环境的改造。搭建有线和无线网络环境,支持手持无线Pad互动教学。改造教室投影显示设备,完成触控一体机的改造。教室音响设备的改造,支持教师日常教学的多种需求。

图1 学校专业教室

(3)教师办公环境改造

完成全校教师办公计算机的更换,为每间办公室更换打印设备,满足教师日常办公对硬件设备的需求。支持教室和办公室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全部覆盖。利用虚拟桌面技术和客户端技术,开发虚拟应用平台,为教师日常办公和教学搭建平台。

2.搭建信息化应用平台

(1)OA办公平台和管理平台的搭建

搭建全校的集中小幼于一体的无纸化办公和管理平台,提高办公效率,节约办公时间成本和管理成本。平台的开发将满足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各方面的需求,并实现后台数据的无缝连接和相互交换。

(2)信息发布和宣传平台的搭建

利用楼道发布系统和显示系统,将有线电视信号和网络信号接入到信息发布平台中,实现重大电视节目的直播和教师、学生日常活动文字、图像、音视频信号的播放。

(3)教学管理平台的搭建

为了支持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学校搭建了师生互动平台、答疑平台、组卷考试平台等教学平台和教学管理平台。信息化的发展的最终目的和最直接的效果体现在课堂,所以课堂支撑系统的开发至关重要。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平台、答疑平台、组卷考试平台等软件系统的开发,能有效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提供给教师更多的教育教学手段。

图2 学校互动教学系统

3.建设教学资源库

学校基于现有资源库,建设能有力支持课堂教育、教学的丰富资源。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和教学,丰富的资源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教育教学互动的前提。丰富的资源才能体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优势,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更多样化的学习选择。只有在多样化的、有学科特性的教学资源的支持下,才能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提供基础。

4.拓展教育教学空间 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学习空间和学习社区

学习时空的拓展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要求。为学生搭建学校和社会之间、学校和学校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小组和小组之间等多样的学习空间和学习社区,能有效地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学校信息化建设运作模式

1.组织机构和参与人员职责的确定

一滴水要想不干,唯一的办法是融入大海;一个人要想始终处于不败之地,那他只有融入团队之中,借助团队的力量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是有限的,只有借助团队的智慧和力量,融入团队之中,才能长足发展。

构建有效的团队框架、找到合适的成员、展望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制定宽松适度的管理制度,是团队能有效运行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本校信息化课题的成员包含3个部分:教育教学领导、信息技术教师、学科年轻和骨干教师。教育教学领导的职责是起到引领和指导、协调的作用,信息技术教师负责技术支持和信息化环境改造的实施。学科教师主要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

2.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

环境的改变,引起行为的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改造,为了引导教师适应这种变化的新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变革。信息化的效果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上。信息化环境的搭建,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提供的重要基础。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学生兴趣的提升、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满足,是对信息化建设效果的良好体现。

3.利用信息化推动学校日常管理

本校是一个集中、小、幼于一体的公立学校。一校多址以及跨越多个学段和年龄段的学生的教育教学现状,为学校高效管理和教师的日常办公提出了挑战。利用信息化的优势,推动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效率势在必行。为此,我们提出了学校无纸化办公平台和教育、教学、后勤等管理平台的整体开发。通过平台的开发,彻底打通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教学、后勤、学科之间的纵向联系。

图3 学校监控系统

4.利用信息化条件延伸教育和教学的空间

信息化的优势之一在于无限拓展的时空性。网络学习空间、互动教学应用系统、在线辅助教学系统、特色学习网站、电子书包等平台的开发,能很好地拓展教育和教学的空间,为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和交流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作者信息

肖华刚,本科,中级职称。李怡,硕士研究生,中级职称。刘昕,本科,中级职称。北京市立新学校,100037

北京市海淀区“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群体课题《海淀区基础教育信息化核心特征和运作模式》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教室信息化学校
“313”教室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学校推介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