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油学院附属中学信息化发展核心特征及运作模式研究*
2015-11-25文程晓
文 程 晓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中学信息化发展核心特征及运作模式研究*
文 程 晓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中学是一所包含初中、高中的完全中学。学校与北京林业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等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相邻,具有良好的人文地理优势,为办学提供了良好的社区环境和丰富的科学文化资源。
建校四十多年来,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充分肯定,被授予全国“信息技术教育先进校”“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北京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北京市健康促进校”“北京市中小学校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 “海淀区文明单位”“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学校”“科技教育先进校”“阳光体育明星学校”等荣誉称号。
一、学校信息化发展核心特征
1.基础设施
在计算机教学方面,20世纪80年代中,我校已使用Apple进行Basic的教学。20世纪90年代初,使用PC286,PC386,PC486进行DOS,Qbasic的教学。20世纪90年代末,使用奔腾计算机进行VB教学。2006年至今,我校购置了双核多媒体计算机,对学生进行网页制作、图片处理等方面的教学。
在学生教室方面,2002年以前,我校均为普通教室,教具以粉笔、实物教具为主。2002年到2009年,普通教室增设了投影机、实物展台等,为多媒体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至今,多媒体教室内添加了电子白板,形成了教与学的互动。
在校园网方面,2002年以前,由于没有实现校园网络化,只能进行模拟网络教学,个别行政管理部门安装了MODEL,后期才更换为ADSL。2002至2004年,学校办公室、专业教室、普通教室等全部实现网络10/100 M到桌面,拥有DNS等3个专用服务器,实现办公时间可上互联网,网络带宽出口为2 M。2004年,我校开始建设校园网,并逐年购置了防火墙、流量控制器、大容量存储设备、十多台提供各种功能的网站、管理和文件服务器,全校实现校园网络化,网络带宽出口为6 M。2012年,为加强服务系统的安全性,我校购置了存储备份系统,可以将各服务器的系统、数据库、文件进行定期自动备份,网络带宽出口提升到10 M。
在专业教室方面,2006年,我校建立了实录教室,可以实现实时,四机位录课,课堂录像课后即可在校园网内进行点播。2006年开始,我校新建多功能厅,厅内可容纳近400人进行报告、演出等活动。2007年,学校新建远程会议室,全区17所试点校可进行远程会议。
2.应用系统
学生管理类: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形成的心理压力,我校购置了中学生心理档案系统,通过心理调查,了解学生心理动向。
教师管理类:我校的电视节目录制管理系统可以为学校教师定时录制各类电视节目,并上传到校园网或者刻成光盘;课例点播系统可以实时录制各类公开课、示范课,也可进行全校直播,课后视频资源可以进行点播;图片管理系统为三级管理,可以实现学校、部门、个人按权限上传下载图片资源;学校综合管理平台为校本课程中学生选课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协同办公系统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多媒体发布系统和校园电视台实现了在校园内多文化传播作用。
教学资源类:为方便教师备课,我校购置了中央电化教育馆资源库,可以配合全国不同的教材,提供相对应的各类教学资源,每年都进行更新。清华同方教育软件资源库和中国基础教育文献资源总库,为全校师生提供了最大最全的动态资源系统。
网络安全类:金山毒霸、防火墙、流量控制器、ARP专用防火墙、火星舱存储及备份系统,等都为学校的系统安全、数据备份提供了保障。
3.发展方向
(1)校园电视台(如图1所示)。正在建设的学生电视台将为学生的课余生活增添一道亮丽的色彩,它以活跃校园文化,传播校园信息,服务于学生为宗旨。同时,也为学生搭建一个锻炼能力、展示才华的平台,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图1 学校校园电视台
(2)各系统之间统一认证。我校现在使用的各种类系统共计16个,由于各系统的开发单位不同,数据结构不一致,各系统间无法交换数据而导致各个系统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同一个用户,进入校园网的不同应用系统,需要多次进行身份认证,缺乏统一的访问资源和应用接口,导致许多工作的简单重复和管理效率的低下。如何进行系统整合,实现单点登陆,是需要我们研究的内容。
图2 学校网络机房
(3)媒体发布系统。我校即将建成媒体发布系统,在各教学楼层,各主要人员聚集地点将会放置媒体发布终端共20个。媒体发布系统将会增加校园活力、活跃课间气氛、扩展学生的视野、体验参与的乐趣。如何有效地丰富媒体内容,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反映学习生活,反映成长烦恼。媒体内容由学生自主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创作能力。
二、学校信息化发展运作模式
1.充分发挥软件的功能 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1)心理辅导、缓解课业压力
我校的“心理应用系统”是一套用于中学生心理测试的软件。自引入该系统之后,每年都会依据测验结果为初一年级和高一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同时也会为依据年级的需求为高三学生提供职业兴趣测量。2012年9月至今,我校已完成了三百多名新生的心理建档工作;施测的问卷有“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学业价值量表”以及“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同时也为高二年级的三百多名学生进行了心理普测;为高三年级部分班级施测了“考试焦虑量表”。在测量数据的使用上,将收集的数据分析处理,以整体数据的形式回馈给各年级,针对个别情况特殊的学生,由校心理辅导室单独发送邀请书。该系统的使用,使得我校能更为方便快捷地了解学生整体的心理状况,并能够依据学生的需求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教育活动。
(2)无线网络为智慧校园打下基础
我校于2012年开始建设无线网络,校园内各楼层、室外操场共设100个无线AP终端,可以实现校园内任意地点无线覆盖。无线网络不仅可以作为有线骨干网络设施的补充和延伸,更能非常有效地解决有线网络实施中的困难,达到雪中送炭的目的。
在已经建成的校园网基础上,增添无线网络环境,扩大网络使用范围;为移动多媒体教学应用提供移动平台;进一步便于便携式电脑使用网络;支持个人数字助理(PDA)的网络应用;使得校园网络的应用更为灵活多变;为外来的宾客提供便捷的网络接入服务。
(3)协同办公简化办公流程
我校使用了可视化协同办公系统,此系统可以根据学校的行政设置来建立组织结构,我校按部门、学科、年级等不同的分类共建立了27个组别,详细的组别设置方便教师查找。每周末,行政人员将下周的周程及时发布到日程安排中,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到校后要及时登陆协同办公系统,养成收看办公通知的习惯。学校根据系统的功能,为每位教师在系统中配置了文件柜,每个人有1 000 M的空间,教师可以将通知文件等群发给全部教师,或者部分教师,也可以发送给某一个教师。也可以将文件放入自己的文件柜,同时共享给全部或部分教师。在协同办公系统的帮助下,校园内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即时通讯功能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大大提高了办公工作效率,协同办公系统已经成为我校行政办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图3 学校计算机教室
2.加大教师培训 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数字校园的应用结果终归是由教师队伍决定的,所以教师的信息素质极其重要,我校也非常重视此项工作。我校的教师培训工作主要分3个阶段:普及阶段、提高阶段、共享阶段。
2001年至2003年,在普及阶段主要培养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帮助全校教师通过北京市教师信息技术达标考试,基本掌握办公软件、上网和课件的使用。
2004年至2007年,在提高阶段,主要培养教师获取资源的能力,即如何迅速获取需要的最佳信息资源以及自制信息资源的能力,体现为课件制作能力的提高,参加教师课件制作评比活动中获得全国、市、区级奖几十项。
2007年至今为共享阶段,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相互融合期间,教师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我们创建了一个资源库,将教师积累的信息资源填加入资源库,可供校内教师共享使用。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能力反映在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上。
图4 学校远程教室
3.积累素材 资源共享
随着信息化在教学中的深入应用,各学科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教案、课件、活动照片、教学及活动视频等信息资源正以几何数字在增加。为了能够进行科学的管理、方便的资源查找和获取,学校按行政职能和学科为每位教师开辟了FTP资源空间,每位教师的空间中都包含教案、课件、论文、素材以及其他信息,教师可以将资源随时上传到FTP空间。全校教师的资源汇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可以共享的资源库,这样方便了教师查询相关学科的素材和资源,也为教师备课节省了时间。
我校信息化建设历经十年变迁,现已稳步走向成熟,信息化已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三、问题与反思
我校有上级单位下发的教育教学软件,也有学校根据本校实际需求购置的软件,由于各系统独立使用,数据互不相通,存在同一套数据,需要向不同的系统重复录入,为正常的教学工作带来困扰,如何实现不同公司开发的系统间的基础数据互通,减少重复劳动,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作者信息
程晓,本科,中教一级。北京石油学院附属中学,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群体课题《海淀区基础教育信息化核心特征和运作模式》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