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辖以来重庆入境旅游市场特征分析

2015-11-25王良艳雷选标

城市地理 2015年24期
关键词:客源入境重庆市

文 敏 王良艳 雷选标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 400000)

入境旅游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国际化水平和产业成熟度的标志[1]。直辖以来,国际旅游市场的开放和社会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为重庆入境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入境旅游已形成一定规模,接待着来自世界的游客。然而,与入境旅游市场发达的省市相比,重庆还有着一定差距。显然,要拓宽入境旅游市场客源,有必要对重庆入境旅游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入境旅游研究综述

(一)2000年以来国内关于入境旅游研究述评。国内关于入境旅游研究随我国旅游业发展而逐渐成为热点。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入境旅游”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期刊类与之相关的文章有10,845 条结果,硕士博士论文与之相关的有6685 条结果。经进一步筛选,2000年以来有关“入境旅游”研究的主要论文有478 篇,硕博论文188 篇(其中博士论文14 篇,硕士论文174 篇)。

在期刊论文中,宏观层面以全国为研究对象的有124 篇;中观层面以区域为对象,包括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六省、长三角、西北地区、中国三大城市群、环渤海区、环首都经济圈、滨海地区、东部地区、西南地区、边境省区等136 篇,省级行政单位(包括安徽、北京、福建、海南、甘肃、广西、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山东、上海、四川、江苏、新疆、辽宁、青海、内蒙古、西藏、江西、陕西、山西、台湾、浙江、重庆) 为研究对象的有181 篇;以单个城市(如成都、大连、福州、广州、桂林、杭州、张家界、长沙、深圳、南京、西安) 为研究对象的37 篇。

就研究方法来看,绝大多数采用的是实证方法,并且呈现出数量化、多元化、现代技术化的趋势。主要采用ADL 模型、灰色GM (1,1) 模型、引力模型、重心模型、异质面板模型、双对数线性模型、区位分量、亲景度、耦合模型、旅游本底线法(TBCM) 、一般均衡模型(CGE) 、核心-边缘理论、分形理论、非负权重组合模型、动态偏离-份额、VAR 模型、Theil 指数、STSM、SSM 与DSSM、SNA、MATLAB、SARIMA、IOWHA 算子、IPA 分析、ESDA-GIS、BCG 模型等进行分析。

(二)关于重庆入境旅游研究述评。通过对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对重庆入境旅游市场进行研究的文献并不多,其研究方法也有所局限。陈国生[2]等(2000) 针对重庆市国际旅游市场的数量型增长、停留时间短以及综合效益差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田喜洲[3](2001) 对重庆市海外旅游客源市场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即旅游客源市场的区域分析、国别分析和稳定性分析;杨晓霞[4](2002) 对重庆市开拓韩国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思考;毛勇[5](2003) 就三峡重庆市库区国际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指出了库区发展国际旅游存在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结合库区的实际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陈萍[6](2007) 对重庆直辖10年的入境旅游市场进行了分析,张龙[7](2013) 、张骞[8](2011) 、贾磊[9](2012) 等分别基于亲景度、IPA、SSM 对重庆入境旅游市场进行了分析,也有如倪羽[10](2006) 对入境市场的消费结构进行了探讨。但是,新形势、新阶段下对重庆入境旅游市场尚还没有深入研究。

二、重庆入境旅游市场特征

(一)总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从绝对数量来看,重庆入境旅游人数从1997年的26.12 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263.76 万人次,年均增长率达到18.91% (高出全国同期平均水平9.9 个百分点),入境市场占全国比从1.20%增长到2.05%;旅游收入从105.48 万美元增加到1354 万美元,占全国比重从0.87%增长到2.38%。但旅游产业具有明显的脆弱性,受外界影响特别大,在2003年我国应对SARS 的背景下,重庆入境旅游市场比2002年下降了49.2%,比全国(22.92%) 高出26.28 个百分点。因此,2003年是重庆入境旅游市场呈现出两大阶段的分界点。尤其是2004-2012年期间,重庆入境旅游呈现两位数增长,增长率最高年份达到85.2%,最低的为14.5%,其余的在20-37%之间。

数据来源:重庆统计信息网《重庆统计年鉴 (2000-2014) 》,《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国家旅游局官网《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2012-2013) 》。

(二)入境旅游市场特征

1.入境旅游季节性特征淡旺明显。根据重庆旅游局官方网,2013-2014年分月统计数据显示(见图2),从3月份突破10 万人,迅速上升到4月的20 多万,再到5月回落到10 余万人;随后,6-10月成为入境旅游的高峰期,这5 个月之内均超过20 万人次,平均接待入境旅游游客为27.088 万人次(2013年) 、29.87 万人次(2014年) 。到11月开始回落,但绝对量仍高于年初的1月和2月份。

图2 2013-2014年重庆入境旅游分月数据

2.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以欧亚、美洲和港澳台为主。根据《重庆统计年鉴》,1998-2013年期间重庆入境旅游规模总体呈现增长趋势(见图3),按客源的多少进行排序,分别为: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俄罗斯、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泰国、新加坡、日本共16 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俄罗斯四国自2012年开始计入统计数据,其他国家或地区为重庆入境旅游传统客源地。

若按区域划分,五大板块的市场份额波动比较大。从统计数据来看(见图4),1998-2013年期间市场份额港澳台地区始终保持在20%左右(最高为2013 达到33.2%,最低2008年为14.8%),而美洲和亚洲二大区域则出现下降趋势。尽管大洋洲仅澳大利亚为客源国,但在总体客源规模增大的情况下其占比呈现出小幅增长的趋势。

图4 1998-2013年五大客源市场占比变化

3.平均停留时间。1998-2013年,来渝旅游者平均逗留天数平均为3.13 天。由于数据缺失,1998-2009年期间,外国人的平均逗留天数为3.1 天,港澳同胞平均逗留天数平均为2.83 天,台湾同胞逗留天数平均为2.75 天。三类客源在渝逗留天数差别不大,地域不明显。

(三)亲景度变化特征。马耀峰等提出了亲景度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旅景客源国的橫比比重与旅景外国人的橫比比重之商,反映了不同客源国对于某一旅游目的地的亲疏程度[11]。

运用指数模型对分别对1998、2005、2010、2013年进行计算得到各客源国的重庆亲景度(见表1)。

表1 入境客源对重庆亲景度

从上表可以看出,1998年对重庆亲景度大于1 的客源国有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5 个国家,2005年大于1 的仅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5 个国家,2010年亲景度大于1 的有新加坡、泰国、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2013年亲景度大于1 的有日本、新加坡、泰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而俄罗斯和韩国对重庆的亲景度基本处于疏离状态;马来西亚接近1,澳大利亚市场波动比较大。相较而言,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日本是重庆入境旅游市场的传统客源国,但也出现亲景度降低的趋势。同时,东南亚市场(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经过市场培育,亲景度呈现增加的格局。

三、讨论与分析

综上所述,直辖以来重庆入境旅游规模总体迅速上升趋势、淡旺季特征明显、客源国以欧亚、美国及澳大利亚为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占全国的入境旅游市场份额不大,平均停留时间不够长,传统客源国相对变动不大导致其市场对重庆亲景度出现降低的趋势,而新兴客源国市场开发不足等等。为此,在经济新常态下应当准确研判当前重庆入境旅游市场特征,做出科学的决策,增强入境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一)挖掘潜力提高入境旅游市场份额。重庆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迄今已有3000 多年历史,同时也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围绕旅游资源,重庆市开发的旅游产品主要有峡江风光、历史文化遗址、地质奇观、都市风貌、红色旅游产品、陪都文化遗址、秀美山景、温泉旅游产品八类。但是长时间以来,重庆作为入境游客到长江三峡的过境城市,驻足、停留时间相当短。为此,应当打造4 条国际精品线路:1.重庆市区——大足宝顶石刻——北山石刻——龙湖水;2.以嘉陵江沿线,重庆市区——磁器口——缙云山——嘉陵小三峡——钓鱼城;3.以三峡旅游区域为核心的跨省域路线,重庆市区——丰都名山——石宝寨——张飞庙——龙缸——天坑地缝——巫山猿人遗址——巫峡——宜昌;4.以乌江画廊为主线的跨省域路线,重庆市区——郁山古镇——武陵山——小南海——黔江民族风情——桃花源——张家界。

(二)加大旅游营销力度。一要紧紧围绕“重庆非去不可”旅游形象设计旅游产品,强化旅游形象的影响力;二要通过各种旅游活动强化旅游形象,如中国重庆三峡国际旅游节和抗战纪念展览活动等;三要围绕旅游形象进行宣传营销,各旅游企业宣传内容一定要统一;四要在重庆旅游网的宣传中以长江三峡和抗战文化为核心内容;五要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服务质量,增强各部门、各企业旅游从业人员自觉维护重庆市旅游形象意识。

(三)培育引导重点市场。观光旅游具有收入单一、停留时间短等局限性,而其他旅游方式逗留的时间较长,而且旅游花费也较高,因此,重庆市应在巩固观光市场的同时,提升商务和休闲度假旅游市场,拓展会议、会展旅游,尤其要做好拓展会展旅游的工作。

[1]陈秀琼,黄福才.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6.61 (12):1271-1280

[2]陈国生.重庆市国际旅游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2000,11 (l):48-52

[3]田喜洲.重庆市海外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及促销策略[J].经济地理增刊,2001,21 (12):327-330

[4]杨晓霞.关于重庆市开拓韩国旅游客源市场的思考[J].经济地理,2002,22 (2):245—24

[5]毛勇.三峡重庆市库区国际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及其拓展[J].商业研究,2003,(12):133—13

[6]陈萍,张玉红.重庆直辖十年入境旅游市场特征分析及趋势预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 (3)

[7]张龙.基于亲景度的重庆入境旅游研究[J].开发研究.2013 (4)

[8]梁俭.张骞.基于IPA 分析的重庆市入境旅游市场开发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 (11)

[9]贾磊.罗燕梅.基于SSM 方法的重庆入境旅游市场客源结构分析[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 (3)

[10]倪羽.重庆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初探[J].甘肃农业.2006 (10)

[11]马耀峰,李天顺等.中国入境旅游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2-33

猜你喜欢

客源入境重庆市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我的“闪电”猫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浅析延边旅游客源市场现状及对策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沙家浜风景区客流时空特性
警查證截獲非法再入境男
江苏省客源市场影响因素研究
非法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