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万物生长》的主题意蕴分析

2015-11-25李婕婷

电影评介 2015年16期
关键词:李玉白露柳青

李婕婷

电影《万物生长》剧照

近几年来,中国影视界刮起阵阵青春的暖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同桌的你》《小时代》《左耳》……青春怀旧在一段时间里成为竞相追捧的题材类型,“小清新”似乎成为一种流行风尚和审美情趣。《万物生长》就是这样一股青春潮涌动下的产物,但李玉并不满足于仅仅揭露青春的青涩、叛逆和忧伤,而是将青春里躁动不安的灵魂、荷尔蒙冲动下的罪恶、非理性状态中的痴狂与疯癫都统统搬上银幕,进而刺痛观众的神经,讲述最真实的成长故事。影片改自冯唐的同名成长小说《万物生长》,将故事置于培养未来医学精英的医学院里,讲述了主人公秋水的三段爱情故事,以及他与一群兄弟生猛任性的放肆青春。这群正值生命力旺盛阶段的青年男女每天都会见证死亡,感悟人生短暂、生命虚无。当他们面对爱情时,该是怎样的模样?这是影片所要呈现的内容,同时生死、爱欲、青春和成长共同承担起影片传达的主题。

一、死亡美学的呈现

影片的名字是《万物生长》,但真正贯穿始终的却是“死亡”。电影中各种死亡的符号——尸体、头骨、福尔马林浸泡中的人体器官等,成为青春年岁里挥之不去的“终极在场”。这些本该在阳光下尽情奔跑,对一切还充满美好希望的青春主角,只能选择在满是骷髅和人体标本的世界里谈情说爱,他们在生命中最为旺盛的年岁里面对死亡,认识死亡,深刻体会那个人类无法抗拒的绝望结局。《万物生长》不同于其他青春电影的地方就在于,医学院这一特殊的故事背景使得电影中的人物在接受身体情欲启蒙的同时,不得不顺带接受死亡教育。这就给简单、明丽、浪漫的青春涂抹上沉重的生命体验。将青春放在短暂易逝的生命里程中进行考量,更加容易看透现实的残酷并感悟生命本身的沉重感。

死亡主题在电影一开始就得到演绎,并且贯穿整部影片。紧张严肃的考试在青春电影里屡屡出现,这仿佛成为大多数人对青春最记忆犹新的段落之一。但影片《万物生长》镜头一开始就出现的考场,却展现了常人无法想象的滑稽和恐惧——烈日炎炎中人体解剖学的考试现场,厚朴平生第一次看了所倾慕女孩魏妍偶然间裸露出来的胸部,紧张的一个膝跳反射,厚朴将用福尔马林浸泡着的装满人头的玻璃缸踢碎。满地人头、师生大乱,飞溅起来的人头砸向慌乱中的人们。混乱而紧张的状态奠定了整部电影生猛的基调,主要人物随着人头砸向的方向一个个被介绍出来——秋水、辛夷、黄芪、厚朴,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开始了他们混杂着死亡与欲望的青春之旅。据原著作者冯唐介绍,这是他就读医学院时发生的真实事件,只是人头没有飞起来。导演李玉就此做出了艺术的夸张处理,以展示生命的欢腾状态以及医学院学生面对死亡时的淡定从容。随后的叙述中,头颅、骷髅、尸体等表示死亡意识的符号俯拾皆是,包括黄芪发泄对厚朴的愤怒时的对象、大学男生宿舍里的挑衅方式,厚朴所谓防身用的尸骨,这群年轻稚嫩的学生将死亡看作再习以为常不过的事情。人类必死的信号从影片开始就已发出,并不断萦绕在人们心中。

影片自“死亡”开始,也终结于“死亡”。主人公秋水的初恋女友小满作为一种感觉符号一直存在于影片的隐形叙事中,在电影的前半段,小满充当着为钱财而离开秋水的情感背叛者。但是影片后面,小满病故使事实真相浮出水面。死亡成为二者得以重逢的契机,同时也是永远的诀别。随着初恋女友的死亡,秋水彻底告别了那段青涩的梦幻时光。而影片结尾处,胡大爷的追掉会上,已过而立之年的那群医学院大学生齐聚一堂,在悲恸哀婉的死亡场景中他们终结了自己的青春。秋水在追悼会上解释了自己之所以离开医疗岗位的原因:“亲眼看到一个卵巢癌晚期病人,像一堆燃尽的柴火一样慢慢熄灭。又在柴火熄灭后,身影又出现在病房里。”生就是死,死就是生,当能够伸手触碰到死亡的时候,我们该怎样活着呢?这是秋水的疑问,就像他对胡大爷说的:“平时看您老总是生机勃勃的,真以为您能长生不老呢。”即使知道死亡的结局,仍旧生机勃勃地活着,也许这就是答案。

二、情欲与纯爱的纠葛

与“死亡”并置的另一个重要主题便是“情欲”。在死亡所造成的创伤面前,爱成为有效的治愈方式。然而,李玉只是将青春的纯爱处理成小满那个虚无缥缈的身影晃动中,并非实实在在、能够触摸得到,那么因爱而产生的性欲的冲动便成为表现成长过程中最独特最鲜明的生命体验。青春电影好像总是离不开恋爱、欲望冲动、早孕或者堕胎这些促使身心疼痛的事情。在《万物生长》中也不例外,李玉通过秋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完全不同的三位女性来共同完成男性生命中情欲与纯爱纠葛的几种可能。

秋水是一个富有才华、出口成章、思想复杂,又干了不少坏事的“浑小子”。影片以秋水这一男性视角进行叙述,是李玉执导电影的一个突破。可是当我们细细品读后会发现秋水有着强烈的女性气质,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如水一般绵软、柔情,缺少担当。与厚朴、辛夷、黄芪不同,秋水是带有诗一样气质的文艺青年,他的成长离不开女性的滋养和教育。

小满是秋水生命中纯爱的幻象。与小满的纯情恋爱使秋水同白露相爱四年的时间里仍不能忘怀,小满在曾经的那个夏天坐上了处长的大奔,留给秋水的除了“性感的大奔屁股”之外还有老柴的《悲怆》磁带。小满留给秋水的记忆和影像是模糊的,挥之不去却又颇不真实。影片没有给过小满正面的镜头,只是通过秋水对那个夏天不断进行的美好回忆来呈现秋水的无法忘怀。可是当小满一次次打电话想要见到秋水时,却遭到了秋水一次比一次更为激烈的拒绝。秋水爱着小满,也排斥着小满,自此可以看出秋水性格的复杂性和软弱性。

情欲的放纵明显地体现在白露和柳青二者身上。如果说秋水与小满的爱是纯粹的精神之爱的话,那么秋水与白露则仅仅是寻求感官刺激的肉体之欢,秋水对白露的情感中,性明显比爱要多一些。影片几乎没有表现秋水与白露精神上的对话,白露靠立拍得相机的追踪和监视试图将秋水时刻留在身边,但是白露恰恰忘记了真爱靠的是心心相惜,而非外在强加的绳索控制。所以,秋水很容易就被外表婀娜多姿近乎妖艳、经历丰富老练圆滑的柳青迷惑,并且在这场恋爱中彻彻底底地被柳青击垮。就像影片中柳青咬牙切齿说出的那句“我要用尽我的万种风情,让他在将来不和我在一起的时候,内心都无法安宁”,这是何等的心机,又是何等的悲怆。痛彻心扉的表达将这场恋情定下了不同寻常的基调。柳青丰满的身体将秋水诱惑得神魂颠倒,最终二者在与世隔绝的荒漠中完成了结合。肉体上的激烈碰撞是短暂的,激情过后剩下的只有落寞和遗憾。柳青,一个混迹社会的熟女,利用自己的妩媚多姿、性感妖娆实现了她最初的心愿:让秋水在不和她在一起的任何时刻,内心都无法安宁。影片最后,秋水辞去医生这一神圣的职业,而选择做一个平庸世俗的书商,身份的降级使这位曾经的高材生能够平等地与身份履历并不纯洁的柳青在一起,这是导演的策略:让秋水与柳青的爱情多了一份真挚,而少一些情欲。青春时代的意淫对象终于可以拥入怀中,这种艺术处理虽未免牵强,却也无可指摘。

三、任性妄为的青春

导演李玉曾表示:“以往的青春片纯爱太多,但其实很多人经历的青春并不是那样,所以这部片子是还原更真实的青春。”[1]李玉的意图并不是要给观众讲述一个多么打动人心的青春故事,而是消解了青春的实际内容,呈现最真实的青春形式,她认为那种仪式感才是属于青春的全部内容。所以她用晃动着的运动镜头,混搭动画风格,大段的配乐,来展示电影人物剧烈起伏的情感情绪,他们打群架、醉酒、吼叫、摔东西,疯狂地爱恋,拼命地接吻,又在众声喧哗中独自抚慰着哀伤。青春的任性妄为、凶猛强悍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信很多观众都对影片后半部分秋水一行人与华清男的那场混战印象深刻。一定程度上,打群架几乎成为青春岁月里一个象征性的符号,青春的躁动不安膨胀到必须拳脚相加才能得以平息。《万物生长》之所以成为虎狼之作,除了影片中大量的性爱片段之外,还体现在这群血气方刚的男青年粗劣的言行举止上。他们时常爆粗口,偶尔还会偷袭、群殴,与华清男的混战就起因于并不地道的一次群殴。在张楚《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歌声中双方开始了这场“恶战”,“这是一个恋爱的季节,空气里都是情侣的味道,孤独的人是可耻的……这是一个恋爱的季节,大家应该相互微笑,搂搂抱抱这样就好……”悠扬的歌声,加上慢镜头的运用,将本让人胆寒的一次群架处理得温暖人心,每个人都把自己最丑陋也最真实的面孔显露在镜头里。这场架整整打了一天,青春随着身体力量的发泄逐渐远去,放纵不羁的灵魂终于在身心疲惫后得到平息。

如果说打群架是放肆青春的标志性事件,那么打胎、蹦极、醉酒而晚归翻墙、疯狂地砸酒瓶子等则代表更加生猛、任性、意气用事的青春。白露用极限跑步的方式促进宫壁的脱落,又用整书包的安全套结束了持续几天的极限运动;秋水大喊着“抱紧我”与柳青做出生命的跳跃,也在蹦极之后感情迅速升温;秋水、黄芪、厚朴等醉酒晚归,报复性的“尿大奔屁股”,翻墙进宿舍,打碎暖水瓶……而617全寝一起疯狂喝酒、大骂、砸酒瓶子的片段则将青春的任性妄为推向了高潮。每一个人的青春都是不可复制的存在,但那种激情澎湃、暗潮涌动的力量却如此相似,就像“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一般,开得娇艳异常、开得莫问前程,却终究躲不过下一秒的枯萎和破灭”。

最后,青春在荷尔蒙的释放中渐行渐远。而立之年的医学院学子们纷纷选择了最现实、最平凡的事业和爱情。秋水只做了一年的医生就辞职卖起了书,成为平庸的书商;黄芪终究没有选择医疗事业,和胸大无脑的女友娟儿结婚,做起了世故的公务员;厚朴因收红包出事,去国外飞黄腾达;白露在学校附近开了家餐厅,生儿育女,与华清男过着幸福的生活;似乎只有辛夷继续坚持曾经所学,成为一名医生。医学院培养的社会未来的医疗健将,“白衣天使”大都选择逃离神圣的医生职业,放弃青春年月里8年的坚持,这无不是一种可悲的嘲讽。曾经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青春男女们,在胡大爷的葬礼上相遇,一切在死亡面前都归于平静,无论多么凶猛的青春都终将逝去。

结语

李玉此前执导《苹果》《观音山》《二次曝光》都是女性视角,《万物生长》以男性视角讲述,其中穿插女性视角,是李玉的转型之作。原著《万物生长》一直被誉为中国版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影片相较原著改动很大,但保留了冯唐原著中的酸爽劲儿,电影中饱含着李玉真切的生命体验和青春烙印。在青春电影这一类型中,《万物生长》显得有些另类,这是因为影片将青春与死亡并置,与情欲纠缠,记录人的原始生命力的冲动,并在冲动之后献上一曲浸透着莫名哀伤的散碎歌谣。青春如此,人生亦如此。

[1]万物生长[J].电影画刊(上半月刊),2015(4):38.

猜你喜欢

李玉白露柳青
从《缀白裘》看李玉《一笠庵四种曲》的场上变迁
白露 秋分
How to realize an ultrafast electron diffraction experiment with a terahertz pump: A theoretical study
“无尽”的《创业史》——我的父亲柳青
啊,柳青先生
新时代我们向柳青学习什么
《柳青在皇甫》《柳青言论集》出版
白露
白露
论李玉电影作品的“跳切”剪辑对其艺术风格的影响